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岛万花筒

幼时的上海物资匮乏,烟纸店里三分钱一个万花筒,一度是我入睡前的玩伴,对着昏暗的电灯轻轻转动她,会展示出时而绚丽,时而奇异的变幻莫测影像。这小东西有时甚至还能勾起我对于未来世界的种种憧憬。直到有一次不小心跌落在地,开膛破肚,原来是一小撮丑陋得让人作呕的肮脏玻璃碎片!还记得当时那种极为沮丧和被狠狠地愚弄了的心情,这心情至今依稀残留于记忆深处。

9月中旬演变至今的钓鱼岛事件恰似一个超级百变万花筒----被撞变冲撞,打渔船变保钓船,扣人变放人,“鬼子”提审变“首长”探监,招供变翻供,坚贞不屈的民族魂变不打自招的浦志高,918游行变《游行的意义》,“拒不见面” 变“廊桥幽会”…….短短不到一个月,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般地络绎不绝和变幻莫测,让看戏的目不暇接,欲罢不能。这一万花筒效应一直持续到国际主流媒体和资深观察家纷纷推出深度新闻分析,那一小撮肮脏和丑陋的外交利益碎片,才一一裸露在人们面前。《闲话上海》伟国林迪三人行今天要激情介入钓鱼岛撞船事件的演变进程,探一究竟。

9月24日《华盛顿邮报》以<究竟谁在主导中南海外交决策?>为题推出长篇新闻分析。摘要如下: “中日就钓鱼岛主权新一轮的对峙、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北京当局的表现,令国际社会满腹狐疑:究竟是谁在主导中国的外交决策? 从过去四周的中日关系看,是中国的许多利益集团而不仅仅是中国外交部在北京的外交决策中施加影响。在这些势力中,新一代军方将领、中共和国务院所属部门、国营企业甚至官方媒体,都在试图就对外关系做出界定。随着中国经济的巨大发展,这些势力的头面人物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能量影响中国外交。 于是,从华盛顿到东京,人们都在感叹与这些利益集团及其外交政策观抗衡是何等困难。正如一位美国外交官声称,“现在我们应对的是北京的各个部委,而不单单是一个外交部,关系变得错综复杂”。另一位日本外交官则说,“我们也是一样。我们常常弄不清,在中国对外关系中到底是谁在发号施令”…… 这些互相竞争的利益集团造成了中国外交思维的逻辑混乱……” 回到我们”钓鱼岛万花筒”的主题观察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