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每周五首播新节目,之后还有几次回放。可以在短波上收听,或透过 YouTube及RFA官网收听。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您现在收听的是自由亚洲电台的「军事无禁区」栏目。我是栏目主持人亓乐义。今天来谈中俄两国军事合作的最新动向。
11月23日,中俄两国国防部长以视频方式举行部长工作会议,双方批准2021至2025年军事领域合作发展路线图,将持续深化两军战略协作,加强在战略演习及联合巡航等领域合作。双方海空军领导都出席会议,显示海空领域将是未来5年中俄两军合作重点。今年夏秋以来,已经出现明显迹象。
战略性演练
首先是8月中旬,俄军首次到中国训练基地参加”西部•联合-2021”演习,这是共军连续3年参加俄军年度战略演习后,首次邀请俄军到中国参加由中方主导的战略战役演习,也是俄军首次成规模使用中方主战装备参演。
双方共同使用中俄双语版指挥信息系统,指挥链路从联合指挥部直达单兵平台末端,一改往年人工传递互换文书方式。两军共投入1.3万多人,采取混合编组方式演练。共军歼-20、运-20、蜂群攻击无人机等新质作战力量首次参演,新装备占81.6%。演习内容与力度明显提升。
再来是10月中下旬,中俄海军10艘舰船组成联合编队,从彼得大帝湾出发,横渡日本海,穿越津轻海峡进入西太平洋,再往南航经大隅海峡,抵达东海海域,完成中俄海军首次在西太平洋的联合巡航。这次航程3,100多公里,从远海的角度说并不算远,却显示中俄两军联手前出西太平洋,在东北亚展示军事存在,进而影响地区安全秩序的强烈企图。
最近一次是在11月中旬,中俄两军在日本海及东海实施第3次联合空中战略巡航。这里有朝鲜半岛核问题,是俄罗斯远东地区,美国在西太平洋的主要基地都集中在此,往西紧邻中国首都圈,往南是台湾。整个西太平洋的安全稳定都在这个方位,说明今年中俄海空军的战略性协作何以聚焦于此的原因。
相比之下,俄罗斯的反应尤其激烈。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Sergei Shoigu)11月23日透过视频指出,去年美国空军战略轰炸机在鄂霍次克海上空出现22次,前年仅有3次。另外,过去1个月内,美国战略轰炸机约有30架次在俄罗斯联邦边境活动,是去年同期2.5倍,距离俄罗斯国境最近”只有20公里”。
军事合作路线图的消息公布后,中共官媒《环球时报》(Global Times)英文版隔天刊登俄罗斯学界的看法,出现一面倒地抨击美国。俄罗斯外交部外交学院副院长伊凡诺夫(Oleg Ivanov)说:路线图是美国及其盟友对俄中两国施压的结果,也表明俄中两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安全问题上存在共同利益。
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教授、著名汉学家塔夫罗夫斯基(Yuri Tavrovsky)指出,只要美国、北约(NATO)和美英澳三边联盟(AUKUS)持续活跃,莫斯科和北京就会做出回应。他还说:为什么俄罗斯海军不同时从波罗地海和南海发射导弹呢?
延续深化
中国军方的反应则异常低调。《解放军报》11月24日在第1版刊登中俄两国防长举行视频通话,提到中俄两军将深化合作,但是未提路线图。隔天中国国防部举行例行记者会,说明中俄双方总结年度合作情况,就下一步合作交换意见。此外,两军领导人通过”信函方式”就两军合作重要问题及时交换意见,也未提路线图,作法与2017年大不相同。是北京不愿在此敏感时刻过于刺激华府,或另有隐情,至今没有权威性说法,令人玩味。
今年批准的路线图并非第一次出现,早在2017年6月,中俄防长就签署《2017-2020年军事领域合作发展路线图》。当时俄罗斯国防部长也是绍伊古,中国防长是常万全。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还特别介绍这个路线图,为中俄2017-2020年的军事合作进行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是两国高水平战略互信和战略协作的具体表现。此后双方军事合作走上新的台阶。
据俄罗斯媒体报导,2017年公布的路线图是在绍伊古的建议下签署。事前文件已拟好备妥,包括演习在内的联合项目已经规划到2020年。估计今年的路线图,也来自绍伊古的手笔并经过双方认可,应该说是上个版本的延续和深化。
如果是这样。我们不禁要问,俄罗斯为何主动提出军事合作路线图。难道俄罗斯面对的美国压力比中国更严重吗?
老大哥
美国智库兰德公司(RAND)今年8月提出一份就中俄两国合作的决定因素、未来轨迹以及对美国影响的研究报告指出,2014年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后,西方对俄罗斯实施制裁。由此俄罗斯重新评估与中国的关系,寻求更紧密的战略协作,并且大幅增加对中国的军售。俄罗斯分析人士毫不讳言,向中国出售现代化武器成为莫斯科向北京靠拢战略的一部分,以应对来自西方的系统性危机。
由大处看,强化与中国的关系,是俄罗斯转向亚洲更大战略的一部分。全球权力分布正在向亚洲转移,俄罗斯对亚洲的政策同时也发生转变。然而,俄罗斯在亚洲的力量非常有限,除了中亚,莫斯科似乎只能任凭北京在亚洲大部分地区发挥主导作用。
也许是基于这样的背景。俄罗斯主动提出军事合作路线图,展示俄罗斯在世界安全战略格局中不可或缺的独特地位,在东北亚更是如此,这里有俄罗斯远东地区。与中国相比,俄罗斯在经济领域是”小弟”,在军事安全领域依然是说得上话的”老大哥”。提出路线图不仅符合俄中两国利益,也有助于转移或舒缓西方国家在欧洲对俄罗斯形成的战略压力。一举数得。
兰德公司研究报告中指出,美国面临最现实的挑战是中俄加强军事合作,分析可能带来3种风险与影响。
风险与影响
第1种也是最明显的影响是俄中增强军事技术合作,特别是军售部分。从目前发展趋势上看,俄罗斯对中国的技术交流限制将会逐步放宽,双方可能在高端先进项目上合作,比如高超音速武器、反太空系统与人工智能,以及扩大军事联合生产协议,提高两国主战平台的质量和数量。双方也可能按俄罗斯与印度的合作模式,在网络安全等领域进行联合研究与新的开发,特别是双方预期将与美国对抗的领域。
然而,基于对中国侵犯知识产权的疑虑,俄方仍会保留其最好的军事技术与能力,对中国武器装备支持的质量与数量,将取决于双方政治、经济和安全上的全盘考虑。
第2种可能的军事合作形式是军事规划协作。目前俄中两国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并没有联合指挥或常设军事结构或职能。双方虽持续高层交流和扩大联合演习,但也限定在少数领域,比如反恐行动、航行自由,以及可能干预邻国(可能是朝鲜半岛)的不稳定局势。除此,没有其他实质性的联合规划。
兰德公司研究报告指出,如果俄中两国关系继续改善或加速走向新的战略协作,双方有可能在朝鲜、阿富汗或其他中亚国家发生不稳定的情势下制定联合应对计划。目前已经看到双方在东北亚进行太空和导弹防御、海空军合作,以及联合应对东亚或中东潜在冲突方面的合作规划。其结果将可能导致双方建立联合指挥控制系统,增加联合演习,甚至在彼此实施例行部署或驻扎部队。
不过,这种军事协作也可能为中俄两国带来风险,因为双方增强信息交换,相互依赖程度愈来越高。但不管怎么说,中俄两国任何程度的军事协作都会使美国的战略处境和应对更加复杂化。
第3种也是最后一个领域的军事合作可能是全球军事存在。目前中俄两国都没有维持重大全球军事存在的资产或基础设施。中国正在利用在东北非的吉布提后勤基地,以及在南亚和东南亚的投资,为扩大在印度洋地区的存在奠定基础。俄罗斯则通过其在叙利亚的行动重振在中东的存在。
两场冷战
兰德公司研究人员认为,鉴于中俄两国都强烈反对结盟,除非美国同时对这两国采取高度咄咄逼人的政策,中俄两国才可能走上结盟。不过,中俄两国即使不建立全方位的联盟关系,也能对美国带来重大挑战。只要一方在波罗地海酝酿危机,另一方在南海制造事端,美国就要陷入两场冷战,面对欧亚两洲同时爆发战争的风险。
为此美国要想清楚,哪个大国对美国利益构成的长期威胁更大?回答这个问题并不难,那就是中国。下一步美国应该着手修复与威胁较小的一方的关系,那就是俄罗斯。
俄中关系并非铁板一块。兰德公司研究报告指出,如果美国和西方国家放弃对俄罗斯的制裁,并寻求与俄罗斯积极互动,俄中关系就有可能放缓。尽管俄罗斯转向亚洲,但是俄罗斯的对外政策、贸易和对其大国威望的看法仍然聚焦于西方。只要美国和西方国家对俄罗斯释出善意,莫斯科就有可能转向,在大国之间取得平衡。
中俄两国军事合作已经进入一个新的上升阶段。美国的应对最为关键。权衡之间,将决定今后大国的实力消长。兴衰之道,不可不察。
听众朋友们,您现在收听的是自由亚洲电台的「军事无禁区」栏目。我是栏目主持人亓乐义。谢谢大家收听。下次再会。
撰稿人/亓乐义
(本节目主持人为长期关注两岸和印太军事安全事务的军事评论员,文章代表评论员个人观点及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