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辞世,一场全球注目的国葬,意外打开了女王留给地球的遗产,一件件以有形或无形的方式藏在细节之中,也以“家人”的身份出现在送行阵容。
温莎城堡是女王心中最爱的家,也是最后长眠的居所。9日19日伦敦西敏寺的国葬仪式结束后,灵车缓缓踏上“回家”之路,成千上万的民众守在灵车路线旁送行,女王生前钟爱的柯基犬米克(Muick)和珊蒂(Sandy)也站在城堡院内,静静等待女主人回家,陪伴女王20余载的小马艾玛(Emma)同样没缺席,灵柩经过时,牠心有灵犀似跺了跺脚,一幕幕“跨物种”情谊惹得人鼻酸。
牠们默默为女王送行
伊丽莎白二世是英国史上在位最久的君主,温莎城堡有着“一家人”温暖依存的记忆,女王常带着艾玛散步,一辈子亲养过30多只柯基,皇室居所有如动物庄园,她曾感性告白,“我的柯基就是家人。”
“告别式把陪伴在女王身边的动物安排进去,可以看出当中的紧密关系。”旅居英国26年的“行动亚洲ACTAsia”创办人苏佩芬深有所感说,她从动物保护者、环境生态工作者的视角来看待国葬仪式,也以社会观察者来解读女王的影响力,“动物的位阶在皇室和女王的关系中,牠们不是动物,而且不是上下的关系,而是透过亲情、友情和陪伴的关系不断去呈现,让人细细体会中西方社会的不同。”
伊丽莎白女王关怀动物的形象深植人心,苏佩芬指出,女王是30多个动物保护组织的支持者,当中具代表性的组织如“皇家防止虐待动物协会”(RSPCA)、“伦敦巴特西伴侣动物救助中心”(Battersea Dogs & Cats Home)。“皇家防止动物虐待协会”是全球第一个动物保护组织,近200年来影响力遍及海内外,从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到香港都有分支机构,近年来也在中国推展动物福利项目。
苏佩芬认为,这些都散发出很清楚的讯息,英国是一个喜爱动物的国度,从女王的亲身示范到带给国家的影响是如此深远,对当前没有动物保护法或是动物福利还在发展阶段的国家来说,非常值得向英国来学习。
老奶奶和小马的情谊
女王从小与马为伍,本身也是“费尔小马协会”(Fell Pony Society)的赞助人,致力培育本土小型马。苏佩芬表示,费尔小马是属于英国高地的特有品种,非常有韧性且耐寒,女王积极支持费尔小马的保育工作,2020年新冠疫情后,皇家推特发布一张女王骑小马的照片,94岁的老婆婆坐在马背上,这张照片让很多人震惊,也说明了女王和动物的深刻情谊。
现身在国葬的艾玛也是费尔小马,“我的很多朋友说,他们看到费尔小马参与告别式,这一幕让英国人掉眼泪。”苏佩芬同样忘不了艾玛的孤独身影,“这种感情是同理这只马的角色,同理女王的情感,真正把动物当作生命体。”
从女王、皇室家庭到民间社会,在动物陪伴下成长是共同的生活经验。“在亚洲部分地区还是把伴侣动物当作物品,去宠物店买一只狗,跟买皮包没有太大差异,所以最后会丢弃,这是在认知上没有把动物当作一个生命体。”苏佩芬对比东西方的差异,“对于动物照护,西方国家不是宣教式,而是在生活中从小有养宠物的文化,在过程中让孩子学习到什么是生命,动物福利也在生活中渗透进来。”
蜜蜂捎来皇家故事
女王生前也是蜜蜂爱好者,皇家庄园特别设置蜂箱,盛夏时群蜂飞舞,女王过世后,皇家养蜂人依传统“通知”蜜蜂。苏佩芬指出,这是一项古老的传统,告知蜜蜂女王离开人世、新国王即将继位的消息,微小的告知背后同时带来另一个讯息:即使是昆虫,他们把蜜蜂也当作一个生命体。
英国文化把蜜蜂视为“上帝的小使者”,生态学界也对蜜蜂非常重视,苏佩芬说,因为很多植物要靠昆虫传播花粉,蜜蜂扮演重要的角色,前几年英国由于环境和气候变迁,造成蜜蜂大量消失,很多生态工作者和组织也呼吁民众在自家后院种植开花植物,为蜜蜂打造充满食物的院子。
苏佩芬感叹,对于昆虫这般微小的生命体,牠们的感知能力常被漠视,甚至被认为没有感知能力,以亚洲来说,人们对于蜜蜂某种程度抱持负面态度,像是“蜜蜂为我们工作、蜜蜂会螫伤人”,大不同于英国人对蜜蜂的喜爱和友善关系。
悼念鲜花化作绿肥
伊丽莎白女王在位70年,有人说,如果她不当女王,肯定是一位出色的自然生态工作者。英国政府也提醒民众用环保和永续的方式跟女王道别,包括去除花束的塑料包装、不要点燃蜡烛,避免危及野生动物,国葬落幕后,皇家花园将悼念的鲜花做成堆肥,回归土地,滋养大自然。
苏佩芬表示,女王生前关注气候变迁议题,她曾经提到“大家都讲得太多,但是行动太少”,2021年联合国气候变迁大会(COP26)也在苏格兰举办,从国葬安排到民众对女王的告别行动,整个过程不断强调每个人都可以在生活中体现对环境和动物的关怀,在付出行动之际,人类也是最大的受益者。
在女王的影响下,爱好动物和环境生态也成为皇室的家族传统。苏佩芬指出,从查尔斯国王到威廉王子都是爱狗人士,亲身实践以“认养代替购买”,查尔斯国王在过去几年也不断强调对抗气候变迁的重要性,威廉王子同样加入遏制气候变迁的行动行列,皇室跟大家一样要面临到自然界的挑战,比如环境气候的变化、生物多样性的消逝,皇室也是要与时具进。
从数天鹅到零皮草
事实上,查尔斯国王也继承了女王的独特头衔“天鹅的领主”(Seigneur of the Swans),每年夏天,皇家天鹅大队在泰晤士河展开“天鹅普查”(Swan Upping)活动,清点天鹅数量,并监测健康状况。
苏佩芬说,这项传统可以追溯至中世纪,当时只有皇室有特权可以独享天鹅,演变至今,英国所有的天鹅都被法律保护不准猎杀、食用,这些野外无主的天鹅依旧属于皇室的资产,天鹅普查进化为保育行动,这也展现出主人的责任感,女王或国王有责任确认天鹅数量和健康情形,就像每年要为自己养的动物做健康检查,对生命负责的态度已经融入英国的文化传统之中。
伊丽莎白女王是第一位拒绝皮草的英国王室成员,2019年,这位全球最时尚的奶奶表态后还带动了“同理时尚”风潮。苏佩芬指出,英国是全球第一个立法禁止皮草养殖的国家,皇室的表态具有表率作用,这也代表从上到下都支持动物福利,零皮草生活才能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女王留下的自然遗产
“甘地曾说,一个国家对待动物的态度,可以展现他们的文明程度。”苏佩芬提起印度政治和精神领袖的名言,“这真的值得我们好好去思考。”
英国也是全球第一个通过《动物保护法》和《动物福利法》的国家,去年5月伊丽莎白女王主持国会开议大典,英国政府提出《动物福利行动计划》,苏佩芬表示,英国已经把“感知动物”(sentient beings)的概念写入法律之中,从中国乃至亚洲却仍存在迷思或误区,以人为主体,依旧把动物当成资源。
当前中国也正着手修订《野生动物保护法》,今年9月公布的第二次审议稿让不少动保专家痛批开倒车,“整个立法的主体价值建构在利用上,把野生动物的商业化利用和饲养,在新冠疫情之后不是给予限制,而是给予支持的态度。”苏佩芬不讳言对草案的失望,“这不只是一部法律,立法也反应了民风支持度没有到位,从人民对动物的认知、对待动物的素养提升,以及对待关系的改变,才能有更好的立法。”
女王留给后人的“自然遗产”,中国能继承吗?
撰稿、制作和主持:麦小田 责编:陈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