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军事无禁区:制空权

本栏目每周五首播新节目,之后还有几次回放。可以在短波上收听,或透过 YouTube及 RFA官网收听。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您现在收听的是自由亚洲电台的「军事无禁区」栏目。我是栏目主持人亓乐义。

再过几天,也就是12月7日,是日本帝国海军偷袭美国珍珠港的79周年。珍珠港事件促使美国加入二次大战,战局由此而扭转,最后决定同盟国的胜利,对战后的世界局势带来深远影响。

偷袭珍珠港

日本帝国海军零式战机从航空母舰甲板起飞,任务是攻击美国舰队,没有思考占领空域。(维基百科)
日本帝国海军零式战机从航空母舰甲板起飞,任务是攻击美国舰队,没有思考占领空域。(维基百科)

去年12月5日,我在本栏目以《一场豪赌》为题,回顾了1941年日本帝国偷袭珍珠港的决策背景。今天重温这段历史,首先要说明日本帝国是如何犯下战略上的错误,最终导致败亡;其次要印证日本帝国在战术上和作战观念的落伍,使它的败亡走上历史的必然;再来要总结这段历史,看它对今后大国间的战略博弈带来什么启发。

在战略方面,我的主要依据,是参考日裔美籍学者堀田江理(Eri Hotta),2013年以英文出版一本名为《日本1941:耻辱倒数计时》(Japan 1941: Countdown to Infamy)的历史名著。有的出版社把这本书的书名,翻译成《日本大败局:偷袭珍珠港决策始末》。

在这本书中,作者引用日本第一手资料,呈现日本领导层在做出偷袭珍珠港之前8个月内的决策过程,揭开鲜为人知的历史原貌:日本决策层知道偷袭珍珠港将带来致命的后果,但日本侵略中国多年,经济极度匮乏,转而采取南进政策,抢夺西方国家在东南亚殖民地的资源,这样必然与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决裂;加上日本特殊的决策机制,以及好战份子的赌徒心态,因而孤注一掷,与美国开战。

引发日美大战的直接导火线,是在日本入侵法国属地印度支那(越南、柬埔寨、寮国)之后,美国总统罗斯福(Franklin Roosevelt)1941年7月,以行政命令冻结日本在美国的所有资产,并且强制实行对日本的石油禁运。这两招直接掐住日本的命脉。美国军方高层已经感受到战争即将到来。

如意算盘

日本帝国陆军第4航空军司令官寺本熊市,战前大声疾呼制空权的重要性。(维基百科)
日本帝国陆军第4航空军司令官寺本熊市,战前大声疾呼制空权的重要性。(维基百科)

日本的如意算盘是,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都把精力放在欧洲战场,太平洋地区出现权力真空。日本趁此机会攻占东南亚,夺取当地丰富的大米、石油和橡胶等资源,先解决物资匮乏的燃眉之急。再以一场决定性海战,打垮美国太平洋舰队,争取时间完成日军在东南亚地区的全部占领,以取得与美国进行持久作战的态势。

1940年年中,美国把太平洋舰队的基地设在夏威夷珍珠港,其目的就是警告日本不要过度地把势力伸入太平洋。然而,日本帝国海军无视于美国的吓阻,反而先发制人,偷袭珠珠港。太平洋舰队除了3艘航空母舰出港演习,未遭劫难,其他大型主力战舰大多被击伤或击沉,几乎处于瘫痪状态。

英国历史学者克肖(Ian Kershaw),在他的名著《命运攸关的抉择:1940-1941年间改变世界的十个决策》中提到,日本陆军和海军的意见长期相左,但是在南进政策上不谋而合。不过,陆军强调尽可能避免与美国开战,海军则认为必有一战,而且改变之前与美国开战的悲观看法,就像1894年摧毁清朝北洋舰队,1905年击败俄国波罗的海舰队,只要战前做好周密准备,日本终将战胜美国。克肖指出,这种转变反映日本军方用一厢情愿的希望代替了理智。结果带来灭顶之灾。

除了战略上的失误,日本帝国海军和空军因为不重视”制空权”,或者说对制空权没有概念,导致在太平洋战场与美军交手时处于下风而节节败退。由于日军在战术和作战观念的落伍,使它的败亡出现历史的必然。

制空权

日军大本营情报参谋堀荣三说,美军”跳岛战术”的精随在于逐次占领空域。(维基百科)
日军大本营情报参谋堀荣三说,美军”跳岛战术”的精随在于逐次占领空域。(维基百科)

日本挑战美国,主要战场在太平洋。就地理形势而言,1941年日本在太平洋的作战形势非常有利。一次大战后,国际联盟(League of Nations)把太平洋中的前德国殖民地,包括马里亚纳、加罗林和马绍尔等群岛,交由日本托管。日军随即加强在这些群岛的工事与整备,作为夺取中部南太平洋主要群岛的前进基地,逐步对夏威夷构成威胁。此时日军的军事力量可以伸入中部太平洋接近5,000公里之远,使日军处在一个能向南和向东打击敌人有利的地理态势。

反观美国,从夏威夷到菲律宾,只有3处海岛据点:中途岛、威克岛和关岛。珍珠港事件之前,这3座岛的防御工事都未经强化,仅有小规模的守备部队。除了夏威夷群岛外,美国在太平洋的岛屿据点都不具有吓阻能力。

走到这一步,日军在太平洋的作战形势似乎已经十拿九稳。但是,对这种形势的评估来自于传统海洋水平面的认知,没有立体空域的概念。日军控制的岛屿,在一望无际的太平洋上,需要船舰和飞机进行运补,需要制海权和制空权来维系,而制空权又决定了制海权。没有制空权,意味着这些岛屿都成了汪洋大海中孤立的点,而不能成为一条线,更无法形成一个面。

制空权的精随就是掌握空域,掌握一个面,范围有多大,取决于战机的作战半径。比如1架战机的作战半径为500公里,它所占有的空域(火力可及的圆形范围),是圆周率3.14乘以半径的平方,等于78万5千平方公里。加上战机每小时数百公里的速度,打击的覆盖面远非任何船舰所能比拟,陆军火炮的有限射程就更不用说了。战力完全不在一个等量级别。

日本帝国陆军第4航空军司令官寺本熊市,战前就大声疾呼制空权的重要性。他说:没有制空权,军舰和运输船只都动不了,燃料、弹药和粮食无法运补。澳洲北面的新几内亚(New Guinea)距离日本4,000公里,而美国到这里的后方补给线是日本的两倍。但是美国的补给是一百分,日本则接近于零。这就是制空权造成的后果。可以说,没有制空权的地方,就没有战斗。

二战期间,担任日军大本营情报参谋的堀荣三,在他的回忆录《大本营参谋的情报战记》中写道:寺本雄市官拜陆军中将,曾担任日本驻美大使馆助理武官3年,专门研究美军战法,公认是日本军界首屈一指的美国研究专家。他曾严厉谴责大本营的作战部门,无视于制空权的重要,还在坚持陆军”军的主力兵种是步兵”,而非航空兵;海军仍停留在大型主力舰的巨炮主义之上,轻视航空母舰舰载机的作用。思考陈腐,不懂现代战争,而美军早就开始研究制空权对现代战争的重要。

跳岛战术

美军P-38战机性能迅速提升后,日军空战优势不再。(维基百科)
美军P-38战机性能迅速提升后,日军空战优势不再。(维基百科)

他还说,美国从1921年起就在准备与日本作战,当他担任驻美助理武官的期间,就已经指出这件事。当时美国思考的战场,就是太平洋。但是太平洋没有山,没有其他的制高点,想要在大洋中打胜仗,除了制空权,别无他法。

堀荣三在回忆录中指出,1943年之前,日本帝国海军的零式战机或陆军的一式战机,与美军战机交手时还占有优势。但是从1943年初开始,美军P-38战机的性能迅速提升后,日本的空战优势不再,战局急转直下,加上美军实施新的” 跳岛战术”(Island hopping),日军从此节节败退,在太平洋上构筑的岛屿防御逐一解体。

所谓”跳岛战术”,或称”蛙跳战术”,就像青蛙,以跳跃而非一步一步的方式前进。美军攻占日本在太平洋上的岛屿也是如此,攻击的目标,是以战机的有效作战半径为依据,作战半径越大,跳岛的距离就越远。比如在300公里的作战半径内,有3座日军岛屿,美军只要攻占1座即可,占领其机场,再瞄准下一个300公里外的目标,以蛙跳方式推进。其他2座岛屿不必理它,因为它们都在美国战机的有效攻击范围之内,运补船只进不来,迟早要被困死。

堀荣三说,日军在太平洋上的主要岛屿有25座,美军登陆占领的岛屿仅有8座,其余都成了大洋中孤岛上的孤军,没有和美军交手,其中约有4万日军是因为饥饿和疾病而死。

观念取胜

堀荣三说,战后很多军事评论家指出,日本是被”跳岛战术”打败的。其实,”跳岛战术”的精随在于逐次地占领空域。反观日本战机,它的主要任务是攻击美国舰队,而没有思考对空域的占领。和美军相比,高下立判,胜负已定。

以今天的侦察技术,很难想象还会发生第二次珍珠港事件。当前世界上的主要大国,仍在开发新的军事科技、挖掘新的作战观念、探索新的战争形态,建立新的编制体制,并且竭力推动新的军事变革。最后大国一旦过招,会出现什么样的状态,现在都不好说。

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谁的观念新,谁的胜算就大。二战时期的太平洋战争,就是一个历史的缩影。

听众朋友们,您现在收听的是自由亚洲电台的「军事无禁区」栏目。我是栏目主持人亓乐义。谢谢大家收听。下次再会。

撰稿人/亓乐义

(本节目主持人为长期关注两岸和印太军事安全事务的军事评论员,文章代表评论员个人观点及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