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您现在收听的是自由亚洲电台的「军事无禁区」栏目。我是栏目主持人亓乐义。今天谈中国第3艘航母福建号的最新动向,以及中国是否开始走向蓝水海军,逐步形成远海机动作战能力。
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11月30日证实,福建号航母目前正在开展系泊试验,后续将按计划稳步推进建设项目。这项试验是对福建号的电磁弹射系统进行“静载”发射测试(使用仿真飞机模型或模拟负载而非真实的舰载机进行测试,福建号使用的是红色小车),以验证弹射系统的基本性能,并为近期的海上试航作准备。
多航母运作初始阶段
美国国防部评估,福建号航母预计2024年或2025年投入使用(正式服役)。航母从开始服役到形成初始战力,再到成熟的可靠战力,需要更长的时间考验。美国军事专家认为,福建号航母形成战力至少需要5年,甚至10年,因为它有8万多吨,比前2艘航母辽宁舰和山东舰约6至7万吨还大,而且采用全新的电磁弹射技术,操作比前2艘的滑跃式起飞更先进、更复杂。
美国国防部今年10月发布《中国军力报告》(CMPR)指出,中国目前有3艘航母,处于”多航母部队”运作的初始阶段。福建号航母拥有更强的续航力和电磁弹射发射系统,使其能够弹射各种类型的专用固定翼飞机,执行空中预警和电子战等任务,并具备更快速的飞行作业,扩大舰载机的覆盖范围和有效性,进而增强航母编队部署到中国周边以外地区时的打击力量。随后中国还有新的航母投入使用。
很多人拿福建号航母与美国福特号(CVN-78)航母作比较。福特号(CVN-78)是世界首艘电磁弹射航母,2013年下水、2017年服役,今年10月因巴以冲突派往地中海协助以色列,正式参与实战任务。福特号从下水、服役到实战部署,走了10年,一路坎坷,甚至被外界认为走了不少冤枉路。福建号航母进入实战化部署可能不需要这么长的时间,基于后发优势被认为某些设计可能比福特号更为先进。
但是不要忘了,福特号是核动力航母,与常规动力的福建号有本质上的区别,而且它比福建号大1万多吨,这就注定两者在众多性能包括舰载机的数量与结构上有着明显差距。
舰上航空保障系统是关键
中国船舶工业系统工程研究院的专家高度评价福特号,是以搭载超隐身F-35舰载机和无人机,装备电磁弹射并全自动着舰,一体化核反应堆,带状电力分配系统,以及有源相控阵雷达和信息栅格技术为重要标志的新一代航母,是美国航母向后信息化、体系化、智能化装备转型的标志,就像“变形金刚” 能应对未来多样化海战,从而开启新型海上作战模式,也是未来海战转型的开端。
中国真正的行家没有这样评价福建号航母。因为他们心里清楚,航母战力的关键在于舰载机的出动架次率,其成效取决于舰上航空保障系统,包括航空管制效率、指挥飞机起飞与回收,以及舰载机再次出动的能力,是一整套精密的作业管理流程。电磁弹射是其中一项关键的技术硬件部分,如果没有精密的软件作业管理流程,即使有电磁弹射也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航母的航空保障系统对中国是全新课题,没有同类技术可供参考,需依靠系统工程理论指导,但相关理论目前处于起步与摸索阶段。这就决定了中国迈向蓝水海军还有很长的一段征程要走。
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资深研究员福纳约尔(Matthew Funaiole)指出,中国推出新航母需要时间培训舰载机飞行员,把航母操作完全整合到舰队当中。美国发展航母教令准则拥有数十年基础,并且累积丰富的航母实战经验,这些对中国都很陌生。
从美国的经验中显示,航母是一种工具,它的有效性取决于使用它的人。美国的飞行员、操作员和工程师都是世界一流,美国的优势在于依靠几代人的努力,取得航母的知识并建立相应的制度。中国发展航母一切都要从零开始。
美国华府智库保卫民主基金会(FDD)资深研究员、曾担任第5航母打击群少将指挥官蒙哥马利(Mark Montgomery)认为,到2030年福建号航母打击群将是中国海军影响东亚和南亚邻国的一支海上力量,但不会显著影响美军在西太平洋的作战能力。
瞄准后美国时代的亚洲?
澳大利亚智库洛伊研究所(Lowy Institute)国际安全项目主任罗格文(Sam Roggeveen)也有类似看法。中国发展航母不是直接挑战美国海军,而是需要一支能够胁迫或惩罚小国的海上力量,而且中国打造海上舰队是瞄准后美国时代的亚洲,意思是等到美国在亚洲力量的可信度进一步削弱时,中国航母就能发挥其作用。
对于”后美国亚洲时代”的说法,福纳约尔并不认同。他认为这种说法用词不当,是一种思维缺陷,因为美国不会撤出在亚太地区的存在与安全承诺。从目前中美大国竞争态势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上看,美国比以往任何时刻都更加关注亚太地区,并且加紧整合美国与亚太盟国及伙伴国家的资源,逐步形成”一体化威慑”力量。今后中国的航母舰队将受到极大的战略制衡。
中国发展航母的意义何在?中国国防部国际军事合作办公室安全合作中心前主任周波曾说,21世纪初,一个更强大的中国迫切需要拥有与其作为世界大国和海洋大国地位相匹配的威望,发展国产航母具有标志性意义,是一种民族自豪感。
就军事层面而言,拥有航母打击群显示解放军在力量投射、空中优势和远程打击能力方面的长足进步,并为指挥控制链带来革命性变革,也是中国海军成为真正远洋海军的转折点。不过,周波认为,中国航母如何用于实战需要一点想象力。美国总统面对海外危机时首先会问”我们的航母在哪里?”而这并不适合中国领导人。换言之,中美两国对航母的定位与作用大不相同。
解决对台斗争需要
中国从1980年代开始研究论证发展航母,已故海军司令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我们搞航空母舰,目的不是为了和美国、苏联比赛,主要是用于解决对台斗争需要、解决南沙群岛争端和维护海洋权益等方面的任务,平时还可以用于扩大维护世界和平的政治影响。”
这些目的对于今天仍具现实意义。在对台部分,航母编队可以前出到台湾东部海域,对台形成东西夹击之势,也可以对外军实施一定的反介入。在南沙方面,航母编队可以在南海外缘作为策应手段,或以远海机动打击力量作为南沙前沿岛屿防卫力量的一个兵火力的延伸。政治上,航母也是保持大国地位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国第2艘航母山东号,今年9月中旬在西太平洋活动,期间和南部战区编组的舰队一起担任假想敌,东部战区扮演防卫军,连同空军在台湾东部外海实施演训。担任假想敌就是模拟美国航母打击群与东部战区海空兵力进行攻防战,演训区域设想为今后的交战海域。演训呈现”封控”台海、”拒止”美日的特点,藉此滚动完善作战方案计画,逐次塑造在台海地区有利的战略态势。
这些行动完全符合中国发展航母的最初设想,还加上应对美国的介入。但是时代不一样了,当前和未来一段期间中国海军的战略要求是”近海防御、远海防卫,” 既要维护国家近海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又要维护国家远海战略通道安全和利益拓展。毫无疑问,航母被赋予更大责任,以提高中国海军远海机动作战能力。
中国海军如何做到远海机动作战能力?分为两个层次。
远海破袭游击作战
第一个层次的远海,是指中国近海的外缘地区,包括第一岛链以外海域和南沙群岛外缘部分,距离中国1,000至2,000公里。这里的远海机动作战能力,是以近海综合作战能力为依托,主要执行控制关键战略通道、保护海上交通线、维护海外利益以及遏制海上军事危机等任务。这部分是中国海军兵力投射与信息保障较有把握的范围。
第二个层次的远海比近海外缘更远,是在远离中国本土的远海实施机动作战,由于缺少岸基航空兵的火力支援和近距离后勤补给,海军必须集中海上精锐兵力坚持”远海破袭游击作战,”力求快速有效。请注意,这是解放军著作中正规提出的”远海破袭游击作战”概念,不是外界的解读。
”海上破袭游击战”的理论,早于1950年代由海军司令员萧劲光提出,主要是对付美国海军的海上包围和封锁,是依托大陆战场为特点的海上作战,也是陆地游击战的一种延伸。破袭作战的目的是限制敌人机动,切断敌后方供应,牵制或调动敌人,配合主要方向作战,力求出敌不意,速战速决。不寻求与强敌正面交手。
如今真正意义上的”远海破袭游击作战,”是在没有近海综合作战能力为依托的背景下进行。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航母舰队可以对付弱小的发展中国家,但不能正面迎向美国海上强权。因此,中国的蓝水海军与传统的定义不同,她的作战理论比想象中保守,却能说明实际情况,也许要等到中国下一代航母的性能与数量以及海外基地出现后,才能判断中国走向蓝水海军的真实意图。
本栏目每周五首播新节目,之后还有几次回放。可以在短波上收听,或透过 YouTube及RFA官网收听。
听众朋友们,您现在收听的是自由亚洲电台的「军事无禁区」栏目。我是栏目主持人亓乐义。谢谢大家收听。下次再会。
撰稿人/亓乐义
(本节目主持人为长期关注两岸和印太军事安全事务的军事评论员,文章代表评论员个人观点及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