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夏之际,中国东海、香港和台湾马祖海面闪闪浮跃“蓝眼泪”,吸引游客慕名追泪。不过,闪闪泪光的背后隐藏着淡淡悲伤,美国研究团队发现,这种夜光藻和长江流域的污染有关系,甚至北漂到日本海域。
浪涛拍岸,蓝眼泪泛漾着美丽与哀愁。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的退休研究员、台湾大学生态学与演化生物研究所兼任教授吴俊宗指出,蓝眼泪是一种甲藻类,属于涡鞭毛藻,主要吃微细的细菌,以食物链来看,当水域的有机物质愈多,涡鞭毛藻跟着增生,而农业、工业和家庭排放的有机物污染正好提供了“养分”。
今年6月,美国科学团队在《地球物理研究通讯》(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发表研究,分析十多年来的卫星数据与近千张卫星图片,发现蓝眼泪的规模与长江流入东海的污染物呈现正相关,且近年呈现扩大趋势。
“海洋中藻类会发光的大概只有涡鞭毛藻,由于体内含有荧光素,当水中产生扰动、水压改变,就会发出荧光。”台湾大学渔业科学研究所退休教授周宏农曾投入蓝眼泪研究,他指出,美国研究团队找到蓝眼泪的特殊光谱图,图像显示蓝眼泪主要分布在东海的长江口,马祖地区则是在2017年和2015年出现增长,此外,对照长江三峡大坝的修建期,施工枯水期,蓝眼泪明显减少,完成后放水,数量逐渐增加。
“长江的污染很严重,以地理位置来看,位在长江口的舟山群岛第一线承受上游带来的污染物,再随着洋流,一部分南漂至马祖。”吴俊宗说,“不过以马祖来说,闽江口排放的污染源应该更为直接。”
周宏农指出,福建山多、溪流也多,福州和厦门港湾都在积极建设,污染物和土壤里的物质冲刷排入海中,此外,福州以北的宁德霞浦是紫菜、海带的重要生产区,水质呈现富营养化,再加上东海的营养源的汇集,造就蓝眼泪的生长环境。
吴俊宗长年钻研藻类学,他也注意到马祖的蓝眼泪持续增长,一、二十年前很少听过这样的情形。他曾经造访浙江、福建,目睹溪流出现严重的优养化,主要都来自农业、工业污染,以及家庭卫生和厨房用水的污染,“中国大陆的污水处理没有达到西方国家的标准,有些工业污染处理得程度很有限,因此牺牲了环境。”
随着洋流、风向,长江的污染物南漂北流,蓝眼泪不只出现在东海沿岸,“这次研究发现远在东经126度,几乎300公里远的日本海域都有踪影。”周宏农惊讶范围如此广泛。吴俊宗分析,“长江出海后,受到冷太平洋洋流的影响,污染物质往北传送的机率很高,会朝向日本、韩国方向流动。”
当游客惊呼幸运看到蓝眼泪,科学家却看见一连串的生态系问题,“蓝眼泪等于水质优养化,水质优养化等于污染增高,污染增高等于人类破坏环境更多。”吴俊宗试图以简单的演化程式,点出环境生态隐忧,“马祖的蓝眼泪虽未进入大爆发阶段,不过,当藻类爆发性增生,最终将影响海洋生物与人类。”
周宏农表示,蓝眼泪是一种赤潮(red tide)现象,也称作水华(water bloom),赤潮指的是有颜色的藻类数量增加,面积有的高达几十、几百公里,虽然以赤潮为名,会随着藻类呈现红、绿、蓝、黄等不同颜色,2008年青岛作为北京奥运会的帆船赛场地,大量绿色浒苔聚集飘浮到岸边,一度影响海上活动,连续多年入侵青岛海岸,现在已渐减缓。
全球气候变迁也催化赤潮灾害,周宏农指出,科学家研究发现,二氧化碳排放增加,赤潮发生频率也增高,两者有关连性,人类活动、船舶运输也会造成藻类的散布,以夜光藻来说,它的耐性相当好,分布区域从温带、亚热带到热带,南半球、北半球都有它的踪影。
周宏农指出,夜光藻不带有毒性,不过,一旦聚集增殖太多,海水中氧气大量消耗,有可能造成缺氧,过去中国曾做过研究,夜光藻分解过程会产生氨,危害附近的海洋生物。吴俊宗认为,优养化水域产生的水生物,经常会有危害物质,有的虽然不具急性毒,却有潜在的慢性毒。
2017年夏天,福建沿海发生赤潮灾害,导致贝类摄入毒素,民众吃贝连带中毒。周宏农说,目前大约有七、八十种藻类会产生毒素,美国佛罗里达曾发生赤潮区域藻类释放神经毒,造成鱼类死亡;台湾也曾因西施贝吃进亚历山大藻,这种藻类具麻痺性毒素,有人食贝中毒身亡。
赤潮带的鱼虾贝类,处在有毒的阴影之中。吴俊宗说,几年前,长江流域出现赤潮,媒体即建议民众那段时间不要吃水产。周宏农表示,中国追求经济发展,都市开发和养殖产业都不免产生污染,水域连带出现优养化,碰上有毒的藻类,就会出问题。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的成员国已联手推动赤潮治理,周宏农多次代表出席会议,他指出,有些国家严格管控污染物排放,水质改善后,赤潮灾害纾解,不过,最近日本却出现另一个问题,赤潮减少了,紫菜却不好吃了,想在水产品质和海洋生态取得平衡点,考验人类的智慧,只要导正到有益的藻类,自然循环养分,水产品质和产量也会跟着提升。
近年来,中国东海频频传出赤潮,环境警讯不断响起。吴俊宗指出,东海承受来自长江的水源,且中国沿海的污染程度逐年增高,短时间内赤潮现象不易消失,这几年冬季,大片海藻从福建、浙江漂流到台湾北部,过去未曾发生,这意味着环境持续恶化而非改善。
今年6月,美国海洋生态学家提出警告,今夏墨西哥湾区可能出现空前的“死亡区”(dead zone),面积恐将创下史上第二大纪录,威胁数量庞大的海洋生物。吴俊宗说,死亡区的成因是沿海水质优养化,藻类因此大量增殖,导致水中生物因为缺氧、中毒,或是腐败不适合生存,而出现死亡,国外很多地方都发生过,墨西哥湾是其中一个。
“中国沿海有很多这样的条件,可能发生死亡区。”吴俊宗忧心中国的警觉性不足,死亡区危机一触即发,“蓝眼泪、赤潮都是生物指标,一但失控,就有可能造成海洋生态浩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