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夜话中南海:待提拔为副国级的习近平政法宠臣

0:00 / 0:00

我们在本专栏的上期节目中向听众们介绍了,今年3月底,应勇被宣布不再担任湖北省委书记后,即没有在6月召开的湖北省党代会上被安排“当选”二十大代表。他离开湖北进京后的第一个工作单位 -- 全国人大,也没有安排他在中央和国家机关系统里进入二十大代表名单。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不能“当选”二十大中央委员。 在过去的几届中共全国党代会上,新“当选”的中央委员或者中央候补委员居然连党代表都不是的情况都有发生。

五年前的十九届中央委员名单出炉后,即有中共官媒的微信公众号透露了204名中有3名不是十九大代表。而 2012年11月选出的205名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中,有5人不是十八大党代表;2007年10月21日公布的204名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中,非十七大党代表的有11人。他们中间大部分是军方代表。具体的名单这里不一一列出,有兴趣的读者和听众可以上网查对,输入“不是党代表也能当选中央委员”几个字,即可查得到完整信息。

依照惯例,一般都是大约10月至11月份召开的中共全国党代会的召开当年4月至6月,全国各地及中央机关和军方的党代表名单即陆续出炉。而“两委”(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委检查委员会)候选人的所谓“预备人选建议名单”,是要在9月份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才“审议通过”的。

十九大的召开时间是2017年10月18日 -- 10月24日。按照中共相关媒体在5年前,中共十九大闭幕之后的追踪报道,此前的2017年9月25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研究提出“两委”候选人预备人选建议名单。9月29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两委”候选人预备人选建议名单,并决定提交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

依此类推,也许二十大的“两委”候选人“预备人选建议名单”的被“审议通过”的时间,还不是在今天刚刚开过的截止目前的最新一次政治局会议上,而是要等到本月底,或者说下月上旬的十九届七中全会召开的前几天的政治局会议上。而这个名单上是否还会包括现任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的李克强、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5人中的哪一个或者哪几个,将是我们后几期节目的内容之一。本次节目中继续讨论的应勇,毫无疑问是要被包括其中的。正如我们本专栏的上期节目内容中所说,即使他应勇最终也没有能够成为下届中央政法委书记的候选人,那下届最高检察院院长候选人不进中委也是不能想象的。

而在今年3月底即已经被宣布“因年龄原因不再担任湖北省委书记”,次月即又被宣布出任全国人大下设的专门委员会的虚拟副职,继而又连个二十大的党代表都没有被安排之后,无论党内党外、国内国外,人人都确信已经“退居二线”的应勇,今却又赶在二十大召开前夜被匆匆宣布为最高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一级大法官,并明确宣布排名在已经担任了两年时间的第一副检察长童建明之前。一个很明显的目的就是提醒全党,特别是要提醒所有二十大党代表们:应勇必须在二十大上连任中央委员。

自中共政权1995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确立检察官等级制度后,除了先后产生的张思卿、韩杼滨、贾春旺、曹建明、张军5位首席大检察官外,在应勇之前按时间顺序先后产生的一级大检察官 胡泽君邱学强、李晓峰、 童建明、程东方等5人中,前两人都是在担任最高检察院"主持日常工作的正部长级"副检察长、党组副书记和一级大检察官之后,被"当选"中央委员的。至于李晓峰和程东方是军方代表另论,童建明因为是十九大召开的三年多之后从最高检副才成为一级大检察官,所以被安排进中委也得等到二十大才行。

换句话说,假如最后“当选”的二十大中委名单中没有应勇的大名,那百分之百是“党内民主事故”的结果,而不可能是他应勇的名字根本就没有出现在以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名义,向二十大大会主席团提交的中央委员“预备人选建议名单”中。

回顾中共十九大召开的前一天,即5年前的2017年10月17日,中共当局指定的十九大新闻发言人回答记者提问的内容之一是:我们发现过去几届中共党代会选举差额比例都是在稳步上升,包括十六大的时候,中央委员的差额比例是5.1%,十七大是8.3%,十八大是9.3%。请问这次十九大的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和中纪委委员的选举差额比例会是多少?您如何评价这个数据?

回答是: 中共党章规定,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实行差额选举。按照这一规定,十九届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的选举实行差额选举,具体差额比例、选举程序,将由大会主席团表决通过的选举办法做出具体规定。

日后,中共新华社奉命对外宣布说:十九届“两委”预选差额比例均多于8%。至于下月召开的二十大上,肯定是要继续效法的中央委员和中央候补委员的“选举”整个过程,简单归纳一下就是:大会先产生一个“主席团”,主席团把十八届中央政治局提出的“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候选人预备人选建议名单”进行“认真酝酿”,之后予以“通过”。接下来的一步是,以大会主席团名义将这份名单下发给各代表团“酝酿”,“酝酿”完之后,便进入“预选”流程。

这个所谓的“预选”不是在全体大会上,而是由各代表团分别进行。当时十九大各代表团接到的指令就是,先从224名中央委员候选人预备人选名单“差额”掉20人。那么代表们应该把其中的哪20个人“差额”掉呢?这个所谓的“酝酿”的过程,事实上就是由本身就是大会主席团成员之一的各代表团的负责人,向本团党代表们“答疑解惑”的过程。

正常情况下,名单上的在任而且肯定是要连任的党和国家领导人自然不应该被差额掉。已经在任的地方省一级党、政一把手,中央和国家机关部委的正职领导人,也不应该被差额掉。于是,名单上的一些大型国企的负责人自然就成了垫背的了。

与此同时,党代表们可能也会疑惑,为什么个别地方省级党、政副职,或者中央和国家机关并没有被宣布为“正部长级”的副职领导人的名字,也会名列中央委员候选人名单上?于是,代表团负责人就会做出具体解释。

比如十九大召开时,当时的公安部长暂时还是准备进入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并接任中央政法委书记职务的郭声琨,其手下的三名时任副部长傅政华、黄明以及王小洪均名列中委候选人名单。而且其中在部领导班子中排名第四,在所有7名副部长中排名第三的王小洪当时还身兼北京市副市长和市公安局长,仍然还是副省部级待遇。

据笔者日后听说过的消息,在十九届中委“预选”过程中,无论是中央和国家机关代表团还是地方的代表团里,在“酝酿”过程中都对这一安排,特别是对其中的王小洪提出质疑。而各代表团负责人的统一回答口径就是,已经是正部长级的傅政华和黄明都是拟任其他国家行政机关正职负责人,王小洪则是拟接替傅政华的公安部常务副部长位置。

于是,王小洪和傅政华、黄明一起,都顺利通过了“预选”。

而“预选”完了之后,大会主席团就会把各代表团的“预选结果”汇总;“酝酿”之后,出台一份“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中央纪委委员候选人名单”。而这份名单就已经是“等额”,而不是“差额”了。

接下来,便是召开全体大会,进行所谓的“正式选举”。而这个“正式选举”就已经是百分之百的“民主过场”了。

回顾完十九大中委的产生过程,我们不妨想像一下下个月进行的二十大中委产生过程中的某一幕。那就是,如果会有“好事”的党代表在自己代表团的“酝酿”过程中发问:为什么最高检察院会有两名副职领导人 -- 应勇和童建明同时进入中央委员候选人名单,而最高法院只有一名副院长贺荣在名单里?代表团负责人的回答,要么是应勇是下届最高检察院长候选人,要么是应勇拟任其他副国级职务 -- 比如,中央政治局委员兼中央政法委书记。

而假设应勇没有被在二十大之后安排为最高检察院一把手继任人,而是“另谋高就”,现任一级大法院、分管常务工作的副院长童建明也没有接任院长的可能性。不仅仅是因为他资历尚浅,更重要的是最高检察长这一副国级职务从副检察长中就地晋升的道路,早已经被堵死了。

回顾以往,从1993年至1998年期间担任中共政权第八任最高检察长的张思卿,是从副检察和位置上升上来的;然后就是江泽民从铁道部长位置上调任上去的“外行领导内行”的代表人物韩杼滨,担任了第九任检察长。

接下来的第十任是先后担任了长达17年时间的国安部长和公安部长的贾春旺;第十一和第十二任则是江泽民在位时,从华东政法学院院长提拔至最高法院副院长的曹建明。他升至最高检察长之前,已经是最高法院的正部长级副院长、一级大法官。接替他曹建明的现任最高检察长张军,曾经也是担任过最高法院的正部长级副院长、一级大法院,不过升任最高检察长之前已经先后担任过中纪委副书记和司法部长。

今年6月13日,笔者曾在本专栏发表《沈德咏是因晋升无望愤而辞职惹毛习近平》一文。文中介绍了也正是因为(前国务院副秘书长兼中央政法委秘书长的)汪永清与孟建柱和郭声琨之间默契配合了太长时间,再加上当时被王歧山推荐为中纪委常务副书记接班人选的张军,被习近平换成了自己的上海亲信杨晓渡,曾经在中纪委配合王歧山“打虎”有功的张军退而成为最高检察长接班人选。所以才导致了孟建柱退休之前,关于安排汪永清接任最高检察长的动议也被他习近平否定……。

中纪委常务副书记和最高检察长虽然都是副国级,但前者是中央政治局委员兼书记处书记,政治地位和实际权力都不在一个等级上。

那么,五年时间过去了,杨晓渡因为年龄原因不可能在二十大留任的前提下,1956年出生、仍属“适龄”的张军是否会接替杨晓渡的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兼中纪委常务副书记的职务呢?笔者注意到,外界已经有文章预测这一可能性。而依他张军这五年时间的政治表现,笔者也认为不排除有这种可能。

关于张军令习近平十分满意的政治表现内容,不是一两句话就可以概括,不妨留待下期节目详述。本文的最后一部分先排列一下张军,以及习近平很有可能在二十大及二十大之后的中共十四届全国人大上,予以重用的几大政法系的,现在只是正部级的宠臣们,已经接管和将要接管的几项副国级要职。

如果二十大上不会对政治局常委会进行扩编,不会把中央政法委恢复为正国级的话,那么按照现行体制,中共中央一级的政法系统和中央纪委(中央监察)系统 -- 简称法、纪系统,一共有五个副国级位置,依序是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兼中央政法委书记,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兼中纪委书记和中央监察委主任,国务院国务委员兼公安部长,最高检察长,最高法院院长。

目前已经是最高法院院长的周强到明年3月即任满两届,大概率是和五年前的卸任最高检察长曹建明一样,转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十年的媳妇熬成婆,“入局”并出任中央政法委一把手的可能性和转任最高检察长的可能性同样存在,但可能性有多大?值得怀疑!

在假设周强只有“退居二线”一条出路的前提下,那么如上列举出的中央法、纪系统的五大副国级职务,大概率是被习近平分别安排给现任最高检察长张军、暂任副检察长应勇、新任公安部长王小洪、现任政法委秘书长陈一新、现任司法部长唐一军和现任国家安全部长陈文清。

如果单纯是从政治犒赏的角度出发,为了腾出更多副国级位置提拔自己的正部级政治亲信,那么张军既然已经是副国级了,何不打发他到全国人大或者全国政协,即可多腾出一个副国级实权职位让多一位宠臣受惠?在此前提下,如上法、纪系统的五大副国级要职正好够分。排排座,吃果果,人人有份。详细和具体的分析内容,留待下篇文章继续。

(本期节目由高新主持及播讲)

(文章只代表特约评论员个人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