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绿色情报员:气候暖化下的"鱿鱼游戏"

0:00 / 0:00

韩国影集《鱿鱼游戏》(Squid Game)走红全球,残酷的生存游戏引来热话,刚落幕的联合国气候峰会也赶搭鱿鱼热潮,场外环保人士模仿剧中装扮,凸显气候变迁下的生存危机。

气候危机推向火线边缘

“你在《鱿鱼游戏》中看到了对体制的批评,当权者把人们的未来当成游戏来玩。”英国环境组织“绿色新政崛起”(Green New Deal Rising)主任法提马(Fatima Ibrahim)这么打比方,“这正如同气候危机,世界领袖玩弄我们的未来,他们推迟气候行动,人们正因此而死亡。”

《鱿鱼游戏》剧中杀红眼扫射穷困的参赛者,现实世界也鸣响枪声,这一场生存游戏无声无息在大海上演,而鱿鱼正是主角之一。

中国是远洋鱿鱼大国,六百多艘渔船大军横扫三大洋,囊括全球五至七成公海鱿鱼产量,中国远洋渔业的捕捞量三分之一是由鱿鱼贡献。不过,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数据显示,近年来西南大西洋的阿根廷鱿鱼产量出现明显的下滑走势。这一部真实版的鱿鱼游戏,背后交织着气候、海洋环境变化和捕捞压力的复杂剧码。

鱿鱼的资源量受外在环境影响很大,台湾大学渔业科学研究所副教授柯佳吟指出,鱿鱼可以在短时间内繁衍很多个体,同时成长很快,以阿根廷鱿鱼来说,生命周期大约一至两年,只要环境有所改变,整个族群量和渔捞量就会产生变化,因此探讨气候变迁对海洋生态系的影响,鱿鱼可能是很好的指标,有助于了解海洋生态系在短、中、长期受到气候变迁什么样的影响。

3.jpg

从鱿鱼胃袋看见气候变迁

令人吃惊的是,暖化悄悄改变了阿根廷鱿鱼的“胃口”。“我们的研究结果发现,阿根廷鱿鱼喜欢吃的食物以甲壳类为主,接下来是鱼类和头足类。”柯佳吟带领研究团队进行阿根廷鱿鱼的食性研究,利用2018年至2019年在西南大西洋捕获的阿根廷鱿鱼,分析近300只胃中有食物的鱿鱼,同时进一步对照1990年代的阿根廷鱿鱼食性研究,“当时的阿根廷鱿鱼吃鱼的比例相当少,大概只有2%,可是在我们最近的研究中,鱼类占比增加到16%,阿根廷鱿鱼的食性出现了变化。”

从鱿鱼食性窥见食物链变化,也隐约投射出气候变迁下的生存竞争。柯佳吟推测,气候变迁导致大洋环境改变,也使得整个食物链和生态系产生变化,连带造成鱿鱼食性的转变,这也显示气候变迁不只是改变生物的分布,也可能造成生物更深层面的影响和冲击。

随着全球暖化加剧,西南大西洋的海洋环境也出现升温情形,不过,柯佳吟表示,气候变迁的影响不只是温度,也会透过大气循环改变洋流,目前这些环境变化还未深入探讨,到底鱿鱼受到温度或洋流的影响较大,或是其他人为活动影响更大,还需要进一步了解和分析。

科学研究显示,南极正以3倍于全球平均升温的速度导致冰川消融。“渔民跟我们反应,低温时阿根廷鱿鱼的数量比较高,牠们可能喜欢融冰带来的低温,但是洄游过程的增温,牠们又不喜欢。”柯佳吟说明,“在降温和增温两个作用的拉扯下,这可能也是造成阿根廷鱿鱼族群变动的原因。”

船长出身的台湾远洋渔船业者雷祖纲也观察到,近年阿根廷沿岸的鱿鱼族群数量较多,而福克兰群岛一带反而渔况差,他认为气候变迁造成渔场变化。以阿根廷鱿鱼的洄游路径来看,成体的阿根廷鱿鱼在阿根廷北部河口进行交配、产卵,幼体鱿鱼会沿着阿根廷沿岸开始往南游,到达福克兰群岛周围海域,变成青年个体,再转弯北上沿着阿根廷外海,回到北部出海口,进行下一次交配和繁殖。

柯佳吟表示,这几年阿根廷鱿鱼的渔捞量出现上下起伏,气候变迁是否改变洄游路径或成长状况,有待长期观察研究,不过,以鱿鱼产量波动和气候变迁来分析,的确发现两者有很大的关联性,再进一步把这样的变化和未来气候做比较,渔捞量大致呈现小幅度增长和减少,反而未出现过去大幅度增长或减少的趋势,这些改变对鱿鱼族群是好或坏,现在很难下定论。

1.jpg

中国渔船是鱿鱼大胃王

不只受到气候变迁的扰动,阿根廷鱿鱼面临的捕捞压力也不小。中国在西南大西洋有六百艘左右鱿钓船,拿下逾八成的捕捞量,2011至2015年单船最高产量超过两千吨,2019年却迎来谷底,平均单船产量只有五十吨。

柯佳吟认为,鱿钓船大幅成长是造成阿根廷鱿鱼产量波动的原因之一,不只阿根廷鱿鱼,从沿岸到远洋渔业都面临相当的捕捞压力。由于船只数量锐增,加上渔具、渔法的进步,短时间内就可以捕捞到大量鱿鱼或其他鱼类,当然会对渔业产生冲击,所以渔船数量控制、渔具管理或捕鱼时间和捕捞总量管理,这些都是渔业管理的重要手段。

气候变迁和庞大船队将阿根廷鱿鱼推向生存之战,近年来,福建近海的捕鱿船也大举进逼马祖海域,高功率的集鱼绿光猖狂照亮天空,形成另类的“马祖极光”,火热上演另一场鱿鱼游戏。

5.jpg

台湾海峡上演鱿鱼游戏

“前年只看到一点点(绿光船),今年和去年数量非常多,旺季约莫有一百多艘渔船,从四月开始出现,六至九月进入最大量。”连江县政府渔牧科科长赖文启说,“这两年数量特别多,可能因为气候变迁让鱿鱼资源出现在福建沿岸,所以捕鱿船一窝蜂跟着跑过来。”

赖文启指出,这些捕鱿船主要来自福建,不光是一个省的渔船总数比台湾还要多,捕鱼科技也愈来愈现代化,灯火渔船从传统的白炽灯变成LED灯,颜色也从白色变成绿色,而台湾渔船大多使用白灯,更换渔具的速度也远不及大陆。

“灯火渔船除了吸引鱿鱼之外,它也会吸引吻仔鱼、鳗苗等趋光性鱼类。”赖文启窥见中国渔船大军对马祖渔民的威胁,“因为海洋资源有一定的量,你的捕捞技术愈好,捕捞的船队愈庞大,相对的资源量会愈来愈少。”

不只鱿鱼,同属头足类家族的章鱼也逃不过中国渔民的毒手,“大陆渔船越界到马祖海域放置章鱼笼的情况很多,各式各样的小渔船、快艇、三无渔船(没有船名、没有船舶证照、没有船籍港)都跑来,从四、五月开始放置笼具,持续到年底左右。”赖文启摇头叹道,“他们通常是半夜布笼半夜收笼,今年马祖已经清除五千多具章鱼笼。”

“章鱼笼可以捕的东西太多了,章鱼、螃蟹、底栖鱼类全都可以捕,大陆渔民有时连马祖渔民的渔获一起收走。”赖文启以强盗来形容嚣张行径,“现在马祖渔民只好避开大陆渔民的下网区域,或是避开大陆渔民的作业时间,他们才敢去作业,因为怕自己的网具被破坏。”

随着暖化渔汛,福建捕鱿船大举出没沿近海,柯佳吟认为,因应渔场的改变,未来要制定永续渔业管理政策,同时加强双方渔民教育,让他们了解气候变迁下的渔场变化和生物影响,当渔民持续大量捕捞,或是没有适当手段介入,除了气候变迁之外,人为过度捕捞反而让整个渔场产生更大的变化。

未来渔业预报也将更加复杂且困难,柯佳吟表示,因为气候变迁如何影响海洋生物,当中的连结性还需要长时间的观察,此外,气候变迁加剧严重的话,海洋生物也会出现过去没有的反应,这些都会增加渔业预报的困难度,所以全球要适当减缓气候变迁,来守护海洋生态,同时保障渔民经济和粮食安全。

这一场气候暖化下的“鱿鱼游戏”步步惊心,一不小心引燃火线,生存之战悄悄启动。

撰文:麦小田 责编:许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