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央行里除了它代管的国家外汇管理局,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金融稳定局。先后在这两个机构里任要职的金融高管,有的含"冤"落马,有的正风头无限。
开始本文写作之前,在网上读到的关于中国经济和金融局势的最新一则消息是《经济前景黯淡 人民币兑美元盘中跌破7.3》。具体内容不在此引述,只是想说一句中国金融形势的进一步恶化,进一步印证了我们夜话中南海上周五的文章中所做的总结:潘功胜升任中共央行行长的半个多月以来不但没有升官的喜悦,反而是如坐针毡。
笔者在去年中共二十大召开之前与一位临时出国“公干”的中共金融系统业内人士讨论易纲的留任与否时,这位仁兄介绍说,潘功胜从易纲手上接过国家外汇局局长职务之后不久,即在局内落下一个“党代表”的雅号,是因为他到任之后,中组部即给他按照国家局负责人“一正三副”的标配,给他安排了三个副局长。而这三个副局长有两个都是女性,日后又新增了一名副局长,还是女性。所以无论是主持局长办公会议还是局党组会议,主持会议的局长兼局党组书记的潘功胜便被形容成“娘子军连”的“党代表”。
众所周知,虽然毛泽东当年喊出了“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口号,但在整个中共政权的各级党政机构里,女性领导干部从来都是被当成点缀。正常情况下,无论是各级党、政领导班子,还是部门机构负责人里,正职为男性,数名副职里或全部都是男性,或是安排一名女性作为点缀。
在许多省和县两级政府里,为了应付“女性成员应占一定比例”和“应该有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上级要求,常常都是把这两方面的代表合二为一,即从“民主党派”或者“无党派人士”里选择一名女性,充任副省长或者副县长。
所以说,在整个中共政权的各级、各类党政领导机构里,各级妇联除外,即使是各级卫健委里的负责人,几乎都没有女性占多数的。更何况是国务院隶属的国家局。所以岂止是国家外汇管理局内部,就是当时的潘功胜同时也是副行长的整个央行系统里也对此“怪相”十分好奇。其中也有不少“吃味儿”的男性因此而私下抱怨国家外汇管理系统是“阴胜阳衰”。
不过呢,虽然因为手下所有副职居然大都是女性而在国家外汇管理局落下了“党代表”的雅号,当时的国家外汇管理局内部却没有人把他潘功胜类比为“洪常青”,因为革命样片戏中《红色娘子军》中扮演党代表洪常青的演员是前国母江青御选,那是相当的伟岸,与潘功胜的距离实在有点大。当然,公道地评价,这位能把中国算盘打得如同杂技表演的潘功胜从个人形象角度确实没有什么缺陷,而国家外汇管理局和央行内部有些对他不看好的员工们背地称他“潘公公”,仅仅是借了他名字里面的同音字。
也正如我们本专栏的上篇文章所总结的那样:因为他潘功胜的“升不逢时”,他仍然还在兼任的国家外汇局局长和党组书记职务很可能面临着一个无人敢接,更无人愿接的尴尬情况。
潘功胜被宣布正式接替易纲的央行行长职务之前,他手下的三个女副行长在中组部下达的任命中的排序为:郑薇、王春英、李红燕。其中郑薇的本科就是财政金融专业,硕士是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的国际金融专业。毕业后留“校”任职,担任过该部的教务处处长,并在此基础上进入了该部的在职博士生“速成班”。取得在职博士学位后,担任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已经长达7年。
王春英生于1969年,“在职读博”期间即已经担任过国家外汇管理局总经济师职务,2020年从该局收支司司长位置上升任副局长。是外汇管理局中目前比局长潘功胜本人出镜率更高者,因为身兼发言人。她曾在中国人民大学世界经济专业和日本埼玉大学攻读政策科学专业的双硕士,但从个人简历看,这两个硕士都是“在职攻读”取得的。然后就如同郑薇一样,也取得了央行研究生部的在职博士学位。
1972年生人的李红燕在整个国家外汇管理局领导层中学历最低,只取得过公共管理学的在职硕士,不过她也是中央外汇业务中心主任出身,属于标准的“业务干部”,也是国家外汇管理局最年轻的副局长。但从现有副局长排序中看,完全没有可能成为局长接班人。
除了如上三名女性副局长,唯一的男性副局长叫陆磊,当初是由央行金融稳定局局长位置上调升为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排名在郑薇之后,王春英之前。
这个出生于1970年的陆磊是易纲北大经济系的学弟,其硕士学位也是北大取得的的全日制正经硕士。。不过,他的国外学历,只是央行研究局任职期间只用一年多的时间即通过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国家发展研究中心发展经济学专业的“在职学习”取得的一个“发展经济学”硕士。
过去的近二十年里,这位陆磊除了在金融专业的高校里任职,还长期担任央行的研究局局长和金融稳定局局长。
在中共央行,分别设有金融委办公室秘书局和金融稳定局,前者是新机构,后者则是早在习近平上台之前的2003年11月就在刚刚担任银行行长不足一年的周小川的主导下成立了。当时官方对此的说法是:央行成立金融稳定局,牵头展开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证券公司关闭重组,以及当时形势比较急迫的防范和化解国内系统性金融风险工作。
央行金融稳定局的工作范畴包括了综合分析和评估系统性金融风险,提出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政策建议;评估重大金融并购活动对国家金融安全的影响并提出政策建议;承担会同有关方面研究拟订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规则和交叉性金融业务的标准、规范的工作;负责金融控股公司和交叉性金融工具的监测;承办涉及运用中央银行最终支付手段的金融企业重组方案的论证和审查工作;管理中国人民银行与金融风险处置或金融重组有关的资产;承担对因化解金融风险而使用中央银行资金机构的行为的检查监督工作,参与有关机构市场退出的清算或机构重组工作。
如此重要的机构里,曾经出现过的历任局长之一,当年从陆磊手上接棒者叫周学东。此人曾经是中共央级金融界里的“一颗闪亮的新星”,但如今已经是中共金融界高官里的“过气人物”,只是笔者在本专栏的文章里曾经提到过他一笔而受到了他“近亲“的指责,故在此围绕他的下台的前因后果讲一个被笔者”殃及“的故事。
这个周学东是学地质出身,本科中国地质大学地球化学系。这个中国地质大学就是中共前总理温家宝当年本科和研究生毕业的北京地质学院。
周学东是1967年生人,今年才56岁。强调这个是因为按照中共相关规定,副部级和副部级以下官员的退休或者退居二线的年龄都应该是60岁。
周学东1990年7月大学毕业即被分配到至地质矿产部(现国土资源部)工作,7年后被调入国务院办公厅,此后的11年时间没有具体职务对外披露,但坊间都传说他是在温家宝刚刚担任国务院副总理时即被调到身边,在温家宝办公室里默默无闻地坚持了11年半,一直干到正局级待遇。2008年开始,时任总理温家宝陆续开始给身边的主要工作人员“安排出路”。当年12月,温家宝说服了时任央行行长周小川,安排周学东入职金融系统,第一个职务是任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副局长,但被明确是享受正局级待遇。一年后,即又被调升为中国人民银行条法司司长。
接下来的几年里,周学东又陆续改任央行南京分行党委副书记(书记)、行长兼国家外汇管理局江苏省分局局长;央行营业管理部党委书记、主任兼国家外汇管理局北京外汇管理部主任。2017年10月改任同级但位置更为重要的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局长,继而又是在51岁的时候集央行办公厅主任、金融稳定局局长 和央行新闻发言人于一身,足见其在当时的央行是多么的炙手可热。
而就在央行内部有不少人挖苦周学东与周小川是所谓“本家”,认为周小川似有培养周学东接班之意,周学东却在连个央行副行长都没有提上去的时候,就于2020年08月被中组部任命为国家开发银行总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当时的中国大陆境内众多媒体均对此十分关注,纷纷报道“国开行迎来新任(最年轻的)副行长!央行新闻发言人周学东已走马上任“。另外,一篇《从央行办公厅走出来的金融高管们 》的综合报道文章,也对他周学东寄予期许。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此时的国家开发银行,已经从陈元任一把手时期的正部级降为副部级,副行长只是正司局级。
笔者过去对这个周学东没有太多关注,所写文章里只有一篇提到过他的名字,即两年前发表于本专栏的《陈元的“自留地” 腐败重灾区 国开行的贪官知多少?》。当时,中共当局宣布了国家开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何兴祥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受此消息启发,笔者在文中写道:在被查前一个月,何兴祥还参加了国开行2021年年中党建和经营工作会。会议的出席者还有该行党委书记、董事长赵欢,党委副书记、行长欧阳卫民,党委委员、副行长周清玉,党委委员、副行长何兴祥,党委委员、驻开发银行纪检监察组组长宋先平,党委委员、副行长周学东,副行长张辉,以及党委委员刘进等 。他们中在今后一段时间里有哪位甚至哪几位还会步何副行长的后尘,笔者暂时还不能说出其具体的名字,但中共当局对国开行系统从总行到分行再到支行的所谓“反腐打虎永远在路上”是肯定的。
这些被笔者两年前的这篇文章里点到的人群里,有的还会在笔者日后的文章中涉及,至于这位周学东,是最先应了笔者“乌鸦嘴”的“祸及”,在笔者如上文章发表的两个多月后即被国开行的公开网站上把名字隐去,其在国开行最后一次露面的时间是2021年11月13日出席国开行关于十九届六中全会的“学习”会议。当月30日开始“再不见踪影“。
当时的中国境内媒体在报导周学东个人资料被国开行网站“消失“一事时,都提到他在央行任职期间曾担任包商银行接管组组长。而包商银行是肖建华”明天系“旗下最重要资产,于2019年5月被央行、银保监会派出接管组联合接管。接管组副组长是时任银保监会四川监管局副局长李国荣。此公于2021年7月落马,官方公开报道指称他指其在包商银行接管组任职以来,利用风险处置权力大肆敛财。而周学东的“消失”与此明显有关。
接下来的一年半左右时间里,这位周学东被人间蒸发,国开行内宣布过他被免去副行长和党委委员的中组部“通知”,从此国开行的人都再没有见过他。无疑是开始了他的被审查阶段。只不过没有被公开宣布接受“调查”,为日后能够“说清楚”的平安降落埋下了伏笔。
果然中纪委和国家监委对他周学东手下留情,最终给了他一个免予处分,调离关键岗位的审查结论。
今年7月8日,在“2023青岛·中国财富论坛”上,周学东终于被 允许以央行研究局巡视员身份公开露了一小脸。
而在此之前笔者早就知道周学东被结束审查之前即已经被当时尚未离任的易纲安排回到央行“老家”,给了他一个央行研究局巡视员的位置,缘因在一次波士顿朋友聚会之后。席间一个从未谋面的“西岸来的老总”突然指着笔者说了一句:我早就知道你。你们这些人在外面乱写,说是揭露贪官,但是总在殃及无辜……”。
为了避免餐桌上的尴尬,桌上的其他友人们以一句“莫谈国事”把话题转至其他。席罢笔者想问个究竟,那人却拂袖而去。好在有一位刚刚从内地出来探亲的朋友当即回答了笔者疑问,却原来席间那位发难者是周学东曾经的同事,辞去公职“下海”之后即一半时间驻美,一时间居中,因为从事的是“美中贸易”。
笔者这才想起两年前的文章中曾经提到过周学东一笔。这个周学东是否“无辜”另论,但肯定不是被笔者的“乱写”所殃及。
需要强调的是,像周学东,以及前面介绍的陆磊等人那样曾经担任过央行金融稳定局局长的人群里,眼下最可能有继续上升前景,而且在易纲等一代人退位之后的目前中共央级金融机构里最称上具备国际金融背景者,是除了担任过央行金融稳定局局长,也曾和陆磊一样担任过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的现任央行副行长的宜昌能。详细的介绍,留待本专栏的下篇文章继续。
(本期节目由高新主持及播讲)
(文章只代表特约评论员个人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