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台湾宜兰的南方澳渔港揭开“鲭鱼节”序幕,渔港旁的“丢包子”传统习俗引来鱼贯人潮,这个象征出海丰收的传统却叫渔民看了心酸,一股“青黄不接”的无奈感油然而生。
“今年鲭鱼的体型都很小,现在愈来愈小,没有大的可以抓了。”南方澳船长阿良摇头看着回港的渔获,南方澳是台湾捕捞鲭鱼的重镇,“鱼金”堆起鲭鱼产业和繁华港都,他捕了将近20个年头,“过去都是大鲭啊,体长差不多3、40公分左右,现在少很多了。”
国民海鲜陷入低迷
鲭鱼是东亚重要的近海经济鱼种,台湾海洋大学环境生物与渔业科学系教授吕学荣指出,东亚有两个独立的鲭鱼系群,一个是太平洋系群,分布在日本东部的太平洋沿岸,中国、日本、俄罗斯是主要捕捞国,另一个东海系群则靠近陆棚,从日本对马海峡延伸至东海,以中国、台湾、日本、韩国为捕捞主力,太平洋系群有北太平洋渔业协定(NPFC)管辖,年渔获量约50万吨,东海系群的渔获量无法精准掌握,因为中国的渔获资料未公开,大致推算也约有50万吨,两个系群的年渔获量大概100万吨左右。
鲭鱼是餐桌上的国民美食,东亚海域主要有花腹鲭和白腹鲭两个种类,不过,近年来渔获量却节节下降。吕学荣表示,东海系群和太平洋系群都出现渔获减少的情形,以东海系群来看,台湾的鲭鱼总捕获量在2018年高峰之后,呈现3年下降,日本、韩国这两年的渔获量也比2018年高峰下降3、4成,同步下降的原因可能来自捞捕和环境的影响。
以台湾来说,鲭鲹渔业占近海渔业总渔获量近6成,当中的渔获组成鲭鱼囊括了7、8成,鲹鱼只占2、3成。摊开10年来的台湾渔业统计数字,2011年鲭鱼总捕获量约为9万吨,接着一路走降摆荡在5、6万吨之间,2018年仍有6万4千吨,这两三年却跌至4万吨左右,锐减幅度超过3成。
小鲭鱼浮现大警讯
鲭鱼愈抓愈小,也让渔民收网时心凉了半截。“今年东海蛮特别的是,大部分是幼年鱼。”台湾海洋保育与渔业永续基金会执行长林爱龙提到渔民的捕捞现场观察,“也就是小朋友的鱼,而不是长不大的侏儒鱼。”
一般来说,鲭鱼体长在22公分以下为零岁鱼,一岁鱼可达22至28公分,两岁鱼大多超过30公分。船长阿良聊起渔获警讯,“今年抓到的鲭鱼不少是10多公分。”吕学荣解释,一岁鱼大概只有50%达到性成熟,两岁鱼几乎百分之百达到性成熟状态,幼鱼是未来加入资源的生力军,捕捞上岸的最好是以成年鱼为主,当渔获量减少有一定程度暗示鱼变小,尤其是这种生命周期很短的鱼。
鲭鱼体长和性成熟状况是评估渔业资源的重要指标,台湾捕捞的鲭鱼以花腹鲭占比最多,10多年来,吕学荣带领研究团队在港口取样调查,“2013年台湾实施《鲭鲹渔业管理办法》后,花腹鲭的体长逐渐变大,但是这两年的平均体长明显下降,2021年下降为28.3公分,今年又更低来到27点多,平均数差不多下降2公分。”他分析体长变化,“这意味着高龄的鱼减少了,低龄的鱼增加了,也就是说死亡率增加,可能来自于渔获死亡和自然死亡,所以体长明显减少可能是渔获压力上升,或是环境压力上升。”
鲭鱼提早产卵的现象,也投射出资源面临压力。“去年鲭鱼的性成熟体长下降0.5公分,也就是说有点提早性成熟。”吕学荣说明,“这个我们就比较担心,因为2013年以来,鲭鱼没发生过性成熟体长下降的情况。”
战狼渔船蛮横抢鱼
鲭鱼渔况低迷和渔获量萎缩,矛头之一指向中国渔船的战狼式捕捞,渔船大军长年在东海和日本周边海域过度捕捞,甚至捞过界非法捕鱼,被台日渔民视为“海上恶霸”。
根据《台日渔业协议》,台湾渔船在东海作业的最北界为北纬27度,“中国渔船在公海上面就挡住了,下面就不好抓了。”阿良没好气说中国渔船在北边大肆拦截鲭鱼,“上面都抓光了,所以游下来的鲭鱼就少了。”
中国在东海捕捞鲭鱼的渔船数量远高于台湾,“中国大约有200组渔船在这一带海域抓鲭鱼,通常他们禁渔到8月,8月中国渔船一出来,北纬26度以上海域我们就很少过去了,看到他们就跑掉了。”阿良坦言遇上中国渔船立刻转舵,因为抢鱼和恐吓事件屡见不爽,当台湾渔船以聚鱼灯吸引鱼群靠近,眼尖的中国渔民旋即放下小船,趋前要求台湾渔船走开,“不走开的话,听说他们曾经丢过汽油弹。”
虽然阿良没吃过汽油弹,却也曾被中国渔船蛮横驱逐抢鱼,“我们正在集鱼,想说等数量多一点再下网,中国渔船就在旁边绕呀绕,要我们走开,他们要下网。”他聊起自己“被起锚”的遭遇,他担心跟中国铁壳船硬碰硬,只好拱手让出眼前的渔获,“因为他们撞上来,我们一定输,我们是玻璃纤维船。”
南方澳船长昌哥同样捕捞鲭鱼快20年,“中国渔船会挑衅,他们人多嘛,以大欺小。”他直指强盗行径,中国渔船的吨数往往在3、400吨以上,船上少有说3、40人,而台湾渔船不过百来吨,“我们只能避开呀,不然怎么办?”
林爱龙表示,很多台湾船长提到在北纬26度以北的东海海域,中国渔船的数量非常庞大,有些中国渔民曾在台湾渔船担任渔工,他们学到渔法同时知道渔场在哪里,这些使得他们快速发展捞捕鲭鱼的技术,也大量在同一个海域捕鱼。
“虎网”狂扫渔场
日本也领教中国渔船大军进逼的威胁,日本水产厅曾在三陆外海的公海区拍摄到中国渔船正大量捕捞鲭鱼,过渔和偷捕情况严重,2015年中国的鲭鱼渔获量远比前一年多上5倍。2021年日本国立研究开发法人水产研究教育机构的报告显示,中国在东海的数百艘渔船对花腹鲭渔业资源造成巨大影响。
吕学荣指出,中国渔船在北太平洋渔业协定公约水域捕捞,一直是日本很头大的问题,早年中国也不承认这些非法、未报告、不受规范(Illegal, unreported and unregulated,简称IUU)的渔业行为,即便船身有简体字,一看就知道是中国渔船,这几年中国慢慢正视这个问题,不过,从鲭鱼的洄游路径来看,当公海的鲭鱼被大量捕捞,日本临海或是经济海域的鲭鱼会逐年减少。
台湾捕捞鲭鱼的主力为扒网渔船,吕学荣说,中国灯光围网是学习自台湾的扒网,而且更大型化,同时机动性和效率都很高,因为捕捞力惊人,日本人称它为“虎网”(tiger net),这是非常负面的名称,中国渔船在东海的渔获量不容易掌握,目前推估鲭鲹总渔获量加起来大约40万吨,占了三分之二,而台湾鲭鲹的年渔获量加起来大概8、9万吨。
“台湾的白腹鲭渔获量连续15、16年直线下降,除了可能受到环境影响外,不无可能是在源头就抓得差不多了,因为白腹鲭主要从北边下来。”吕学荣推敲原因,“中国渔船大军在北纬27度以北海域大量捕捞,可能是白腹鲭大量减少的重要原因。”
不过,洄游路径靠近黑潮边缘的花腹鲭,占台湾鲭鱼渔获组成一半以上,台湾渔船难以推卸捕捞责任。“扒网的捞捕能力强,扒网的渔获量已经超过当年大型围网的全盛期。”吕学荣提醒,“这两年我们的鲭鱼调查评估显示,渔获死亡系数都在很高的状态,所以捕捞量来到最高乘载量的临界值,当海洋环境发生异常时,就可能导致资源无法度过环境不利期。”
英国有句谚语“用小西鲱钓大鲭鱼”(Throw a sprat to catch a mackerel),意指“暂时吃点小亏来钓大鱼”或是“用小本赚大钱”。当前如果渔民只顾下网捞光眼前的渔获,忽略了鲭鱼资源的永续性,长远来看,这可不是一门好生意了。
撰稿、制作和主持:麦小田 责编:许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