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每周五首播新节目,之后还有几次回放。可以在短波上收听,或透过 YouTube及 RFA官网收听。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您现在收听的是自由亚洲电台的「军事无禁区」栏目。我是栏目主持人亓乐义。
联战纲要
上周六(11月14日),《解放军报》的第1版公布一项重大消息,从今年11月7日起,开始施行《联合作战纲要(试行)》。有分析指出,这是习近平推动军改后的首部作战条令,也是第五代作战条令。从现在起,解放军将以新的姿态活跃在周边地区和国际舞台。她的影响力有多大?取决于《联合作战纲要》落实的程度而定。
目前《联合作战纲要》处于试行阶段,实行一段时间后会加以修改,然后再正式颁发。试行期间,短则1-2年,长则3-4年。这段期间,将有大量的相应演习,来检验《纲要》是否符合现实需要。
作战条令是规范军队作战行动的法规,是部队打仗和训练的主要依据。此前,解放军的作战条令从毛泽东到江泽民,走过四代。在西方先进国家眼中,这些条令都不具实战意义,而比较偏向生活型和管理型条令。如今,推出《联合作战纲要》,其目的是要把解放军从一支生活型和管理型的部队,转向作战型的部队。其意义之重大,也在于此。
《解放军报》指出,《联合作战纲要》是解放军新时代作战条令体系的顶层法规,主要是明确联合作战指挥、作战行动、作战保障、国防动员和政治工作等相关的重大原则、要求和基本程序,作为今后组织实施联合作战和联合训练的基本依据。今推出此《纲要》,说明解放军”对信息化战争的规律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把握。”
设计战争
报导还说,一流的军队是”设计战争”,而不是被动应对战争。今后,解放军推动军事训练将有3个转变:从被动应对战争向主动设计战争转变,从各军兵种自成体系向一体化联合作战转变,从机械化和信息化复合式发展向智能化牵引发展转变,进而提高以网络信息体系为基础的联合作战能力。
鉴往知来。了解过去解放军四代作战条令的发展轨迹和时代背景,可以更容易看出新版作战条令特有的时代意义。
上个世纪的五十年代。解放军主要参考苏联军队的条令,颁布实施《内务条令》、《纪律条令》和《队列条令》,又称三大条令,1951 年2 月在全军试行,经过多次讨论修改,到1953 年5 月正式颁布施行。
按理说,解放军在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累积丰富的大规模作战经验。在朝鲜战争中,和美军打过5次大的战役。这些实战都足以让解放军制定一套完整的作战条令体系。为何还要向苏联取经呢?
解放军十大元帅之一的叶剑英,在他的军事文选中给出了答案。1959年,叶剑英担任军事科学院首任院长,领导主持编写作战条令。他在一次会议上说,军队的训练和作战,脱节的程度相当严重。原因有二。
一、由于战争多年,战斗频繁,部队经常流动,对战斗经验没来得及进行系统总结,没有写出自己的作战条令和准则。他承认,主观上军队对这项工作也不够重视。
二、在战争年代,打胜仗是首要任务。因此凡具有实战经验丰富的干部,都调往前线。留下来的就做训练工作,这些干部的理论和文化水平比较高,但实战经验不足,有少数干部写了一些实用性文章,却不完整。因此,前线的实战经验,一直没有时间做系统总结。自己没有,就借用国民党现成的东西,如步兵操典、阵中勤务等四大条令。这些东西原是德国的,德国传到日本,日本又传给国民党。后来因为在苏联留学的同志陆续返国,开始介绍和翻译苏军的东西,才改用苏联的条令。
四代条令
其实,三大条令也有一些关于战时相关工作的内容。但这些内容大多在条款的结尾部分,不是专门为作战设计的。
向外取经,终非长久之计。1958年,毛泽东要求刚成立的军事科学院,集中一批有实战经验的人,搞出一本自己的作战条令。历经3年,终于编写一本《合成军队战斗条令概则》,1961年5月在全军试行。4年后,各军兵种又编写自己的战斗条令,最终形成解放军第一代的作战条令。
第二代作战条令起于1970年代。内容是第一代条令的扩大与延伸,包括《步兵战斗条令》、《合成军队军师战斗条令》与《合成军队团营战斗条令》等。
前两代的作战条令,是在半机械化时代的背景下推出。以当时中国的军事工业实力,还达不到半机械化的水平,又经过十年文革,政治挂帅,军队的情况更糟,军事训练几乎处于停滞状态,条令不起作用。
第三代作战条令是在改革开放后,由邓小平签发。面对的是机械化时代。当时,邓小平虽推动军事现代化,他的重点则是清理文革期间留下军队臃肿不堪的问题。邓强调要贯彻条令,重点是要把部队管理好。就战力而言,他曾说:军队各级干部指挥现代化战争的能力都很不够,军队打现代化战争的能力也不够。这就是军队”两个能力不够”的由来。
第四代作战条令由江泽民签发,以1999年初施行的《联合战役纲要》为代表,加上各军种陆续推出各自的战役纲要、后勤保障纲要,以及合同战斗条令而形成13部的作战条令体系。面对的是信息化时代。应该说,走到这一步,解放军对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作战特点和规律已有相当的认识。
不过,和实战的要求相比,前四代作战条令的背景和内容,虽然不同,但本质上差别不大。比如,这些条令都强调作战性质和任务、作战原则、作战指挥、力量运用,以及作战保障、后勤保障、装备保障和战时政治工作等。内容偏向思想性和指导性,对于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问题,非常不足。
重返主业
总归一句话,宏观庞大的内容很多,具体操作的条款很少。一旦进入实战,部队官兵往往不知从何下手。
前面提到,在西方先进国家眼中,中国军队是一支偏向生活型和管理型的部队,有其道理。走进师级、旅级或团级部队去看,认真研究作战的人并不多,反而是拥有管理专业,或有一技之长的人比较吃香。军队中有大量军官从作战本职,转向管理或其他专业,为日后退伍预做准备。
还有一些作战部队在认知上有偏差,认为作战研究是军事院校和专家的事,基层部队只需要执行研究成果。导致基层部队缺少作战研究人员,因此无法充分理解上级的作战意图,难以完成每一个环节所设定的任务,也很难评估作战效益。被动接受条令,自然无法反馈并改进作战样式。
据了解,解放军的作战部队每年只有透过演习来检验训练成果,其他时间大多被讲政治、保安全、求稳定、抓管理、开会议所占有,耗掉不少精力,使得研究作战的氛围更少。
因此,一些基层官兵反映,改革不能只是针对编制体制、规模结构和部队编成,更需要改变人的思想,改掉旧的陋习,以及不符合提升战斗力的陈规,使作战研究能够真正成为军人的主业。
同谁打仗
面对新的时代,解放军的职能任务已经远远超出作战本身,而涵盖战前要有效营造有利的战略态势、危机发生时要能管控危机,危机升级时够遏制战争,最后才是打赢战争,作战行动是最后的保底手段。就作战空间而言,除了陆海空等传统领域,更向太空、网络和电磁等新型安全领域发展,而后者更是决胜的关键。
举例来说,今天一支战术部队向上级申请航天和航空侦察的情报支援,需要哪些程序和方法?在联合作战中,向海军、空军、火箭军申请联合火力支援,又需要哪些程序和方法?如何具体操作?应该在新施行的《联合作战纲要》中有明确规定。
军改后,战区成为本区域和本战略方向唯一最高的指挥机构,所有进入战区的部队,都由战区统一指挥,执行联合作战。如何明确战区的指挥权责,包括战时和平时;战区要如何整合军种作战指挥职能,并将其融入战区的联合作战指挥体系,应该是《联合作战纲要》中的首要之务。
最近,解放军开始重新修订《国防法》,把”发展利益”列入《国防法》的适用范围。这个"发展利益",当然包括中国的海外利益。解放军势必要走出国门,如何保护海外利益?如何在海外用兵?也应该是《联合作战纲要》亟需解决的问题。
这次的《联合作战纲要》,从制度层面回答未来解放军要“打什么仗、怎么打仗”的重大问题。然而,真正的关键是"同谁打仗"?如果是美军,解放军了解美军吗?美军至今颁布上百本的作战条令,从总纲、专业分类指南到专业条令,内容巨细靡遗,而且每一条规定都是从战场上流血换来的,都禁得起实战考验。这也许才是解放军今后真正要面临的挑战。
听众朋友们,您现在收听的是自由亚洲电台的「军事无禁区」栏目。我是栏目主持人亓乐义。谢谢大家收听。下次再会。
撰稿人/亓乐义
(本节目主持人为长期关注两岸和印太军事安全事务的军事评论员,文章代表评论员个人观点及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