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绿色情报员:南海变脸(上) 从造岛到种珊瑚的生态战事

碧波无垠的南海,涛声节奏夹杂着紧促的船舰、军机轰隆声,中国解放军火药味十足发出警告:“美国P-8A军机,中国对包括永暑礁在内的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主权,为避免误判,请立即远离。”南海紧张局势被推上浪尖。

南海生态四面楚歌

8月26日南海掀起狂澜,中国发射4枚中程导弹,美国也宣布制裁“协助中国军方在南海打造军事人工岛”的24家中国企业;9月再传出中国首艘自制航母“山东舰”将巡航南海。当炮弹上膛、冲突升级之际,南海生态危机也不断升温,一场无声的生态歼灭战悄然登场。

南海位在全球海洋生物多样性最高的“珊瑚大三角”,台湾中山大学海洋科学系教授宋克义表示,北南海拥有全世界规模最大的海洋内波,内波是海面下的波浪,由于密度差极小,所以波浪震幅可以高达150至200公尺,形成温度和养分垂直交换,提供适合软珊瑚生长的环境。

东沙岛落在大三角的北部,身为“东沙国际海洋研究站”主持人的宋克义,7月中旬再次前进东沙岛进行研究。“全球有4位权威的软珊瑚专家,除了1位已退休,其余3人都到过东沙岛。”宋克义点出东沙环礁的重要性,“他们形容东沙是『软珊瑚首都』(capital of soft corals),因为他们研究了大半辈子的软珊瑚,从未见过一个地方有这么多种类和这么高的覆盖率。”

不过,近年中国大举在南海8座岛礁填海造陆,无可避免埋葬珊瑚礁生态。“这些造岛工程对海洋生态造成立即性的破坏。”台湾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研究员郑明修博士遗憾说,这位南海生态研究的老前辈,20多年来深入东沙和南沙海域调查,目睹这些岛礁在短期内“成长”和“军事化”,其中,美济礁、永暑礁和渚碧礁更俨然形成“南海大三角”。

人工岛上的火药库

目前由台湾管辖的太平岛,有如南沙群岛的生态庇护所。(路透社)
目前由台湾管辖的太平岛,有如南沙群岛的生态庇护所。(路透社)

“美济礁、永暑礁和渚碧礁已经变成3座岛,造岛面积分别达到 6平方公里、2.8平方公里和4.3方公里,机场跑到长度也各自有2,700公尺、3,125公尺和3,250公尺,成为中国的军事要寨。”郑明修滔滔不绝细数大跃进的“变脸”过程,“这3座岛礁早已追上南沙最大的天然岛屿-太平岛(0.5平方公里),其余如华阳礁、南薰礁和赤瓜礁等也陆续有施作工程。”

郑明修表示,中国造岛技术一流,两三年内大规模抽砂填海、将礁盘水泥化,不只在岛礁兴建军事设施,甚至盖楼房、医院,引发全球紧张情势。今年4月,中国民政部更宣布在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建立行政区,分属海南省三沙市的西沙区和南沙区,企图在争议的海域宣告中国领土主权。

尽管专家无法登上人工军事岛及邻近海域,取得科学调查证据,长期研究珊瑚礁生态的宋克义沙盘推演指出:“我们可以想像会发生什么事,原本的珊瑚礁在抽砂后、再堆填他处,不管是抽砂地或填埋处,所有的珊瑚就被埋在沙底下,突然间失去栖所。”

抽砂船横扫珊瑚礁

南海孕育丰富多样的珊瑚礁资源。(路透社)
南海孕育丰富多样的珊瑚礁资源。(路透社)

张牙舞爪的抽砂船队,毫不掩饰狼性,蛮横吞噬珊瑚礁,整个海域陷入死寂、暗沉。宋克义说,珊瑚礁有如海洋沙漠中的绿洲,聚集丰富多样的物种,一旦抽砂填埋而被摧毁,珊瑚没了,珊瑚礁也没了,生物也连带被清扫一空。

宋克义举东沙环礁为例,“东沙的珊瑚礁环境足足是台北市的两倍大,20公尺以内的珊瑚礁、海草床等这些复杂栖所,幅员高达500多平方公里。”他进一步说明,“如果抽取东沙环礁,把东沙岛变为航母基地,不但成了没有绿洲的荒漠,而且海洋环境是相连的,大部分生物幼苗会在海中漂流,一旦有相当的岛礁都被破坏,不只当地深受其害,附近海域也可能受到威胁,值得进一步研究。”

根据2016年美国国防部评估,中国在南海的珊瑚礁和浅滩地区造出3,000英亩的陆地(1,214公顷)。“实际破坏的面积不只这个数字。”郑明修语重心长说,“当时中国从荷兰买回抽砂船,经过改造后,抽砂船可以直接绞碎珊瑚礁、抽到岸上,吹填距离可绵延3公里,把海底的珊瑚砂抽干,打造出陆地和深水码头。”

水泥岛的绿化假相

中国在南海岛礁打造军事人工岛,渚碧礁是南沙群岛仅次于美济礁的第二大岛。(路透社)
中国在南海岛礁打造军事人工岛,渚碧礁是南沙群岛仅次于美济礁的第二大岛。(路透社)

中国曾宣称,岛礁扩建工程采“自然仿真”模式,模拟海洋中暴风吹移珊瑚砂砾过程,对珊瑚礁生态体系的影响有限。宋克义认为,这种说法是转移焦点,南海造陆的砂石来自附近的天然栖所,经过大范围移动,已造成海洋环境变迁,而岛礁旁浅海砂石的处理方式,他们当然会采取所谓的自然仿真以延长工程寿命,考量绝非为了珊瑚礁的自然生态体系。

“中国造的是水泥岛,外号叫不会沉的航空母舰。”郑明修拆穿中国的绿洲说词,“造陆后,他们也从国内运来土壤,改良土质,试图绿化种植树木和草皮,不过,这需要大量的淡水,除雨水外,海水淡化每年所花费的油料相当惊人,相较台湾经营东沙岛和太平岛的经验,他们的耗费相当可观。”

南海海域广裦达300万平方公里,南沙群岛约有80万平方公里,相较周边的美济礁、永暑礁和渚碧礁,太平岛宛如生态保育的前哨站,成为南沙群岛生物多样性的热点。

浑身散发海人气息的郑明修曾6次远笈太平岛,并多次率领研究团队在周边的南沙群岛进行调查,2018年完成“南沙群岛海域水产动植物资源调查及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报告,同时和资深海洋摄影师郭道仁合作完成全球第一部在南沙拍摄的生态纪录片。

南沙海龟大逃亡

当珊瑚礁被摧毁、岛礁水泥化,海龟被迫踏上逃亡之旅。(路透社)
当珊瑚礁被摧毁、岛礁水泥化,海龟被迫踏上逃亡之旅。(路透社)

“这次我们发现92种太平岛新纪录种,包括35种藻类、46种珊瑚、2种大型无脊椎动物,以及2种海草。”郑明修的口吻掩不住喜悦的情绪,细数太平岛海域的丰富生态,“我还看见台湾保育鱼类曲纹唇鱼(俗称龙王鲷或苏眉鱼),一共有5尾,每个晚上还有很多只绿蠵龟爬上岸,数量远比以前多,这是很特别的现象。”

这一幕海龟成群歇憩太平岛浅礁的场景,也在宋克义心中留下深刻印象。他连续两年率队调查海龟生态,“一上岛,我们立刻看见海龟探头出来看。”他回想起海龟好奇打量研究人员的模样,他们多次利用航拍机,低空绕岛飞行1公里多,以系统化方式拍摄调查,估算大约有1,000只海龟。

“这个数量很多人都吓一跳。当中不少是公海龟,还有相当多未成熟的小海龟,也就是说,太平岛是牠们平常栖息生活的场所。”宋克义分析,“不过,在中国、越南管辖的岛礁就大不相同,因宗教信仰关系,越南人吃海龟肉,中国人则是捉了海龟,送往兴盛的水族馆产业。”

“太平岛可说是绿蠵龟的庇护所。”郑明修指出,“南沙其他岛礁由于猎捕、造岛等人为活动干扰,让海龟感到不安稳,逃到太平岛。”宋克义也认为造岛工程会迫使海龟离开栖所,“因为栖地被破坏后,海龟没有海草吃,至于离开会到哪里去,有没有可能找到沧海一粟的太平岛?这就很难说了。”

此外,郑明修的调查报告也发现,太平岛周边海域的珊瑚资源属于“优至特优”等级,整体覆盖率超过50%,部分海域甚至超过80%、90%,同时珊瑚的多样性也高,以石珊瑚(造礁珊瑚)来说,种类高达306种,占了全球近三分之一。

亡羊补牢急种珊瑚

中国喊出种珊瑚,不過,珊瑚被破坏的速度,远不及复育的速度。(路透社)
中国喊出种珊瑚,不過,珊瑚被破坏的速度,远不及复育的速度。(路透社)

近年来,中国也意识到珊瑚礁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中国科学院团队在南海“种珊瑚”,并选择长得快和培育耐受性强的品种,目前面积估计约10至20万平方公尺。不过,“先破坏再建设”的生态工程,似乎补不了被扯破的大网。

宋克义表示,很多岛礁国家都在进行珊瑚复育工作,中国种珊瑚若以10万平方公尺来看,大约是300x300公尺,如果是真的复育成百分百覆盖,在空间尺度上全球领先,不过,实际上无法得知他们是怎么计算范围,但做比不做来得好,也希望他们能有成功经验分享给其他国家。

“你怎么种?那边的珊瑚是几百种。”郑明修点出中国种珊瑚忽略多样性,“你只能种最常见的那几种类,像是分枝状的轴孔珊瑚,以快速快干水泥为基层,把珊瑚苗种在硬质地,或是插在海底,这样珊瑚品种过于单一,真的要恢复生态系必须经过海水侵袭、风暴、台风,才能够自然演化,成为珊瑚栖息地。”

宋克义曾进行小规模的珊瑚复育测试,他指出,以自然界经常性发生的珊瑚礁破坏来说,破坏速度每每是以平方公里为单位,因此再怎么人工种植,都显得微不足道,而中国选择生长快和培育耐受性强的品种,无非是想要快速看到成果,最终将发现,人类在复育上非常有限,却在破坏上非常有效率。

“拯救珊瑚礁最好的方法是避免破坏。”宋克义缓缓说,“而不是破坏后再进行补偿性工程。”自然环境和地缘游戏,孰轻孰重?这或许是各国竞武当下,要好好思考的问题。

撰稿:麦小田 责编:许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