专栏 | 军事无禁区: 智能化战争初现端倪

本栏目每周五首播新节目,之后还有几次回放。可以在短波上收听,或透过 YouTube及 RFA官网收听。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您现在收听的是自由亚洲电台的「军事无禁区」栏目。我是栏目主持人亓乐义。第九届北京香山论坛10月20日至22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共有76个官方代表团、8个国际组织代表、23国的国防部长,以及专家学者和各国观察员等1,300多人参加,盛况空前。

人工智能

北京香山论坛最早起于2006年,每两年举行一次。前4届论坛定位为国际防务智库和学者之间的“二轨”交流平台。从2014年第五届起,论坛扩大规模,每年举行一次,除了邀请中外知名专家学者参加,也开始邀请有关国家的官方代表团出席会议。因此,论坛的性质从“二轨”升级到“一轨半”,成为中国目前最具影响力的国际防务与安全对话平台,有人把它类比为新加坡的香格里拉对话。

根据军事科学院原中美防务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姚云竹的回忆,2006年举办第一届北京香山论坛,只有二、三十人参加。多年后,演变到今天的局面,显示中国对军事外交所发挥的作用达到空前的重视。

2019年10月21日,第九届北京香山论坛现场。(视频截图/路透社)
2019年10月21日,第九届北京香山论坛现场。(视频截图/路透社)

这次论坛的主题是:「维护国际秩序,共筑亚太和平」。同时还有4个大会议题,分别是「大国关系与国际秩序」、「亚太地区安全风险管控」、「中小国家利益与共同安全」、「国际军控体系与全球稳定」。可以说,中方安排这些议题有一个针对性目的,就是要透过北京香山论坛向国际表明中国对当前诸多安全环境的基本立场,同时了解国际社会的反应。

在4个大会议题之下,论坛还安排8个分组会议,内容不出大会主题的框架。其中,第8个分组会议的议题是:「人工智能(AI)与未来战争」。其实,去年10月举行的第八届北京香山论坛,首次把「人工智能与战争形态演变」作为议题,今年再次设置该项议题,并且针对人工智能引发未来战争的革新与挑战,以及在人工智能领域进行军备控制的可能性等议题进行研讨。

媒体对这次分组会议没有太多关注。在充满外交辞令的会议气氛下,人工智能的分组会议可以说是最具有前瞻性的。人工智能已被世界公认,必将加速军事革新的进程,对军队的打装编训将带来根本性的变化。今天就来初步介绍美中两国在人工智能军事运用领域上的现况,以及两国在人工智能整体发展态势上的比较。

智能化战争

根据澎湃新闻报导,参加人工智能分组会议的成员,除了中国,还有美国、日本、印度和泰国的代表。其中,美方人员是美国国防部联合人工智能中心(JAIC)负责战略与通信的主管艾伦(Gregory Allen)。该中心2018年6月成立,是美国国防部推动人工智能战略和相关技术开发的核心与协调部门,它在2020财年的首要任务就是把人工智能应用于演习与战争之中,并且研发一系列辅助作战行动的装备。艾伦作为美国国防部发展人工智能的第一线主管,亲自参加这次分组会议,说明美国用心的程度。其他国家的代表多数来自科研院所,或许有他类似的专业,却没有他的层级和战略背景。

蜂群式自主无人机将是智能化战争的主角之一。图为美国国防部示意图。(www.defense.gov)
蜂群式自主无人机将是智能化战争的主角之一。图为美国国防部示意图。(www.defense.gov)

今年7月24日中国公布《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白皮书。内容指出,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在内的前沿科技正在加速应用于军事领域,武器装备向智能化、隐身化和无人化的趋势更加明显。因此,战争形态不但向信息化战争加速演变,也使得「智能化战争初现端倪」。这是中国国防白皮书首次对「智能化战争」的到来,作出紧迫性的战略判断,并且要求解放军要急起直追。

其实,美俄两国早已把现代战场作为智能化作战的试验场,并把多种无人作战平台和系统应用于实战。美国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反恐战场上,先后投入使用10多种无人装备,包括在后续的反恐战争中,运用智能化特种部队及无人机等无人作战系统,击毙本拉登(Osama bin Laden)及多名基地组织头目。

俄罗斯使用智能化武器主要集中在机器人领域。在介入叙利亚内战期间,俄军曾投入一个机器人作战连,包括6部履带式战斗机器人、4部轮式战斗机器人、1个自行火炮群、数架无人机和1套前线指控系统,组成1个作战连,由后方指挥部统一指挥。每个机器人负责一个作战扇区,每个扇区无缝衔接,火力几乎覆盖整个战区。战斗持续20分钟,伊斯兰国(ISIS)武装分子被击毙70多名而退出阵地。

第三次抵销战略

除了美俄两个大国,以色列多年前发展并部署可对雷达系统进行自主攻击的哈比反辐射无人机,并且开发和使用具有自动监视和自主开火能力的边境巡逻机器人。

俄罗斯在叙利亚战场使用机器人部队。图为”平台-M”履带式战斗机器人。(wikimedia)
俄罗斯在叙利亚战场使用机器人部队。图为”平台-M”履带式战斗机器人。(wikimedia)

中国的情况又是如何呢?由于解放军没有类似美军和俄军在智能化领域进行试验性的实战经验,不容易从中做出比较。

根据美国新美国安全中心(CNAS)客座研究员卡尼亚(Elsa Kania)的研究调查指出,迄今为止,解放军一直致力于人工智能有关军事应用的研究、开发和测试,而这些应用与美国国防部2014年提出,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第三次抵消战略”(The Third Offset Strategy)和相关国防创新计画的优先事项相当接近。然而,解放军似乎更重视在模拟、电脑兵推和训练中使用人工智能,以及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支援战场态势感知和指挥决策。

据报导,中国在发展智能和自主无人系统方面已有初步成果。在智能无人机方面。2018年5月中旬,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成功完成200架固定翼无人机集群飞行,刷新2017年6月对119架固定翼无人机集群飞行纪录。卡尼亚说:在中国军事博物馆的一个展览中,展出一个以蜜蜂群体式的无人作战系统(UAV swarm combat system),用来侦察、干扰和攻击敌方的航空母舰,令人印象深刻。

在智能无人水面艇方面。由上海大学无人艇工程研究院设计的精海无人艇,2013年已对西沙和南沙群岛岛礁和周边海域进行过测量和测绘,据信将作为军事用途。在自主无人潜航器方面。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设计的海翼无人潜航器,已经用于南海科学考察,据信可以作为探测外国潜舰之用。在导弹智能化方面,中国航太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正在研究人工智能巡航导弹,有助于指挥官能对飞行中的导弹临时添加任务,使作战更为灵巧而具有弹性。

弯道超车

不过。在这些成果的背后,卡尼亚指出解放军的一个严重的弱点,就是至今尚未形成一套统一的人工智能作战理论和指导,以及相应的编制体制,估计要摸索相当时间。即便解放军在人工智能领域有机会改变发展模式,采取“弯道超车”(change paradigms)的策略,但就目前来看解放军仍处于人工智能的思考和试验的初期阶段。这和美军存有相当的差距。然而,这个差距不仅是军事层面,更是在军民融合的整个领域。

德勤(Deloitte)中国咨询公司今年10月初发布一份《全球人工智能(AI)发展白皮书》,对中国人工智能技术与全球领先地区做了一个对比。在此,我摘录几项内容并做一个简单描述。

俄罗斯在叙利亚战场使用机器人部队。图为仙女座-D前线指控系统。(wikimedia)
俄罗斯在叙利亚战场使用机器人部队。图为仙女座-D前线指控系统。(wikimedia)

谁与争锋

一、在数据方面。中国网民规模2018年底达到8.29亿,其中手机网民占

98.6%,超过8亿人,世界第一,优于美国。这个优势将为人工智能技术的算法升级,以及应用的扩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二、中国是全球芯片需求量最大的市场,但高端芯片依赖进口。目前中国从美国进口的集成电路芯片的价值超过2,000亿美元,而且高端芯片的关键零部件仍需从西方国家大量进口,自给率不足20%。

三、在自然语言处理(NLP)方面,就是如何让电脑拥有理解人类语言的能力,是人工智能领域的关键技术。这方面中美的差距更为明显。从企业数量来看,中国有92家,美国有252家,是中国的2.7倍。中国从事该领域的专业人员有6,600多名,美国则达到20,200多名,是中国的3倍。

四、在机器人领域。中国最近5年发展机器人的年均增幅世界第一,将近30%。但是关键零部件仰赖进口,尤其是精密减速器受制于人。没有它,产品的性能和精度将大受影响。

这些就是目前的情况。

听众朋友们,您现在收听的是自由亚洲电台的「军事无禁区」栏目。我是栏目主持人亓乐义。谢谢大家收听。下次再会。

撰稿人/亓乐义
(本节目主持人为长期关注两岸和印太军事安全事务的军事评论员,文章代表评论员个人观点及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