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军事无禁区:"联合利剑-2024B"演习-强调要港要域封控

0:00 / 0:00

台湾总统赖清德国庆演说4天后,中国东部战区10月14日实施"联合利剑-2024B"演习,全程13个小时,把今年5月"联合利剑-2024A"演习流程再走一遍并提高军机多批次高频率出勤,目的是对内宣传,对外宣示北京在台海拥有绝对主控权和封控能力,吓阻台湾与外力介入,是认知作战应急式抵近威慑演练。

俄乌战争深刻教训

两者相比,这次演习重点强调”要港要域封控”,对台湾重要港口和周边重要海空域,以及海上交通要道实施管制与隔离,意图阻断台湾与外界联系以及外援。封控是对台作战的前提,来自俄乌战争的深刻教训。俄罗斯入侵乌克兰至今深陷泥淖,主因之一是无法对乌克兰进行全面封控,阻挡外援。

这次演习没有说”对外部势力干涉挑衅的严重警告,”但有拒止美国介入的用意。宣传以13个小时完成对台封控,使美国反应不及而知难而退。姑且不论解放军能否做到,演练时间越来越短,是检验部队应对突发事态的必然要求,以期快打快收,快封快解,避免战略被动。

台湾国防部当天下午举行临时记者会,对这次演习兵力动态做出及时说明。从清晨5点至下午4点半,台湾军方侦获中国海上兵力作战舰17艘、海警船17艘,分别部署在台湾北部、东部、西南、中线等海域以及外岛,数量与5月“联合利剑-2024A”演习相近。台湾本岛四周海域都有军舰与海警船协同演练,没有逾越台湾24浬邻接区(毗连区),却是最具敌意的抵近威慑。

辽宁号航母编队有4艘作战舰,在台湾东南海域防空识别区之外,歼-15舰载机起飞进入台湾东部空域应变区(台湾防空识别区至24浬邻接区之间),以示其能够从东部海域向台湾施以军事压迫,同时针对美军进行“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战术演练,如宣传上说的“重点检验内线外线/(岛链内外)一体联动。”

演习重心 /台东部海域

从台方公布演习概况图显示,9艘作战舰在台湾东部海域(含航母编队),占作战舰总数53%,比重最大;这个区域加上海警船,数量占所有参演舰船38%,比例也最高,说明台湾东部海域是演习重心,有从东西不同方向夹击台湾和拒止外军介入的双重考量。

最明显的不同是空中兵力部分,台方共侦获中国主战和辅助战机、直升机及无人机达125架次,为历来单日侦获军机数量最高纪录,其中90架次进入台湾应变区。演习概况图显示,中国军机从北部、东部、西南及中线空域合围台湾本岛。中线空域占33.6%,台湾空军主力在西部,澎湖有空军基地,中线空域作为攻击重点不足为奇,如今东部空域的军机比例紧追在后达32%,其用意和海上兵力部署相同。

这次演习划设9区域,台湾本岛周围6个,外岛3个。按顺时针方向,北部针对基隆,东部对准花莲,以及控制巴士海峡的台东;往西南锁定高雄,再往北是台中,接着是台北,构成”要港要域封控”的主要目标。台湾国防部指出,这次演习结合灰色地带袭扰,海警船的比重和运用更加多元,为封控行动增加有力手段。

台湾国防部发言人孙立方指出,在中共例行操演过程当中,最明显的一个手段,就是运用其军事行动结合认知攻防,对台湾实施认知威胁。实际上,认知作战已成为中国对台以不战,或小战而屈人之兵的重要组成部分,软硬结合,入脑入心,防不胜防。

“联合利剑-2024B”演习重点强调”要港要域封控”。为何用”封控”这个词而不用”封锁”呢?可能与国际法的考量有关。

台方公布演习概况图。(台湾的国防部)
台方公布演习概况图。(台湾的国防部)

封控而非封锁

封锁是战争中的一种敌对行为。如果中国宣布封锁台湾周边海空域,将被视为对台湾的直接军事挑衅,甚至视为战争行为,引来国际谴责和更严重的法律后果,实施时要遵守国际法的相关规定,避开有争议的地域、海区,尽量减少对国际航线与航道的影响,绑手绑脚。尤其,台湾海峡及其周边海域是全球重要航运通道,封锁必将引起国际反弹,引来反制。

封控是内政管辖权的用语,绕开国际法的直接约束,尤其是避免触及”封锁”一词可能引发国际社会干预。封控不涉及全面阻断或进攻对方,能够灵活运用,应对不同情势进行临时性、有限度的区域管制和隔离,而不会引发与封锁相似的国际反应。这让中国在台湾海峡周边海空域的行动更具可操作性,根据局势变化调整力度,而不至于过于激化国际舆论或增加摩擦风险。

中国派遣海警船协同海军舰船参演,是采取封控而避开封锁的必然选择,意图在法律上和国际舆论中强化其行动的合法性,以渐进方式,达到既维护自身主权声索,又避免引发大规模国际反应的目的。

5月的“联合利剑-2024A”演习,已经释放海警部队开始对台湾本岛周边实施海上执法的明确信号,意图逐步对整个台海实施全海域管控,把台海内海化。海警和海军的协同行动,将增强中国隔离或封锁台湾本岛及台湾外岛的能力,也是今后中国加强对台湾施压的重点所在。不过要注意,平时的封控行为,可为战时的封锁行动提供准备和掩护,在形势改变时能快速实施”平战转换”。

海警部队是一支准军事力量,平时负责海上执法、巡逻等任务,具有较强的监控能力,可为海军提供前期情报和态势感知。一旦局势恶化,海军可迅速进入封锁状态,采取更具侵略性的行动。这种“平战转换”模式使中国能够在台湾海峡及其他敏感海域进行灵活的战术运用,平时透过“封控”保持压力,战前迅速升级为“封锁”,使台湾和外援反应不及。

接着来看这次演习的特别之处是空中兵力部分。中国各型军机在台湾周边以72批次完成125架次的演练任务,数量打破历来纪录。战术上可能意味着以下几个方面:

高频率 /低密度出勤

一、高频率出勤:这次演习每批次军机起飞数量平均约为1.74架次(125架次/72批次),表明军机起飞批次多,但平均出勤数量少,显示中国军方采取一种高频率、低密度的出勤策略。目的是保持对特定空域的持续压力,而不让敌方轻易识别或应对。

二、灵活战术部署:多批次飞行意味着中国在快速反应能力和灵活性方面的提升,能够在短时间内调整出勤的批次数量,可见中国空军对台海局势具有一定的应急处突的能力。

三、保持战斗持续性:采取高频率出勤有助于保持对台海战斗的持续性,无论进行实际军事行动或保持战略威慑,高频率飞行都会对台湾及其他潜在对手造成心理压力,加上灵活的战术部署,使防御方难以预测中国下一步的军事动向

四、资源有效配置:72批次军机从台湾北部、东部、西南和中线空域合围台湾,意味着中国军机可以在多个战场或多重任务中进行分散部署,降低因集中出动而可能遭遇敌方的反击风险,并减少单次任务中所需的飞机数量。每个空域的飞行任务可以独立进行,即使其中某一批次军机遭到攻击,其他批次仍可持续执行任务,显示资源的有效配置。

五、增强协同作战能力:多批次飞行可以增强不同型号军机之间的协同作战能力。在不同批次中,联合指挥中心会根据任务需要,调整参演军机的型号和数量,进行相应的指挥与管制,同时也考验联指中心的指管能力。

台湾媒体引述知情人士的话说,因为考虑战时一线机场恐遭台湾导弹攻击,这次演习军机都从攻台二线机场起飞,直接飞到预定战术位置,然后飞返原机场或备用机场,主战军机如歼-16都采”全挂载、全弹量、全油量”方式执行任务,返航后进行卸弹作业,以及各种弹药挂载、加油等战备补给,再飞进台湾防空识别区进行军演,这种作战模式“依各型机的任务,最高可达5次的攻台作战再补给。”可见其后勤补给能力是未来台海作战中不容小觑的战力。

制空权是关键

这次演习和5月“联合利剑-2024A”演习都提到“夺取综合制权”,是指一系列制权的总和,包括夺取并保持制信息权、制天权、制网权、制空权、制海权和制陆权。东部战区要在13个小时把综合制权做到位,最大可能就是把5月的演习流程再走一遍,把重心放在制空权,因此做出单日军机出勤达125架次的最高纪录,其主要设想也在于此。

解放军的重要著作指出,制空权是保证军队在战场上行动自由最直接的制权,在战场综合控制权中具有核心的主导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说,争夺其他制权,是为夺取和保持交战区域的制空权创造条件;而制空权的大小决定制海权,进而在相当程度上对战争进程和结局产生决定性影响。这在俄乌战争中再次得到印证。可以说,夺取制空权是解放军今后对台作战的关键所在。

撰稿人/亓乐义
(本节目主持人为长期关注两岸和印太军事安全事务的军事评论员,文章代表评论员个人观点及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