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每周五首播新节目,之后还有几次回放。可以在短波上收听,或透过 YouTube及 RFA官网收听。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您现在收听的是自由亚洲电台的「军事无禁区」栏目。我是栏目主持人亓乐义。
山东舰
12月17日,中国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在海南三亚航母基地交付海军,正式服役。这艘航母被命名为“山东舰”、舷号“17”。它是中国第一艘真正作为战斗舰使用的航母,和“辽宁舰”偏向试验和训练的性质不同。当然,“辽宁舰”也开始从一艘训练舰和试验舰,逐步向战斗舰转型。几年之后,中国将拥有”双航母”战斗群的能力,届时它将发挥怎样的作用呢?我在11月21日的栏目里,已经做了初步分析。下一步,如果中国航母出现新的动向,我再为听众朋友们说明。
这次“山东舰”部署海南,在预料之中,也凸显当前南海局势的紧迫。这种紧迫不仅在岛屿主权之争,或海洋资源争夺,更涉及中国如何确保海上生命线不被他人所控。就是我在上集栏目所提到的:美国战略学界近年提出针对中国的”离岸控制“(Offshore Control)战略,在马六甲海峡、龙目海峡和巽他海峡等关键海域,拦截通往中国的油轮和货柜船,掐住中国海上经济动脉。这个战略不需要大动干戈,与中国全面开战,就能迫使中国屈服。
”离岸控制“虽然没有实施,但是它对中国经济的杀伤力,已经让中国当局提高警觉,并在南沙采取大规模填海造陆,建立前沿基地,目的就是掌握南海航道自主权。“山东舰”部署海南,也是基于同样的战略目的。今天我来延伸这个话题,从大战略的视角,来看美国国际关系现实主义学派近年提出的“离岸制衡”(Offshore Balancing)理论,目标也是针对中国。
回归现实主义
美国哈佛大学甘乃迪学院教授沃特(Stephen Walt),是现实主义学派知名学者之一。他在今年5-6月美国著名《外交事务》(Foreign Affairs)双月刊,发表一篇名为〈傲慢的终结和美国克制的新时代〉(The End of Hubris And the New Age of American Restraint)。他在文章中呼吁,美国政府应该回归现实主义,采取「离岸制衡」战略,才能重现美国的伟大国力,同时也能有效对付区域内潜在的挑战者。
所谓「离岸制衡」,它的基本逻辑是,美国作为欧亚大陆之外的大国,在欧亚陆权国家发生冲突时应该保持冷静,把问题移交给最接近问题的国家,让他们承担义务。这样,就可以在整个国际体系中培养相关国家的责任感和主动性,美国则保留参与的权利,充当最后的平衡者。只有当区域大国无法承担责任时,美国才需要介入。因此,美国不需要为了改造世界而四处征战,只要在几个关键区域维持「权力平衡」(balance of power),就能确保美国利益。
沃特指出,这是美国在20世纪中最常用的手段,也是得以崛起成强权的原因,如今它依然是美国的最佳选择。
面对4个霸权
回顾美国历史,从美国国父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起,到第25任总统麦金利(William McKinley)的100多年期间,美国领导人都尽量避免与外国势力交手,而专注于巩固美国的自身实力,接着把美国势力拓展到北美洲,最后再逐步把欧洲强权的影响力逐出西半球。
到了20世纪,出现4个区域霸权。一、1900-1918年的德意志帝国。二、1931-1945年的日本帝国。三、1933-1945年的纳粹德国。四、冷战期间的苏联。毫无疑问,这些国家都试图取得区域霸权,乃至世界霸权的地位。面对这些国家,美国是如何反应呢?
美国现实主义学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芝加哥大学教授米尔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指出,美国是在1917年4月一次大战进入后期时参战,之前德意志帝国看上去可能会赢得战争并统治欧洲,美国的出手,促成德意志帝国垮台,发挥欧洲区域平衡中的关键作用。到了二次大战,美国也是在关键时刻加入战局,与同盟国一起摧毁两个轴心国家-纳粹德国和日本帝国。进入冷战期间,美国不但成功阻止苏联统治欧亚大陆的野心,最后还在1990年代初迫使苏联解体。
主导而非主宰
沃特认为,冷战时期,由于其他国家无法担负面对苏联的压力,美国因而挺身而出并领导盟友对抗苏联。当时美国虽然大力宣扬民主和人权,但美国的对外政策本质上依然是现实主义。
不少历史学者指出,美国在冷战期间其实已经成为「全球霸权」。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奈伊(Joseph Nye Jr.)则认为,不论从军事和政治上看,美国与苏联在世界形成两极结构,美国并不独霸,也不能影响中国、印度等大国。与其说美国制定一套全球秩序,不如说是美国影响一群观念相近的国家(如西欧和美洲国家)。因此,美国的世界地位应称为「半霸权」(half-hegemony),或说以「主导」而非「主宰」世界,来形容美国的地位更为准确。
直到苏联解体,美国成为超级强权,在没有任何对手的情况下,现实主义开始被人遗忘。最有代表性的例子,是在柯林顿(Bill Clinton)总统任内,出任国务卿的欧布莱特(Madeleine Albright)。她在1998年说的一句名言:美国已经成为世界「不可或缺的国家」(Indispensable Nation)。因此,美国有权利、有责任和有智慧,去形塑世界各地的政治生态。
沃特指出,这个改变使得美国为了形塑理想中的世界而疲于奔命,国力逐渐弱化,并在国内外都让美国受到伤害。若要让美国回归正轨,就应该重返过去让美国受益良多的现实主义与自我克制。
削减海外基地
从美国在海外的基地来说。近年美国一些两党人士对于减少和关闭海外基地的看法趋向一致。据五角大厦资料,不包括在阿富汗的400个基地,美军迄 今在海外基地近700个,很多是冷战遗留下的废墟,有些将近70年历史。现有基地当中,在德国有200处、在日本108处,在韩国82处。
支持者指出,海外基地开销虽大,但德、日、韩等国均有分摊,为美军及其眷属提供住房、交通和基地安全警卫等服务。反对者则称,美军基地为当地提供可观的经济收益。两权相较,美国使用海外基地需付租金,用自己的钱在当地餐厅酒吧消费,还不如回到美国本土基地,以同样消费回馈美国纳税人。
据报导,美国一些国会议员已有共识,关闭在欧洲和亚洲三分之一的基地,至2021年可节省700亿美元。若真的有事,以现代的快速投射能力,从美国本土或从若干德国基地到任何地方,几乎都可以达成快速部署。在海外驻军,反而发生与盟国的摩擦,导致反美情绪,如美军在日本冲绳,最后被迫撤出普天间基地。
美国一些军事安全专家建议,海外基地愈多,意味面对更多的安全威胁。起码要能够关闭美军在西欧冷战时期多余的军事设施。沃特说,目前欧洲并没有一个潜在的区域霸权,因此区域内的各国都应该要逐渐为自己的国防负起责任。欧盟国家的总人口超过5亿、俄罗斯有1.4亿;欧盟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17兆美元、俄罗斯有1.6兆美元。另外,北约(NATO)成员国每年的国防经费总额,是俄罗斯的3倍。根据这些数据,若说欧盟国家无力对抗一个经济体比义大利还小的俄罗斯,这种想法相当可笑。
离岸制衡
在中东方面,长久以来美国都在防止一个国家主宰石油蕴藏丰富的波斯湾地区。早年,美国是依赖英国搞定中东的区域平衡。1960年代末期英国撤军后,美国开始借重当地友邦,如伊朗、沙特阿拉伯和以色列。直到伊拉克总统萨达姆(Saddam Hussein)入侵科威特,美军才在1991年1月踏上中东土地,直到今天。
沃特认为,美国在中东地区的主要目标,仍然是防止任何势力阻碍原油进入全球市场。如今这个地区被各种势力深度切割,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能力称霸。因此,美国采取类似1945-1991年「离岸制衡」战略是相对容易的,撤军也不是问题。为了日后一旦有事重返中东,美国可以在当地预置设备和维持一定的军事据点,保持弹性用兵。如此一来,美国就能够腾出手,把注意力放在目前世界上唯一能成为区域霸权的国家-中国的身上。
为此。沃特呼吁美国政府,要深化与澳洲、日本、韩国和菲律宾的安全关系,同时继续增进与印度、新加坡和越南的战略伙伴关系。未来动向如何,我们持续观察。
听众朋友们,您现在收听的是自由亚洲电台的「军事无禁区」栏目。我是栏目主持人亓乐义。谢谢大家收听。下次再会。
撰稿人/亓乐义
(本节目主持人为长期关注两岸和印太军事安全事务的军事评论员,文章代表评论员个人观点及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