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军事无禁区:加快精确打击能力-看中国军力报告

0:00 / 0:00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您现在收听的是自由亚洲电台的「军事无禁区」栏目。我是栏目主持人亓乐义。今天谈美国眼中的中国军力发展。

美国国防部10月19日发布2023年度《中国军力报告》(CMPR)。内容显示,截至2022年底中国导弹力量出现明显增长,尤其中远程和中程弹道导弹的数量比上年各扩增1倍,短程弹道导弹也增加67%,说明中国为应对周边安全环境和大国竞争态势,正全力发展中远程精确打击能力。

中美进入斗争阶段

报告在前言指出,去年一整年,解放军在印太地区采取更多强制性行动,同时加快军力建设和理论与作战概念的发展(如体系破击战、多域精确战),增强打赢”强敌”的能力,反制第三方对中国周边冲突的介入,以及推动在全球投射力量,解放军越来越有能力成为国家的工具。今年的报告说明应对中国军力日益增强所带来的”步步紧逼的挑战”(pacing challenge)的重要性。

报告在第一章提到,中国国家战略设定2049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领导人则认为美国正在以全政府努力遏制中国崛起。今年3月习近平对全国政协委员讲话时说,最近5年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急剧变化,不确定和难预料的因素显著增多,尤其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实施”全方位的遏制、围堵、打压,给中国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习近平2012年上台后在内部讲话经常谈到,一些西方国家不愿看到中国发展壮大,千方百计对中国进行战略遏制和围堵。过一段时间,他会说某些大国对中国进行战略遏制和围堵的力度不断加大,打压中国,给中国下套子、找茬子。无论他怎么批评,基本不会明讲具体的国家。今年3月习近平把话挑明,直指美国”全方位”遏制和围堵中国,说出中美关系正处在前所未有的挑战之中。

《中国军力报告》指出这一点,与往年美中的战略氛围明显不同。之前类似的文件是说中美关系走到关键的十字路口,如今在习近平眼中,中国进入敢与美国斗争的争锋阶段,因而出现中国大力发展军力的势头。

首先是关注中国核力量的动向。报告指出,未来10年中国将继续迅速实现核力量的现代化、多样化和扩张。美方估计,截至今年5月,中国拥有500多个作战核弹头,2030年可能拥有超过1,000个作战核弹头,其中大部分部署在战备等级较高地区,并在2035 年之前继续扩充核武库。

低当量核武可控使用

美方情报显示,中国很可能会利用新的快中子增殖反应堆(FBR)与后处理设施,提炼钸原料用来生产核武器。同时,中国可能在2022年完成3个新的发射场,包括至少300个新的洲际弹道导弹发射井,这些井式发射导弹作为预警发射(LOW)之用,提高核武器的战备状态与战略吓阻能力。中国一方面部署新型东风-5C井式发射洲际弹道导弹,同时在现役094型战略核潜舰上装配巨浪-3型潜射弹道导弹,能从中国沿海水域攻击美国大陆本土。

另外,美国还发现一个新的动向,中国可能正在探索发展常规洲际弹道导弹系统。如果开发并投入使用,这种能力将使中国能够威胁并对美国本土、夏威夷和阿拉斯加的目标进行常规打击,将对美中两国的战略稳定构成重大风险。

在低当量核武器方面(当量是指核爆炸释放的能量,通常用黄色炸药TNT的吨位衡量。低当量核武目前并未准确定义。一般认为核爆炸威力在1万吨当量以下都称为小型核武器,供战役战术使用)。报告指出,中国可能正在寻求低当量核弹头,作为高当量核武器难以使用的选项,以提高中国核力量的威慑能力。但是不清楚这种低当量核弹头的具体能量。

2017年中国的一份国防工业出版物指出,已开发出一种低当量核武器,用于打击战役和战术目标,减少附带伤亡。2018年下半年,中国开始担心美国会对入侵台湾的舰队使用低当量核武器,因此官方媒体的相关评论呼吁中国应建立相称的应对能力。东风-26是中国第一个能够进行精确打击的核武器导弹系统,因此最有可能在短期内部署低当量核弹头。

中国的军事著作指出,高当量核武器仍然是战略威慑的基础,但是命中精度高、当量较小的战术核武器可以在战区派上用场,控制使用,提高警告与威慑力,也能有效降低战争成本。美国国防部认为,这些讨论为低当量核武器的使用提供理论基础,表明中国的核战略专家正在重新考虑他们长期以来认为核战争不可控制的观点。

导弹力量明显增长

除了核力量的发展,《中国军力报告》还注意到截至2022年底中国导弹力量出现明显增长。射程3,000至5,500公里的中远程弹道导弹的数量达500枚,比上年增长1倍。这类导弹以多用途东风-26为主,可快速更换常规弹头和核弹头,能从中国大陆对西太平洋、印度洋和南海进行精确对地攻击和反舰打击。

射程1,000至3,000公里的中程弹道导弹的数量达1,000枚,比上年增加1倍。这类导弹以东风-21和高超音速东风-17为主。其中,东风-21D具有反舰能力,能从中国大陆对前往西太平洋的美国舰队进行远程精确打击,包括航空母舰。东风-17已列装火箭军,主要目标据称是打击西太平洋地区的外国军事基地和舰队。

射程300至1,000公里的短程弹道导弹的数量达1,000枚,比上年成长67%。这类导弹以东风-11、东风-15、东风-16为主,主要用于对台作战和应对周边地区。去年8月解放军对台实施大规模实战化联合演训(或称围台军演),动用东风-15和东风-16,部分导弹飞越台湾本岛北部高空,以及落在日本专属经济海域,展示封控台海、拒止美日介入的意图与能力。

另外,射程超过5,500公里的洲际弹道导弹的数量达350枚,比上年增加17%,但是导弹发射器(发射装置)比上年增长67%,这应该与快速扩增发射井有关,说明习近平对当前中美战略竞争恶化的担忧。1年之间,中国全面快速发展中远程、中程和短程弹道导弹,成为习近平不断宣扬敢与美国斗争的必然之举。

习近平2015年11月宣布全面推行军改,提高联合作战能力是重中之重。《中国军力报告》对此做出总体判断,指出解放军进行重要的结构改革,引入新的军事理论与准则加强联合作战,并且正在测试在第一岛链内外的联合作战能力,特别是“反介入和区域拒止”(A2/AD)的联合能力。

战争向精确化发展

报告认为,“反介入和区域拒止”的目的,是限制美国在中国周边地区的军事存在,特别是反制介入台海冲突,以及限制美军在更广泛的印太地区自由活动。迄今为止,这种能力在第一岛链中最显强大。尽管解放军越来越有能力向菲律宾海投射力量,并且寻求能够深入更远的太平洋地区。

习近平多次强调,在防区外对敌方全纵深目标进行中远程精确打击成为重要作战方式。这种远程精确打击和辅助的情报、监视和侦察(ISR)能力,正是解放军近年战力生成的重点,广受美国国防部关注。

报告指出,解放军的文件和著作不断强调精确打击的重要性,认为使用先进武器或小规模精锐部队,可以完成以前需要庞大军队和更大破坏力与巨大成本才能达到的军事效果。精确武器不仅能增强战斗力,也是防止战争升级的”战争控制”手段。解放军确信战争已向精确化发展,打击的手段和目标不但能精确控制,战争的进程也变得更加可控。

要做到精确打击,前提是能够即时获取目标的电子信号或影像数据。报告指出,解放军实施精确打击的信息支持系统,很大程度依赖战略支援部队(SSF)的资产,对目标实施探测、识别和锁定,并进行战场损害评估。中国强调天基侦察能力在支持精确打击方面的重要性,并在2022年继续发展军事侦察卫星星座,以支持对美国和盟国部队的监视、跟踪和瞄准。中国还在战略、战役和战术层面,对侦察、监视、指挥、控制和通信系统进行投资,以便为打击平台提供敌方超视距目标的即时信息。

解放军自我评估

据美方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中国在轨卫星数量增加1倍达500颗(去年4月底达541颗)。中国的情报、监视和侦察的卫星平台数量在过去4年几乎增加1倍,其卫星总数达到260颗,仅次于美国,其中大部分可以支援对美国及其盟国在全球(尤其是印太地区)的监视、跟踪和锁定。

除了这些技术手段,《中国军力报告》指出,随着全球化的经济发展,重要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目标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这意味着解放军不断增强的打击能力将会攻击越来越多的目标,从而在未来的冲突中,通过打击全球经济的关键节点达到预想的国际战略效应。

在关注解放军战力增强的同时,报告以特别主题的方式,首次列举解放军的自我评估,存在”两个不相适应”、”三个能不能”、”五个不会”、”两个能力不够”和”两个差距还很大”等结构性问题,使得如何准确评估解放军的真实战力,对台湾、美国及其盟友与伙伴国家来说,显得更为紧迫。

本栏目每周五首播新节目,之后还有几次回放。可以在短波上收听,或透过 YouTube及RFA官网收听。

听众朋友们,您现在收听的是自由亚洲电台的「军事无禁区」栏目。我是栏目主持人亓乐义。谢谢大家收听。下次再会。

撰稿人/亓乐义

(本节目主持人为长期关注两岸和印太军事安全事务的军事评论员,文章代表评论员个人观点及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