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浩劫”形容全球正在经历的禽流感再贴切不过,近80个国家传出疫情,从2021年初迄今,禽流感已经造成超过2亿只禽鸟死亡或被扑杀,不但重创各国家禽产业,鸡蛋和禽肉价格喊涨,一场没有尽头的动物公卫灾难仍在持续。
这一波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主流病毒为H5N1,打从1996年H5N1首次在中国广东的养鹅场发现后,一如达尔文在《进化论》提出的“适者生存”观点,H5N1不断演化重组,近期科学家接连示警,目前在全球大爆发的病毒株似乎适应力更强,野生鸟类正面临全所未有的威胁。
野鸟是禽流感病毒的主要天然宿主,台湾中兴大学微生物暨公共卫生学研究所荣誉特聘教授、前任兽医学院院长张照勤表示,禽流感病毒容易突变,因为它牵涉到非常多不同的宿主,根据欧美病毒学家的基因序列研究显示,这次新型H5N1病毒有别于过往,它在短期内就有非常快的病毒突变能力。
长期研究禽流感的台湾屏东科技大学兽医学系副教授郑明珠指出,这波流行的新型H5N1属于“2.3.4.4b”分支(clad),它跟1996年出现的H5N1可说是同一个家族,但是病毒已经演化成不同的分支系列,随着疫情在全球迅速扩散,而且鸟类大规模感染,提高病毒转移和重组的机会,也让这次禽流感显得格外严峻。
野鸟生态悲剧上演
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发布的禽流感概况显示,2021年至2022年间,欧洲野鸟检验出3500例的H5N1,感染遍及63种野生鸟类。2021年荷兰出现红腹滨鹬大量死亡,英国也浮现鸟类生态灾难,苏格兰估计有40%的贼鸥种群死亡,希腊约有2000只斑点鹈鹕丧命,这些数字只是冰山一角,中镖的野鸟种类不断增加,死亡数量难以计数。
这波大流行始于欧洲,病毒沿着候鸟迁徙线传入北美,非洲、亚洲也相继沦陷。2021年12月以色列有上万只灰鹤死亡,工作人员穿上防护衣,打捞鸟尸,避免疫情扩散。目前科学家也在美国的野鸭、海鸥、鹅、鹰、猫头鹰等100多种野生鸟类检测到H5N1病毒,受感染的鸟类数量可说是打破纪录;2022年11月秘鲁首次确认鹈鹕感染H5N1后,直到今年3月初,秘鲁自然保护区管理局(SERNANP)发现至少63000只野鸟死于H5N1,寂静的春天悄然上演。
欧美各国禽场都成了重灾区,迄今欧洲大约扑杀5000万只家禽,美国逼近6000万只。亚洲疫情以日本最为严重,从去年10月底至今年3月已扑杀逾1700万只家禽,韩国、中国、台湾、印度、尼泊尔、菲律宾等则出现点状爆发。根据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资料,这次禽流感已导致全球超过1.4亿只家禽死亡或被扑杀。
新型病毒横扫全球
新型H5N1来势汹汹,不论是病例数或地理分布范围,都写下历史纪录。张照勤表示,新型H5N1病毒出现,打破过往大家对H5N1的看法,相较过去,它在家禽的传播速度很快,死亡率也高,虽然目前从科学文献无法得到一致性的结论,从病毒的考量来看,为什么这么容易传播?是不是临床表现跟过去不一样?也就是说,家禽感染后,潜伏期是否更长一些,而导致在还没发现它严重造成禽只死亡或感染状况时,病毒有机会从这些禽场传播出去,这可能是未来在流行病学观察上需要考虑的重点。
此外,新型H5N1病毒似乎大举攻破禽场的生物安全防线,张照勤提醒,以欧美来说,禽场的生物安全防治等级应该做得非常好,也淘汰老旧禽舍,但仍然无法避免这一波疫情,相较过去的H5N1病毒,是不是较少的病毒量就可以造成家禽的传播?只要有几颗病毒被带入禽场当中,它就有可能突破生物安全管理?到目前为止,这一波禽流感疫情各国没有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法,而且造成这么大的流行,这些病毒相关问题要进一步探究。
禽流感病毒大范围蔓延,气候变迁也扮演推波助澜角色。台湾大学流行病学与预防医学研究所教授陈秀熙指出,全球暖化造成动物迁移,传染性疾病扩散的风险跟着升温,气候变迁让候鸟的迁徙模式有所改变,也会提高禽流感病毒带到其他地区的机会。
这次H5N1疫情在欧美的扩散情形远较亚洲严重,张照勤分析,这些欧洲国家可能位在候鸟迁徙路线上主要的迁移点,所以来源病毒的引入相较于亚洲更为频繁;另外,这也许是时间序列上的关系,这波疫情由欧洲开始,之后借着北美洲候鸟移行路线,美国也沦陷,目前看起来亚洲比较不严重,也许时间点还没到最高峰,亚洲各国要持续关注,强化相关防治措施,同时加强流行病学的疫调,这样才能在最早的时间点遏止疫情大爆发。
陈秀熙表示,Covid-19疫情也不无关系,相较亚洲地区,欧美各国解封快,可能间接提升禽流感病毒的传播速度,而过去H5型禽流感已在亚洲盛行,这波疫情冲击欧美的情形相对较严重。郑明珠推估,1996年H5N1病毒出现后主要流行区都在亚洲,有些国家为防范禽流感而施打疫苗,家禽可能有某些程度的抗体,所以这一波在亚洲没有看到明显的疫情。
疫苗拯救了中国家禽?
中国专家认为,由于中国长期采取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强制免疫政策,大面积爆发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概率较小,少部分地区若有点状爆发,也能及时控制。
当前各国学者专家也聚焦禽流感疫苗,讨论到底是否为家禽接种疫苗来控制这一波疫情。“到目前为止,各国专家没有明显共识,最主要原因是,有的打了疫苗仍然无法有效控制疫情。”张照勤说,“中国采取高强度的疫苗免疫政策,疫情似乎相对于其他国家比较不严重,所以好像能及时控制,我倒认为不能这么简单看待,要去深入了解是不是因为疫苗让临床症状不容易发现,造成监测上的盲点,导致流行病学幅度好像比较低。”
张照勤进一步说明,施打疫苗之后,无法防止家禽感染禽流感病毒,基本上,只是在临床表征上会变得比较轻微,或是甚至不发生禽流感的症状。郑明珠指出,虽然禽只没有病征却仍可能持续排出病毒,透过粪便排遗等方式造成隐形传播。
“以病毒学的立场来说,家禽施打疫苗,后续会出现两种难题,第一个是监测将更为困难,你没有办法厘清是否因为打了疫苗不发病,或是受到自然感染而无法去区辨。”张照勤提醒,“第二个难题是打了疫苗之后,可能促使病毒产生更多的突变株,而这些突变株的出现有可能在下一波疫情中造成无法控制的问题。”
中国长期为家禽施打疫苗,也引来加速病毒突变的疑虑。张照勤表示,这需要科学研究进一步证实,不过,以墨西哥为例,过去已有实证性研究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当施打疫苗之后,更有机会造成禽流感病毒突变,成为其他没有办法受控的病毒株。
不过,禽流感疫苗研发速度赶得上病毒突变速度吗?郑明珠说,病毒为了要抵抗疫苗的抗体,而开始产生变异,所以中国大陆要随时顺应病毒变异的状况,去改变疫苗种毒。张照勤认为,采用疫苗防堵疫情扩散极具挑战,因为目前新型禽流感病毒演化速度相当快,施打疫苗后,病毒可能又改变了,疫苗有没有可能失效,这些问题都必须考虑在内。
放眼全球,目前仅有少数国家开放家禽产业使用禽流感疫苗,包括中国、越南、墨西哥与印度尼西亚等,以降低家禽死亡率,减少经济损失。郑明珠说,早先意大利也曾使用疫苗来控制高致病性禽流感,不断追逐病毒,更换疫苗株,但家禽确诊后还是得全场扑杀,大部分国家认为早发现早扑杀是最好的做法,而且长期施打疫苗可能促进病毒变异,对防疫来说也不一定是好事。
“当疫情大爆发时要控制病毒量,我觉得可以考虑使用疫苗,但是疫苗不要长期使用,而是在高风险的时间点策略性使用。”郑明珠建议,“譬如法国宣布今年9月要帮水禽施打疫苗,因为9月是候鸟迁徙期,水禽暴露在跟候鸟接触的环境中,这使得候鸟容易将病毒传给水禽,再带入家禽的传播链。”
以动物流行病学角度来看,张照勤表示,最重要关键是根绝或杜绝流行病进一步散播,首先要快速诊断,同时配合系统性的监测,及时找出传染病,提升该地区生物安全管理,再来要配合流行病学的溯源调查,例如种禽引入、饲料运输,以及人员、车辆和鸟禽移动过程等,并且尽快找出流行病学关联性的禽场,这样才能减低流行幅度,这也是解决禽流感问题的根本方法。
撰稿、制作和主持:麦小田 责编:许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