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夜话中南海:十四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留任和新任人选(二)

0:00 / 0:00

李克强的大内总管肖捷如同当年温家宝的大内总管华建敏一样,转任一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应该已无异议。而很可能从目前的正省部级身份升任十四届人大副委员长的铁凝虽然具备了连任两届中央候补委员、三届中央委员,以及连任四届中国作协主席和两届中国文联主席的雄厚政治资本,但她无论是在作协代表大会还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曾一再大量丢失选票的经历不知是否会在下月的十四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再现。

我们在本专栏的上篇文章中已经介绍过了按惯例是在三月份举行的两会上还要通过一个“选举”程序才会对外公布的中共政权对十四届全国人大的(党内)副委员长名单中,除了留任的王东明等,被党中央“建议”的人选应该还包括李鸿忠,也是十四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唯一的一个在任政治局委员,原本已经是副国级,即时将从国务委员转任的肖捷,以及目前还只是正省部级的藏族党干洛桑江村和维族党干肖开提·依明,现任湖南省委书记张庆伟,现任中国文联和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以及中侨联主席万立俊等。

今年一月十五日的香港明报曾刊登专题分析文章,文中称卸任天津书记的政治局委员李鸿忠,预料将接替王晨角色,出任排名第一的副委员长。其他副委员长热门人选包括卸任国务委员王勇、卸任最高法院院长周强等人,若全国妇联党组书记黄晓薇接替沈跃跃任妇联主席,也将跻身副委员长行列。

这篇文章中预测正确的内容包括胡春华出任全国政协副主席,而不是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把卸任最高法院院长预测为新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显然是因为他的前任,中央政法委秘书长出身,二零零八年至二零一三年担任过一届最高法院院长的王胜俊十年前是转任了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而且五年前的曹建明是从最高检察长转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

其实,“两高”的一把手如“因工作需要”或连任两届届满后转任全国人大还是全国政协副职,并无一定之规。比如曾经担任过最高法院院长的任建新还曾同时兼任中央政法委书记和第十四届中央书记处书记,但退居二线后也只是转任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与之同理,从国务院副总理和国务委员位置上转任二线职务者,各自去向是全国人大还是全国政协,也没有一定之规。但毫无疑问,“举手机器”比“鼓掌机器”的政治份量还是有区别的,所以如果个人有得选,当然会选举人大而不是政协。

如上明报文章刊登后隔了一天,中共即对外公布了新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名单,其中包括了即将随李克强一起完成一届国务院内部成员任期,但在二十大上仍然连任中央委员的王勇,而没有包括事实上已经与吴政隆完成了国务院大管家工作交班的肖捷。这就已经说明王勇已经被内定为十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之一,而肖捷在被宣布“当选”湖北省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后,证明已经被内定,或者说“建议”为十四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在肖捷之前的历任国务院秘书长从这一职务上直接转岗任二线职务者,朱镕基任总理时期的王忠禹是于二零零三年三月转任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不过他在当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排名第一,内部被宣布为党组副书记,代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兼第十届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主持全国政协常委会的日常工作。

王忠禹之后,由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转任二线职务者是温家宝时期的华建敏。此公于二零零三年三月被任命为温家宝首届内阁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之后他还担任国家行政学院院长和中央国家机关工委书记。五年任期结束后转任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此后他还兼任了中国红十字会会长。

当时的这个华建敏是众所周知的“上海帮”,从大学毕业到中央工作之前从未离开过上海半步, 一九九三年年晋升为上海市计委主任和上海市委综合经济工作委员会副书记;一九九四年进入上海市委常委,并出任上海市副市长。一九九六年被江泽民点名调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两年后晋升主任。

如此说来,温家宝担任国务院总理的第一个任期内的“大内总管”并非他温家宝的“任人唯亲”。

华建敏出生于一九四零年,故在二零零七年十月召开的中共十七大上仍符合“七上八下”的年龄标准,得以连任中央委员。也就是说,他是以当届中央委员身份由国务委员改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这与我们本篇文章现在正讨论的肖捷是一样的。所以十四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排序应该是李鸿忠(新任)、王东明(留任)、肖捷(新任),以及如下可能人选。

我们前面的文章中已经分析和介绍过,肯定不会留任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党内副委员长(不包括少数民族党干代表)有王晨、曹建明、张春贤 、沈跃跃和吉炳轩。那么新任者中除了李鸿忠和肖捷,还应该再有三人。我们过去节目中把现任湖南省委书记,已经连任了五届中央委员的张庆伟作为最有力的竞争者之一做过详细介绍。那么在假设张庆伟确实已经被“建议”的话,还应该有另外两个幸运者。笔者认为可能性较大的就是在二十大上连任中央委员之后,已经分别“当选”成湖北省及浙江省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的铁凝和万立俊。

相比较而言,此二人里铁凝的知名度要大得多,党内资格也老得多。

二零一六年,中国内地的《新京报》刊登的《10年正部级 “中国最高级别作家”铁凝如何为官》一文被竞相转载,文中介绍说:二零零六年十一月十二日,她当选中国作协主席,成为继茅盾和巴金之后的第三位作协主席。铁凝时年四十九岁,不少人觉得突然。实际上,铁凝的“从政之路”一直很顺利。

该文章介绍说,铁凝是著名画家铁扬的女儿,一九五七年九月生于北京,二十五岁凭借《没有纽扣的红衬衫》、《哦,香雪》等一系列作品,加入中国作协,二十七岁岁成为河北省文联副主席,三十九岁成为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席和中国作协副主席,直到四十九岁成为中国作协主席,铁凝一直是作协系统领导层中最年轻的成员。而且也是是第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和十八届中央委员。

担任中国作协主席以来,铁凝很好地扮演了作家、作协主席双重角色。作家陆天明曾感慨:“她在同行面前还是作家劲十足,但转头就说起与某领导谈话的事情——她时刻处在一种'分裂'的状态”。

如上文章记录的是十几年前的事情。此后,铁凝又顺利连任了十九和二十届中央委员。

二零二一年十二月中,当时还在世的中共大外宣多维新闻网刊登《结识三十年 习近平与这位著名女作家渊缘颇深 》一文,文中说: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中共总书记习近平与夫人彭丽媛一同出席,引发外界高度关注。据了解,中国文联、中国作协是两个正部级的“人民团体”,同时由作家铁凝担任主席,彭丽媛则是中国文联副主席。

该大外宣文章还特别引述香港媒体的消息源称,习近平夫妇都坐在主席台上,这在大陆的非外事场合是极为罕见的镜头,因为习本人是大会主礼嘉宾兼致词人,彭丽媛则是文联的副主席之一。

文章透露:文联主席兼作协主席铁凝,亦与习近平有缘。铁凝小习近平四岁,本姓屈,但其真名绝少人知。这位河北出身的女作家,与习一样,早年也曾下乡当过知青,十六岁就写出小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保定地区文联刊物《花山》当编辑时,去过正定县,与时任正定县县委书记的习近平结识。

笔者认为,香港媒体人很可能是在追踪了一番铁凝的早期经历之后,就把当年铁凝所在的河北保定与习近平所在的河北正定联想到了一起。事实上这两个地方不但并不接壤,而且从行政区划上根本互不隶属,当年担任保定地区文联刊物编辑的铁凝管不着隶属石家庄的正定县那一块。更何况,假如铁凝真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与习近平结识,哪还轮得到一家香港媒体晚到一年多前才“透露”出来。所以笔者认为,如果把铁凝的在中共政坛上的“入仕”经历分为前后两段的话,前一段,也就是从十六大上进入中央候补委员序列到十八大进入中央委员序列之前的那十年,与当时的地方官习近平没什么关系。

早在二零一五年,笔者即在本专栏发表过《中共党代表用选票表达对邓小平家族的强烈愤慨》,其中介绍了如下一个鲜为人知的中共官场内幕,说的是二零零二年十一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大上全部“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者,按得票数多少排在最后一名的则是江泽民第一保镖,时任中央警卫局局长由喜贵。而这位由喜贵和与他一样在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名单中排名最后几位的王洛林,陈元,邓朴方,还有知名党员女作家,现今的中国作协主席铁凝,都是从中央委员预选过程中被差额掉才进入中央候补委员候选人名单的,也就是说,我们在外界所能够肯定的中共十六大的中央委员和中央候补委员选举过程中,至少有此五人在两天之内受到了全体党代表的接连两次选票羞辱.事先,为了保证陈元,邓朴方,铁凝和王洛林在中央委员预选过程中过关,江泽民等人特别要求把他们的名字放进大会主席团名单里,以彰显他们政治身份的特殊,殊不知党代表们反而因此而更不买账。在把他们从中央委员预选过程中差额掉之后,又在中央候补委员选举过程让他们这几位都得票甚低,面子上很是难看。

当时的铁凝在党内知名,主要是因为她是一九八九年天安门六四事件后,第一个公开表态支持武力镇压的省文联主席(当时是河北文联主席)。并在此基础上升任了中国作协副主席,并被江泽民等人视为时任中国作协主席巴金的接班人。

笔者十五年前在本专栏发表的《从“铁凝现象”透视中共十七大的“党内民主选举”》一文中曾介绍,二零零六年十一月召开的中国作家协会第七次代表大会闭幕后,中国官方通讯社奉命高调宣传新当选作协主席铁凝为“中国文坛女掌门”,似乎是要刻意掩饰这位中国作协历史上继茅盾、巴金之后的第三任主席居然是在得票数倒数第一的前提下当选的事实。虽然官方新闻仍然是依“惯例”不对外公布这类“无记名投票的民主选举”中所有当选者的具体得票数字,但却已经没有办法阻止有亲身参与选举者或会议工作人员利用互联网对外透露官方新闻中没有的内容。

在这次作协第七次全代会及共同召开的文联第八次全代会上,时任中共中央九名政治局常委齐集会场开幕式热烈祝贺,党政军一把胡锦涛、政府首脑温家宝及意识形态界的最高主管李长春分别到会作“重要讲话”,但党中央如此亲切的关怀和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换取的回报居然是党中央钦定的作协主席在选举过场中连得两个倒数第一,先是在所有“当选”的全委会委员中得票倒数第一,继而又在由刚刚“当选”的全委会成员投票产生主席、副主席的过程中,得票数少于所有“当选”的副主席。

事后外界有报道说,铁凝之所以在支持率如此之低的前提下仍被坚持安排为唯一的主席候选人,就是因为他是全国九千多名作协会员中唯一的一位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其实这是一种因果倒置的分析,真正的事实是早在二零零二年下半年确定中共十六届中央委员和中央候补委员候选人推荐名单时,铁凝即已经以其第六届全国作协副主席、河北省作协主席的身份被党中央内定为作协主席的接班人选,才被安排进入十六大主席团和十六届中委预选“建议”名单的。

笔者在当年的这篇文章中还强调过:中国大陆的文联和作协,都被官方解释为“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其领导机构的产生也完全是拷贝党代会的选举形式。所以这种在作协新领导机构产生过程中出现的得票最低者当选最高职务的所谓“铁凝现象”,其实不过是以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上出现过的类似现象的投影。

当时的铁凝在作协以最低得票数被羞辱的一年后,十七大党代表们又用选票把她再次羞辱了一把。也就是二零零七年十月召开的中共十七大上,铁凝和前面介绍的邓朴方、陈元等再次进入大会主席团并再次被在中央委员预选过程中差额掉。接下来,因为邓朴方已经被内定为要在次年三月召开的十一届全国政协一次会议上“当选”副主席,而这个职务可以不是中央委员,但却万万不能由中央候补委员出任。于是,邓朴方的大名未进入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建议”名单中,而陈元和铁凝则是再来一回退而求其次,“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需要强调的是,五年前的十六大时,铁凝的官职还只是中国作家协会的专职副主席,副部长级。但在十七大召开之前,她已经是作协一把手,官至正部长级。但十七大的党代表们显然是仍然不买账。

在习近平接班胡锦涛的二零一二年十月召开的中共十八大上,铁凝与陈元的大名连续第三届被纳入大会主席团名单,然后就是铁凝终于在中央委员预选过程中过关。陈元的故事过去已经介绍过。

十八大上走顺之后,十九大和二十大上的铁凝自然不再会被党代表们为难。而且到现在为止的铁凝不但已经是连任了两届中央候补委员和三届中央委员,同时还是连任四届中国作协主席和两届中国文联主席。她也是中共建政以来第一个同时身兼文联和协作主席的人。

关于中国文联和中国作协的关系这里简单介绍一下。

后续的内容,留待下篇文章继续向听众和读者们介绍。

(本期节目由高新主持及播讲)

(文章只代表特约评论员个人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