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绿色情报员:“一片卫生巾,渗出塑毒风暴?”

0:00 / 0:00

你或许不知道,洁白、渗出淡香的卫生巾,另一面可能是黑暗。“不要说普通消费者,对毒理学家来说,没想过卫生巾背后潜藏许多风险。”欧盟及英国注册的毒理学家陈雪平博士坦白说。

在塑料泛滥的年代,塑毒风暴无所不在,今年初《Reproductive Toxicolgy》期刊刊登一篇跨国团队的研究,调查发现卫生巾和塑化剂扯上关系,不但威胁健康,也成为环境的杀手。

台湾蛮野心足协会研究员孙玮孜指出,这份研究检测11款卫生巾和4款尿布,所有的受测样本都含有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Phthalates),最高浓度达到8014.9ppb(8ppm),这数字远超过日常生活使用的纸杯(约12至30ppb),邻苯二甲酸酯类属于环境荷尔蒙,英文直译为荷尔蒙干扰素,女性一生长达1,800天使用卫生巾,生理期间24小时朝夕相处,不像纸杯短暂接触,卫生巾对人体的影响远大于其他生活类塑料品。

陈雪平也看到了警讯,她身为香港政府的食物及环境卫生谘询委员,并担任水中银生物科技公司的首席技术官,在香港收集27款卫生巾,采用和人类基因类似的鱼胚胎进行检测。“这次有3款卫生巾不合格,1款为韩国品牌、韩国生产,类雌激素超标近3倍,2款为香港品牌、中国内地生产,当中一个是类雌激素超标2倍,另一个则是急性毒水平高,导致鱼胚胎死亡。”陈雪平说明测试结果。

中国制造的卫生巾,隐隐牵动敏感神经。孙玮孜指出,2017年《中国环境科学》曾经刊登相关研究,检测中国市售16款卫生巾,全数含有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最高数值和《Reproductive Toxicolgy》期刊的结果雷同。

“卫生巾直接和下体接触,最直接可能导致经期混乱,生殖能力下降,造成不孕不育,甚至出现肌瘤、肿瘤等癌症问题。”从事毒理学研究十多年的陈雪平说,“透过阴道粘膜,几乎百分百吸收。”她拿出国外研究,避孕用雌激素分别以口服和放入阴道,后者血清中验出的雌激素高出10倍,不过,卫生巾的亲密接触却常被忽略了。

卫生巾潜藏塑毒危机,当中的类雌激素会干扰内分泌,环保团体扮装成美人鱼,反讽当地河流出现鱼类性别失衡。(ECOTON提供)
卫生巾潜藏塑毒危机,当中的类雌激素会干扰内分泌,环保团体扮装成美人鱼,反讽当地河流出现鱼类性别失衡。(ECOTON提供)

孙玮孜指出,邻苯二甲酸酯的化学结构和雌性激素非常像,进入人体内,会被误认为雌性激素,女性在怀孕期间如果摄入过多的邻苯二甲酸酯,产下的男婴性征较小,台湾成功大学也曾研究6岁女童来月经的个案,原因可能是常使用化妆品、香水,而邻苯二甲酸酯不只用作塑化剂,也常作为定香剂,导致女童性早熟。《中国环境科学》的卫生巾研究点出相同结论,有香味的卫生巾,检测出邻苯二甲酸酯的含量特别高。

孙玮孜长期关注塑料污染,他在印尼泗水看见相似问题,“泗水有条Kalimas河流,当地环保组织ECOTON发现雌鱼远多于雄鱼,呈现阴盛阳衰的现象,推估是居民习惯将用过的纸尿布丢进河里,因为当地习俗认为这样可以让小孩健康长大。”

“这可能是纸尿布中的塑化剂溶入水中,导致鱼类性别失衡。”孙玮孜分析,纸尿布和卫生巾的几乎全是塑料制品,中间层的成分是一种高吸水聚合物,虽然台湾叫作“卫生棉”,材料并非棉质。

印尼环保组织ECOTON打捞河里的纸尿布,塑化剂严重污染环境生态。(ECOTON提供)
印尼环保组织ECOTON打捞河里的纸尿布,塑化剂严重污染环境生态。(ECOTON提供)

陈雪平认为,加工过程用到的化学品可能会残留在卫生巾,好比胶类或印染颜色,此外,为确保储放品质,生产时也常使用杀虫剂,法国环境食品及职业健康安全局曾经进行卫生巾研究,发现多环芳香烃(PAH)、农药林丹(Lindane)、杀虫剂等有毒成分,这些化学物质造成的毒性风险不可轻忽。

目前市售卫生巾的成分大多标示不清,各国法规控管项目也不同。陈雪平说,欧盟曾提议卫生巾应标明原料成分,但目前仍未立法,美国则是列管为第一类医疗用品。孙玮孜指出,中国的卫生巾国家标准管制细菌含量,像是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等,台湾则着重酸碱值、荧光物质、吸水系数等标准,两地均未规范有害化学物质的浓度。

除了挑选合格卫生巾外,陈雪平建议,消费者尽量不要购买香味太强烈的卫生巾,若分泌物异常,被香味覆盖反而无法察觉。孙玮孜认为,有机棉卫生巾、月亮杯是环保又安全的选择,此外,有些卫生棉条是用棉制作,这些都可以避免塑化剂问题。

卫生巾影响的不只是健康,也攸关环境生态。孙玮孜指出,绝大多数的塑料来自原油,而全球暖化和气候变迁,原油是主要元凶之一,每天都有很大量的卫生巾和尿布进入环境或焚化炉,无可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千万别小看一片卫生巾,陈雪平语重心长说,“有毒的物质用了之后会回归环境,环境通过各种渠道,最终还是回到人类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