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每周五首播新节目,之后还有几次回放。可以在短波上收听,或透过 YouTube及 RFA官网收听。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您现在收听的是自由亚洲电台的「军事无禁区」栏目。我是栏目主持人亓乐义。最近有两则关于航母的消息引人关注。一、中国首艘自制航母(002号),11月17日下午由北向南穿越台湾海峡,使得台海局势让人感到不安。二、美国国防部和海军,对航母的价值再度引起激辩,一方认为面对高超音速武器时代的来临,航母的价值大不如前,另一方则坚持航母的角色无可取代。
002航母
同样是航母,中国准备大力发展,美国却出现不同的声音。航母还有未来吗?或说今后美中两国发展的航母将扮演何种角色?今天我们就来谈这个话题。
11月17日,中国首艘自制航母(002号)穿越台湾海峡。台湾国安人士指出,这反映北京介入台湾2020大选的动作可能持续升高。由于这艘航母并未形成完整战力,它的政治宣示作用大于实质军事意义。在航母航行过程中,台湾对它进行全程监控,美日两国也各自派遣1艘宙斯盾舰(Aegis combat ship)尾随其后,监视其动向。
从军事角度看,002号航母先后进行9次海上试验,至今还未交付海军,而第一艘航母辽宁舰经过10次海试后就正式服役。面对各界猜疑,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10月31日答复记者提问时说:002号航母「正按计划开展各项试验,…。至于服役时间,需要根据它的建造进展和试验情况综合确定。」换言之,中国首艘自制航母的服役时间,有可能比外界预期的晚。
这是什么原因呢?为了谨慎求稳,还是技术上出现瓶颈而有待克服?不论是何原因,都说明发展航母之不易。
改良优化

中国首艘自制航母与第一艘辽宁舰相比,外形与结构大致相似,但它做出多处改良和优化:
一、舰岛缩小,并采用隐身化的外形设计,同时在舰岛的四个转角处,换装新型雷达可以覆盖360度的搜索扇面。二、机库加长15公尺,布局设计更加合理,机库面积增加约10%,使得歼-15舰载机的数量从24架增为36架,战力提高一半。三、滑跃式甲板前端的上翘角度从辽宁舰的14度改为12度,有利于舰载机的滑跃起飞。四、部分内部舱室和弹药输送通道做了重新设计,有助于战力提升。五、甲板上的拦阻索由辽宁舰的4条改为3条,可以节省甲板空间和减少地勤人员的工作量。
除了这些。估计可能还有其他改良需要时间调适,使得002号航母的服役时间有可能推迟。中国军事专家宋忠平认为,002号航母的性能好坏,将对后续航母的设计起到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宁可慢点,把试验做好,便于积累并形成一整套完整的国产航母建造经验。
对于002号航母是否在技术上出现瓶颈有待克服?现在很难判断。外界只能从航母服役时间推迟多久,和进行海上试验的多寡来做判断。
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CSIS)今年10月中旬发表一篇名为〈追踪中国第三艘航母〉的文章,内容引用9月中旬的商业卫星图像显示,上海江南造船厂的周边基础设施从船坞到港池码头都开始加紧施工,似乎表明中国海军在该厂正在制造第三艘航母。综合各种非官方的报告推测,中国第三艘航母仍采常规动力系统,而非核动力,排水量比辽宁舰和002号航母大,估计在80,000-85,000吨之间,可能具有电磁弹射发射系统,预计2022年投入使用。
三步走战略
接下来要问:今后中国究竟要发展多少航母,才能符合战略的需求?
根据香港媒体披露,中共中央2004年8月批准一项「048工程」计画,明确航母发展的三步走战略。第一步、从2004年起,在10年内建造2艘中型常规动力航母;第二步、再用10年时间建造2艘大型常规动力航母;第三步、视情况发展大型核动力航母。
这项计画并未得官方的公开证实,但从航母发展的实践上看,辽宁舰从2005年开始改造,到2012年交付海军服役,基本达到航母发展第一步的要求;002号航母因为做出多处改良,目前进度落后,但离服役时间应该不会拖的太久。同时,第三艘航母目前正在赶工,预计2024年之前投入使用,能够完成航母发展第二步要求。届时,中国将拥有3艘航母。
不过,拥有3艘航母,不代表能够完全使用。按照各国海军使用航母的经验,拥有3艘航母是一个较为理想的基本配置,可以进行「1艘用于备战、1艘泊岸整备、1艘入坞整修」的运作模式。万一有事,至少有1艘备战航母能够投入作战,另1艘整备航母可以作为后援。这样的规模能够应付一场中强度的战争。
如果是面对高强度战争,就需要投入2艘航母作战、另外2艘航母作为后援。如此一来,中国就需要5-6艘的航母规模。因此,每当问起中国需要几艘航母时,中国军事专家大多以5-6艘航母作为答复,就是基于以上的设想。
近海防御
远的不说。未来5年内,中国有3艘常规动力航母,其中1艘可能入坞整修,剩下2艘就形成”双航母”的基本作战编组。这个作战编组将如何使用呢?根据中国海军2019年最新的战略要求:是以「近海防御、远海防卫」为指导原则。
由于中国”双航母”是常规动力,不是核动力,因此需要大量燃油提供海上编队使用。以目前中国海军903型综合补给舰的能力而言,支持航母编队作战所需燃油仅能应付4-5天时间,而且补给舰的最大航速只有20节(每小时约37公里),根本追不上航母编队的速度,因此不能纳入作战编队的建制,而只能编成补给船队在一定距离上作为策应,以至于航母编队无法进行远海作战。
由于这个限制,中国航母编队的有效作战范围将大受影响。从西太平洋的方向看,航母编队至多能前出到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之间,作为一种军事存在,拉大中国沿海的防御纵深,并进行中强度的反介入和区域拒止(Anti-Access
/Area Denial,A2/AD)性质的作战。从南海的方向看,中国航母编队至多能够前出到南海外缘或北印度洋,执行中强度的海上通道护航任务,或者为海上丝绸之路进行有限的保驾护航。基本做到「近海防御」的战略要求。
随着901大型综合补给舰的服役,中国航母编队的远海作战虽然可以得到改善,但是补给舰的数量有限,远海操作经验不足,短期内无法应付高强度的远海作战。尤其,中国航母缺乏固定翼的舰载预警机,作为远距离的空中预警指挥之用,使得航母编队的防御纵深太浅,而不敢过于前出,到更远的陌生海域作战。目前看来,中国海军显然要解决上述问题,并想逐步实现航母发展的第三步目标,研制大型核动力航母,以达到「远海防卫」的战略要求。
激烈争辩

反观美国。根据《美国国防新闻周刊》(Defense News)报导,今年9月,美国国防部和海军对航母的价值进行一场激烈辩论。掀起战火的是,负责国防研究及工兵事务的国防部次长葛里芬(Michael Griffin)。他做了一个假设,询问在场人士。相比之下,中国领导人会更担心:美国与西太平洋盟国拥有2,000枚高超音速常规导弹瞄准中国目标,或是一艘福特级新型航母呢?它们的经费都一样,高达130亿美元。
格里芬指出,俄罗斯和中国等潜在对手已经相当了解航母,并且拟定反制方案。言下之意,航母并非不可侵犯,其价值可能不如往昔,军费预算需要重新审视。
求新求变
在场人士很多不以为然,并且难以想象美中两国未来可能面对格里芬所想定的导弹大战。其中,以美国海军大西洋航空部队指挥官凯利少将(Roy Kelley)最为反对。他说:至今没有其他武器系统像核动力航母及其舰载机那样具有致命,敏捷和灵活的能力。当危机发生时,长久以来美国总统的第一个反应,是问「我们的航母在哪里?」至今依然如此。何况,美国航母准备引进MQ-25无人加油机和无人作战系统,将大幅提升航母的攻防能力。
解放军对美国运用舰载无人作战系统融入航母作战体系,表达极大的关注,并且提出警惕,不能落后于人。看来,航母也在求新求变,以保持它不可取代的地位。听众朋友们,您现在收听的是自由亚洲电台的「军事无禁区」栏目。我是栏目主持人亓乐义。谢谢大家收听。下次再会。
撰稿人/亓乐义
(本节目主持人为长期关注两岸和印太军事安全事务的军事评论员,文章代表评论员个人观点及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