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宗教自由奖”得主范亚峰:心灵的自由(之二)

(自由亚洲电台“心灵之旅”访谈节目主持人张敏采访报道2010,04,15)

0:00 / 0:00

——4月14日在美国华盛顿国会山为范亚峰博士颁发2009年宗教自由奖——

中国基督教家庭教会领袖、维权人士法学博士范亚峰先生荣获2009年度约翰.李兰德宗教自由奖,。美东时间4月14日下午4点30分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国会山举行颁奖仪式。

(现场录音片段)美南浸信会伦理及宗教自由委员会主席理查德∙兰德博士发表特别讲话,表彰范亚峰在中国组织基督徒维权律师团,主持家庭教会维权行动和组织中国公民维权联盟等方面的杰出奉献。

——颁奖仪式前范亚峰博士受访谈心路历程——

因中国当局不允许范亚峰先生离境,美国对华援助协会主席傅希秋牧师代他领奖。

颁奖仪式前夕,获奖者范亚峰博士在北京家中接受我的电话采访,回顾他的人生经历和心灵历程。
范亚峰博士生于1969年,他说:"我出生在江苏泗洪。1989至1996年,我探索过很多思潮,包括青年马克思、尼采、卢梭、儒家、道家、佛教等等,自己最深的关于'意义'和'痛苦'的危机让我不能自拔。尤其是从1993到1996年,是我寻求意义、信仰、安身立命的精神支柱最为艰难和痛苦的三年。在艰难的寻求中,渐渐受到一些师友非常好的影响。

例如1993至1995年,我认识了刘军宁先生。他介绍的哈耶克为代表的古典自由主义,在1995年之后对我构成了决定性思想转折。从那之后,我在政治法律观念上告别了混乱状态。在这点上讲,刘军宁先生是我政治法律思想上精神思想启蒙的导师。

另外,1995年我向许良英先生请教,从1995年到现在,许先生对我在政治判断力以及信主前后精神思想上的安慰和支持,都构成非常重大的影响。

所以,这两位老师老师对我的影响非常深刻。

包括您九十年代对许良英先生的访问,我印象最深的是您对许良英的访谈录,我大概是九九年看到的,在海外网站上。许先生的经历给我非常大的启发和激励。那时候我才三十岁。”

主持人:“那是1999年春天作的访谈,您现在还记得,我很高兴。”

——范亚峰博士:同学王志勇(现牧师)约我谈,去聚会,1996年决志归信耶稣基督——

主持人:“从您的学历、知识结构上看,您从师大教育系转到法学专业,后获得法学博士,同时在信仰上有追求,这些教育的预备、专业的兴趣和信仰的探求,您怎样描述这个过程中的一些转变和过渡?”

范亚峰:"我自己一生有三次想进入哲学系都没有成功。1995年本来想报考中国哲学博士,是最后一次想去学哲学的努力。想学哲学,是我自己对意义、精神寻求的体现。但真正关键的转折是1996至1997年归信主耶稣基督。
1996年底,我在北大的同学王志勇,现在的王志勇牧师。当时他是律师,原来他信印度教。一天他给我写了一封信,说最近信主了,约我去聊聊。

记得很清楚,1996年底一个周六的晚上,我骑着自行车和同事一起去参加聚会。第一次就给我很深印象,因为我看到那些非常普通的人。。。比如卖保险的、在美容院工作的。。。脸上很有喜乐,内心很有平安,而且非常有激情,彼此有爱,对生活充满了盼望。。。这些对我非常有吸引力。

因为我自己从1989之后,尤其是1993年到1996年处于巨大的迷茫当中。不知道人生为什么而活着,这种巨大的痛苦是我们‘八九’一代青年很多人具有共性的心灵经历。所以,在普通人身上我看到这种自信和喜乐平安,让我很疑惑。我为什么很少喜乐,多是忧愁?这让我继续去探索,后来坚持参加聚会。

1997年春节我回到安徽皖北家里,经常带着圣经到河边散步,看见河边的青草和嫩芽,踩在草地上,看见阳光洒在大地上,自己内心忧郁很久、沉郁很久的内心幽暗渐渐远去。一种感受,人生的光明即将来临。此后不久回到北京,1997年3月,我决志信主。”

——范亚峰博士:认罪悔改的经历,靠耶稣不断洁净,生命更加充实——

范亚峰博士回顾受洗前后内心经历:“不久,王志勇弟兄和几位姊妹带我一起去河北任丘传福音,晚上披着月光和星光,我们从一个家庭走进另一个家庭,去为那些生病的人祷告,向人传福音。就想到小敏姊妹的《迦南诗选》里的诗歌‘要给那黑暗的茅屋,点燃一盏新灯,给那五十六个民族带去光明。。。’自己从这两天的短宣中受到很大激励,并且是我再度接触社会底层的重要经历。

1997年5月我受洗,这是我至今四十多年中最重要的经历,从此以后整个生命告别了混乱状态,以基督信仰为中心、重新整合各样观念思想,使自己的生命更加充实,更有信心、盼望、喜乐,更谦卑,也更有智慧和爱心。”

主持人:“这过程中还有些什么比较重要的内心经历?”

范亚峰:“1997年受洗前后几个月,有很深的认罪悔改的经历,深刻体会到自己生命中的败坏和罪恶,以及自己整个家族过去所受的混乱的影响,包括历代拜偶像的罪、共产主义思潮的混乱影响,也包括自己行为上的像谎言等罪恶。

1997 年前后,对我来讲就是信主蒙恩的经历、认罪悔改的经历。后来直到现在,毫无疑问,每次的提升都是不断洁净的过程。前面讲到,我接触的思潮是非常混乱的,像对共产主义思潮、传统文化都有比较深入的研读,也正因为这样,内心的征战非常强烈。这么多年靠主耶稣不断洁净。”

——范亚峰博士:在基督信仰和宪政专业间建立平衡——

范亚峰博士说:“总的讲,过去十几年,可以说‘义人的路好像黎明的光,越照越明,直到日午’(圣经《箴言》4:18)这是我非常真实的体会。而且我相信未来虽然还有很多苦难,但在耶稣基督里会有平安。只要行在正路之上,经历艰难困苦,人生一定会不断获得有意义和更加充实。”

主持人:“您后来怎么和家庭教会发生联系,怎样走上争取宗教信仰自由的路上去?”

范亚峰:“1997年信主前后,我自己在专业上做了调整,从原来对哲学感兴趣,准备专门学习哲学调整为以对哲学的兴趣去研究中国宪政之道。这样一个转换,恰好使我在基督信仰和宪政专业之间建立了一个平衡,促使我开始热爱宪法和宪政专业,所以1997年准备报考博士。

从1997年信主到2001年,是初步预备。从2001年,我在教会里开始讲道,是个新的起点。2001年到2005年是三、四年的预备,使我在真理、生命上更加扎根。2001年受王志勇牧师影响,开始研读改革宗神学、清教徒神学。加尔文、路德以及奥古斯丁神学,对我构成决定性影响。”

——傅希秋博士:进入教会维权领域,人格成长是外在事工的根本——

范亚峰博士回顾他介入教会维权:“2003年,维权运动开始兴起,我逐渐介入到维权行动中,到2004、2005年开始比较深入介入一些重大维权事件。其中较有转折意义的是2005年蔡卓华案(因印刷圣经和基督教读物获罪)。我们八、九位律师和学者组成律师团:高智晟、滕彪、许志永、张星水、陈永苗、王怡、郭飞雄和我,律师团运作过程大家合作非常好,同心协力。蔡卓华案毫无疑问是教会维权乃至维权运动中一个重大事件。从那之后,我有一个很深体会,就是自己在专业上的预备和教会中以及灵修生命上预备等,都是在为从事教会维权作各样准备。

我自己还会在三个方面继续探索——学术研究、依法维权、教会服事,对我来讲最重要的就是基督徒人格的成长。我看其中包括三方面,一是谦卑降服于神的意志,二是属灵的知识,三是圣洁与恩典的情感。对我来讲,毕生的追求就是要效法基督,效法他在十字架上的柔和与谦卑。

我自己目前在洁净、饶恕、爱心、圣洁与恩典的情感方面,都还有很大差距。所以对未来,我的理解,外在的一切事工都以内在的人格成长和提升为根本。这也是我过去多年最为核心的经历。”

——范亚峰博士:为中国文化注入新的活水,我们的团队、同工和各地教会,——

范亚峰博士认为:“未来面临两大任务,一是政治法律方面的民主化,文化的基督化,这两者之间,我曾用过一个命题‘恩典中国与自由中国的双生子’。在这个意义上,教会不会是民主化的工具,也不是一种所谓的‘政治势力’。而我服事教会,从事教会维权,也没有任何把教会当作政治势力来利用的想法。我认为,服事教会和依法维权能切实祝福家庭教会,为此面对不计其数的侮辱诽谤、谩骂造谣,我想起以前在北大教授龚祥瑞先生的一句话‘谣言我们不讲,诽谤我们不听,走遍天涯海角,去把邪恶踏平’。

未来,恩典中国是为自由中国奠基,所以教会不会被政治化,但是中国人的灵魂和心灵、中国文化的山穷水尽确实需要福音,需要耶稣基督为中国文化注入新的活水,使中国人仰望圣山,有新的盼望。”

主持人:“在您获奖时刻,还有什么特别想说的吗?”

范亚峰:“在争取宗教自由的过程中,我的同工吴成莲姊妹、代金波弟兄、以前的同工曹志弟兄、我的妻子吴玲玲姊妹。。。非常感谢我们圣山团队的同工、这个团队,还有我的妻子和我这么多年,共同经历属灵的征战和得胜,我非常感激他们!

同时,中国家庭教会不计其数的弟兄姊妹持守信仰,在帮助他们的过程当中,实际上我们从他们那里,得着了信心的激励、持守真理的榜样,以及生命成长的养分。我也非常感谢他们!近些年持守信仰最为让人钦佩的像萧山教会、河南教会的许多大中小团队、以及山西临汾教会。。。毫无疑问是其中比较突出的系统或地方。”

——范亚峰博士:心灵危机是许多危机背后最深刻的危机,追求宗教自由,追求心灵自由——

主持人:“您获得2009年度宗教自由奖,对宗教自由与国家进步、社会和谐关系等,以及其它方面,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范亚峰:“我非常钦佩美国前总统小布什先生所讲的‘宗教自由是第一自由’。

以我自己的说法,在中国,宗教自由是属于天空的领域,属于人心灵的领域。宗教自由如果受到打压和遏制,人的心灵、精神和灵魂必然会萎缩,我们的心灵陷入危机。而没有自由的心灵,不能够建立一种自由心灵的秩序,必然会带来全面危机。

事实上,我们看到也是如此。中国这三十年的经济改革,经济、物质上有很大的丰富,但我们看到物欲横流、道德沦丧,看到许多行尸走肉。。。许多危机背后,精神心灵的危机最为深刻的危机。

因此,对宗教自由的追求,是人心灵当中追求自由的最为根本的一种愿望。

正因为这个原因,宗教自由和思想自由、良心自由紧密相关。所以我相信,对中国而言,关乎到新‘天命’的开启,关乎到中国社会正气的恢复,关乎到整个民族道德和精神的重建。

我自己也是本着这样理解,对小布什先生这样一个命题的赞同,而投身到争取宗教自由之中。也像我多次表述的,我自己事实上不过是中国无数家庭教会弟兄姊妹和无数有其它宗教信仰的人们争取宗教自由者中的一个,我很荣幸获得这样一个奖项。但我相信更有资格的。。。或者说这个奖项是授给中国为宗教自由、持守宗教自由的每一个公民。”

以上自由亚洲电台“心灵之旅”访谈节目由张敏在美国首都华盛顿采访编辑、主持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