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后9.3北京大阅兵的国际影响,《闲话上海》认为有必要重温一下69年前英国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密苏里州韦斯特明斯特学院发表的著名"铁幕演说" Iron Curtain Speech 《和平砥柱》。
今年,是丘吉尔逝世50周年,又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闲话上海》在此以两周的时间为大家全文朗读这篇举世范文,是为纪念。
【读报补丁】
中国在线网 丘吉尔铁幕演说 2015年8月15日 发布者 佚名
富尔敦是美国密苏里州的一座小城,是为纪念轮船的发明人富尔敦而命名的。1946年3月5日,城里的威斯敏斯特学院热闹非凡,学院门口车水马龙,各种名贵、时髦的轿车鱼贯而入,就像在举行汽车展览会。
学院的草坪上,密密地排列着座椅,三千多名听众正陆陆续续进场。有的老朋友见面大声寒暄,有的新朋友初次相见互相介绍,有的政敌邂逅冷言冷语。不过,大多数人在议论将要进行的演讲。演讲者是鼎鼎大名的丘吉尔,他的演讲可是举世闻名的,今天会讲些什么呢?
不久,听众差不多都到齐了。喧闹的人群忽然安静了下来,因为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杜鲁门出现在演讲台上。“女士们、先生们,欢迎我们的老朋友,伟大的温斯顿·丘吉尔进行演讲,题目是《和平砥柱》。”
在掌声中,丘吉尔挪动着水桶一样肥胖的身躯,满脸微笑,走向演讲台,一手轻轻挥舞着白色的礼帽,一手的中指和食指摆出他那著名的象征胜利的V字形,频频向听众致意。
今天的演讲他准备了很久。有一些话他藏在心里,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在他心里,法西斯主义和共产主义,希特勒和斯大林并没有什么两样,都是洪水猛兽。只不过纳粹的打击来得快一些。为遏制法西斯对西方民主制度的肆意践踏,他不得不与社会主义苏联结成反法西斯联盟。战后,共同的敌人消失,双方在一系列国际问题上,尤其是战后世界秩序的构想上分歧扩大,互不相让,矛盾日趋尖锐。他深知,英国在二战中损失惨重,根本无力阻挡苏联在欧洲的扩张,他又在竞选中失败,一个在野党的领袖左右不了英国的政坛。幸好,美国有足够的实力遏止苏联,杜鲁门对苏联的观点又和他一样,他才有了今天这样的机会。
坐到台下的杜鲁门心中也有些紧张。罗斯福病逝后,他从副总统继任了总统。上台后,他就表示要对苏联采取强硬政策。日本投降后,他公开宣称:“我已厌倦了笼络苏联人”,开始推行一种以苏联为主要对手,以欧洲为重点,以谋求世界霸权为目标的战略。他依仗有原子弹,在东欧、伊朗、土耳其问题上,直接向苏联发难。
苏联也不是好惹的…1946年2月9日,斯大林发表演说,指出战争是现代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美国驻苏联大使馆代办乔治·凯南,向国内发回长达八千字的电文,提出必须对苏联采取“遏制”政策。
但是,当时国际国内舆论对苏联普遍持有好感,于是杜鲁门决定邀请反共斗士丘吉尔访美,打响反苏反共的信号枪。丘吉尔一拍即合,搭乘“伊丽莎白”号客轮前往美国。杜鲁门亲自赶到迈阿密海滩,与丘吉尔商量了演说的基本内容,又亲赴富尔敦,为丘吉尔助阵,还通过无线电台向全国转播。台上,丘吉尔开始了他的演说…
丘吉尔用他那特有的富于感染力的声音说道:“从波罗的海斯德丁到亚德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了。在这条线的后面……华沙、柏林、维也纳、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布加勒斯特和索非亚——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不仅以这种或那种形式屈服于苏联的势力影响,而且还受到莫斯科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
“不久刚被盟国的胜利照亮的大地,已经罩上了阴影。没有人知道,苏俄和它的共产主义国际组织打算在最近的将来干些什么,以及他们扩张和传教倾向的止境在哪里,如果还有止境的话。”
“如果我们不趁现在还来得及的时候正视这些事实,那就不太明智了”,“现在需要的是做出解决问题的安排。拖得越久,就越困难,对我们的危险也就越大。”
他建议:“必须马上着手给联合国配备一支国际武装力量”,要对制造原子弹的秘密知识和经验“加强保密工作”,“各英语民族要像情同手足一样的联合”。更重要的是在军事上“继续保持密切的联系,以便共同研究潜在的危险”,用“实力”反对苏联。
演说震动了台下的听众,那些一直把苏联看成盟友的人惊得张大了嘴巴,甚至忘了礼节性的鼓掌,一些敏感的记者马上嗅出演讲中透露的信号,立即冲向电话局、电报局,发出爆炸性的头条新闻。美国朝野哗然,报刊纷纷发表评论。美国政府立即大造舆论,《纽约时报》载文宣称“两国为同一命运所支配”,应“同情和支持”丘吉尔的建议,掀起“冷战”的浪潮。
附;铁幕演说 Iron Curtain Speech ——《和平砥柱》摘要朗读:
今天下午能造访威斯敏斯特学院我非常高兴。能得到贵校这样资深望重的机构授予的学位我实在受宠若惊。“威斯敏斯特”这个名字在我听来似乎有点耳熟。细想一下,我正是在威斯敏斯特接受了大部分关于政治、辩证法、辞令以及其他若干方面的教育。实际上,我们都在相同,或相似,或至少性质相近的体系下接受过教育。
身为一名私人访客,居然能由美国总统亲自介绍给学界听众,女士们先生们,这份荣誉恐怕也是独一无二了。肩负着如此沉重的负担、职责与责任——他对此并未有意寻求但也不曾退缩——总统先生今天不辞千里亲身莅临,令我们的会面满堂生辉,他也给了我这个机会来向这个血脉相连的国家,以及大海另一边我的同胞们,或许还包括其他一些国家发表致辞。总统告诉我说,他希望——我相信你们也同样希望——我能畅所欲言,在这个令人焦虑而费解的时代给出我衷诚的建议。我自当充分利用这一自由。所有我年少时所胸怀过的个人抱负都已经令我做梦也不敢想地得到了实现,这使我自觉更有权利这么做。不过我必须说明,我并未承担任何官方使命或地位,我的发言仅仅代表我个人。除了你们所见之外我再无掩饰之处。因此我姑且在这里倚老卖老一回,以毕生经验为参照,回顾一下在我们的绝对军事胜利到来时出现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尽我的余力来尽量保证如此巨大的牺牲与苦难所换来的一切能够为了光明的未来与人类的安全而得到保存。
女士们先生们,美国此刻正高踞于世界权力的顶峰。对美国民主来说,这是一个庄严的时刻。至强之力量总会伴随着对于未来令人敬畏的责任。放眼四顾,你们一定不但觉得已经尽了应尽的责任,而且还因为恐怕日后成就未必能赶上今天而感到忧虑。对我们两国来说现成的机会正清晰而光彩夺目地摆在眼前。拒绝、忽视、或糟蹋这个机会将使我们受到后世长期的责备。意志坚定,追求不懈,决策简明,这些品质在和平时期也应当像在战时一样主导英语民族的行为。我们必须证明自己能满足这些严苛的要求,我也相信我们一定能做到。
麦克鲁尔校长,当美国军方遇到严重局势时,他们习惯于在指令抬头写上“全面战略概念”字样。这种做法自有深意,因为它能使思想明朗化。那么,我们今天所应题写的全面战略概念应该是什么呢?至少要为世界各地的所有人的所有家庭带来安全、幸福、自由和进步。我这里尤其要提到那些不可计数的农舍或单元住宅,工薪家庭的顶梁柱们正在克服生活的各种困难与意外,保卫妻子儿女不受饥寒之苦,并令他的家庭对上帝或任何经常起到重大作用的道德概念心怀敬畏。
为了给这无数家庭带来安全,必须保护他们不受两个可怕的掠夺者——战争和暴政——的侵犯。战争的诅咒突降在一家之主与他为之辛劳付出的亲人头上,原本的家庭骤然陷入可怖的动荡之中,我们对此等情形都很熟悉了。在荣光褪尽的欧洲与大部分亚洲地区,惨不忍睹的废墟正直直盯着我们。当恶人的谋划或强国的欲求在大范围内将文明社会的框架化为乌有,平民百姓们就会面临自己无法应对的困局。对他们来说整个世界都遭到了扭曲与破坏,坚实的地面也化为了泥沼。
接下来我要谈一下第二位掠夺者,威胁着千万民居和普通老百姓的第二个危险,即暴政。我们不能无视一个事实,就是美国和大英帝国公民在两国境内到处都能享受的自由,在相当多的国家里并不存在,其中一些国家还十分强大。在这些国家内部,各种大包大揽的警察政府对老百姓强加控制,以致压倒和违背了一切民主原则。独裁者或是组织严密的寡头集团通过享有特权的单一党派和政治警察队伍毫无节制地行使着国家的大权。在这多难的岁月,我们的责任不是以武力干预那些我们不曾在战争中征服的国家的内部事务。但是我们绝不能放弃以大无畏的声调宣扬自由的伟大原则和基本人权。这些英语世界的共同遗产,继大宪章、人权法案、人身保护法、陪审团审讯制以及英国习惯法之后,又在美国独立宣言中得到举世闻名的表现。
这一切意味着任何国家的国民都应有权利且有权力通过宪法行为、不受制约的自由选举以及不记名投票来选择或改变自己所在国家政府的特征或形式;言论与思想自由应当高于一切。应当由独立于行政机构、不受任何党派影响的法庭来执行获得大多数人认可并遵从公序良俗的法律。这是应当存放在每一户人家中的自由契约。这是英美两国人民向全人类传达的信息。让我们坐言起行——让我们出言必行。
☯ 沪上人物 ☯
著名音乐学家,歌曲译配家薛范访谈之四。
我们致敬,向那伟大的年代,
向立下功勋的战士和司令,
向世界各国的元帅和列兵,
向活着的人和牺牲的人们,
向所有一切不该忘却的人,
我们致敬,我们鞠躬致敬!
向世界各族人民,朋友们,
我们致敬,为了那伟大的战争!
这是被俄罗斯音乐届认为“继杜纳耶夫斯基和索洛维约夫-谢多伊之后,第三位最伟大的前苏联作曲家拉赫慕托娃作曲,薛范译配的歌曲《向那伟大的年代致敬》中的感人歌词,这首歌曲是1985年为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40周年而创作的。2010年5月6日,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叶卡捷琳娜大厅,俄罗斯联邦总统德米特里·梅德维杰夫将国家最高奖赏——“为祖国立功”一级勋章授予阿列克桑德拉·巴赫慕托娃 。梅德维杰夫总统对巴赫穆托娃说:“阿列克桑德拉·尼古拉耶夫娜,千百万同胞都热爱您!”1976年,美国辛辛那提宇宙星球中心把苏联和克里米亚天文学家联合发现的第1889号小行星命名为“巴赫慕托娃”。
薛范老师步入晚年后,依然笔耕不断,他的最新文笔,今年五月刊登在《人民日报》上的音乐评论《悲壮的历史交响 ——苏联卫国战争歌曲扫描》,《闲话上海》在此摘要朗读: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了,那些在战火中诞生的歌曲至今还在传唱。其中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歌曲,作为20世纪独特的文化现象,已成为人类文化史上不可复制的艺术珍品。1941年6月22日凌晨4点,德国法西斯向苏联发动闪击战...祖国召唤下,作曲家和诗人们也投入到伟大的卫国战争中。战争爆发后的次日,诗人列别杰夫·库马契写出了号召全民抗战的诗篇——《神圣的战争》;24日,该诗见诸报端;25日,苏军红旗歌舞团团长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亚历山德罗夫为诗谱曲...《神圣的战争》是响应卫国战争的第一首歌曲...几乎同时,许多作曲家和诗人纷纷拿起笔...1941年秋,德军向莫斯科发动进攻,苏联军民顽强抵抗,卫国战争进入最艰难的岁月。歌颂莫斯科保卫战的经典歌曲无疑是杜纳耶夫斯基在次年创作的《我的莫斯科》...1996年,莫斯科市政府将《我的莫斯科》定为莫斯科市歌...1945年4月30日,胜利的旗帜终于在柏林国会大厦高高飘扬。6月24日,莫斯科要举行胜利阅兵式,攻打柏林的部分苏联红军陆续启程回国。由杜纳耶夫斯基作曲、奥沙宁作词的《我从柏林出发》,以一位正要返回家园的士兵的演唱,道出了赢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人民欢欣鼓舞的心声...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歌曲或深沉、或悲壮、或激愤、或昂扬,犹如吹响战斗的号角。这些歌曲体现了正义对于邪恶、人性对于兽性、光明对于黑暗的胜利。正如一位西方评论家所言:“能在如此沉重的、悲剧性的历史时刻,创作出如此明朗的艺术的人民,是不可战胜的。”“战后70年,每年都有围绕战争与和平主题的新歌曲诞生,逢五逢十的“胜利日”,总要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和音乐会。1985年,在纪念卫国战争胜利40周年时,巴赫慕托娃创作的《向那伟大的年代致敬》被认为是“以公民的爱国主义”为内容的最出色作品:“向那伟大的年代致敬,向世界各国的将领和士兵,向活着的人和牺牲的人,向所有一切不该忘却的人——致敬!” 星移斗转,沧海桑田,但那些在血与火中诞生的歌曲还在,如同莫斯科红场上无名烈士墓前的长明火,永远不会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