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专栏的上篇文章《李锐先生一席谈(二)》中,笔者已经向读者和听众们介绍了其实陈云所说的“我们的子弟”是泛指中共“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后代,其中包括了李鹏也还有江泽民这样的烈士后代。
李锐先生认为,赵紫阳被老人们决定继任总书记后,之所以比来比去,最后能够选中李鹏接替总理职务,还是因为陈云和邓小平双方在这个人选上都没有意见,邓小平之所以同意李鹏上,说到底还是因为他和陈云一样,也感觉自己的子弟自己放心。
中共十四大上江泽民和李鹏都成功保住了各自的席位,邓小平安排朱镕基进常委替换姚依林,成为主持经济工作的副总理,身为国务院总理的李鹏却事实上不再管经济,只有邓小平才会作出这种奇怪的人事安排。因为李鹏已经因为“六四”成了“政治风向标”,所以表面上的二把手位置一定要让他继续坐着。但是,八届人大的代表中却有很多人不体谅邓小平的“苦衷”。
一九九三年三月中共八届全国人大开过后不久,虽然能够连任总理,但却在无记名投票选举过程中丢失了三百多票的李鹏突然告病,中共外交部和全国人大对外发言人的公开说法是李鹏因患“重感冒”告假休息。
李锐认为:中共八届人大之后,李鹏的身体每况愈下同他的情绪有密切关系。李锐说:八届人大以后,李鹏的情绪确实非常之坏,原因就是他当选少了三百多票。虽然这三百多票与总票数比起来百分比并不高,但每一个人,包括李鹏本人都懂得,因为中共的全国人大代表绝大多总都还是“听话”型的,没有自己的政治主见。所以,李鹏少的三百多张票已经足可以说明所有参加投票选举的八届人大代表中那些还多少敢於坚持一下自己独立意见和主张的人恐怕是多数都投了李鹏的反对票或弃权票。
李锐先生认为,外界关于中共政权有可能借李鹏生病之机公开对外宣布朱镕基为国务院“代总理”,进而再让李鹏体面退休的说法,百分之百是主观臆测。外界关于在十四大上为江泽民“隔代”指定了总书记接班人的说法不错,但只说了其一,未说其二,其实在十四大上还“隔代”指定了国务院总理接班人选。让李鹏任满两个整届的国务院总理职务再退休或换轨道,是按照宪法中的相关规定行事,届时把国务院总理职务再交给朱镕基,外面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讨论到朱镕基时,李锐先生表示,外面关于李瑞环也被老人们讨论过能否胜任总理职务的说法,可能有点影,但持否定意见的人都是说李瑞环不懂经济,邓小平对这一点是认同的。而在考虑安排朱镕基进中央时,邓小平最欣赏的就是他懂经济这一点。邓小平认为他比江泽民、邹家华和李鹏、李铁映等人都强,关键在於前四人只懂技术,经济上至多是一知半解,而朱则是六十多岁的人里,真正懂经济的不可多得的人才。
当时海外曾有报道说:朱镕基刚刚调到国务院工作时,陈云要他陪自己去上海,并向他表示提拔朱镕基进国务院当副总理是自己点的将。
就此问李锐先生,李锐说上海是陈云的大本营,邓小平对上海的人事说了算都是八九“六四”事件之后的事情了,而在此之前,中央安排朱镕基到上海当市长,是不是陈云点的将不好说,但陈云肯定是非常赞同的。
笔者给李锐看了当时已经发表的介绍朱镕基的文章,特别向李锐先生介绍了朱镕基与陈云长公子陈元的特别关系。
一九七八年马洪奉命组建社科院工经所并出任社科院副院长兼工经所长后,立刻将已经在石油部工作的朱镕基重新招回自己门下,委以该所的第一个研究室工业经济研究室的主任职务。与此同时,陈云长子、“文革”中从清华大学自动化专业毕业的陈元成为该所招收的首批硕士研究生之一。一九五七年被打成右派之后也被宣布开除党籍的朱镕基正是在马洪和陈元等人组成的工经所党支部内被宣布恢复党籍的。
在工经所期间,朱镕基以研究生导师和清华学长的身份与陈元之间建立了良好的私人情谊,陈云当时身体状况还好,时常会让陈元通知马洪等党内经济专家上门或清谈,或讨论具体经济政策,而马洪每次都会带朱镕基同去。朱镕基到经委工作之后,也仍然还是陈云和陈元父子的常客之一,当时的陈云对国务院经贸系统的情况了解,朱镕基的情况反映一直都被陈云认为是言简意赅,说得明白。
一九九一年朱镕基被从上海市委书记位置上调任国务院副总理之后,海内海外人人都相信就是邓小平拍板的结果。话是不错,但当时在邓小平在自己已经于党内“沉痛承认”胡耀邦和赵紫阳两任接班人都选错了,本人因为把党中央军委主席职务已经在一九八九年十一月份交给了江泽民并因此被中共官方媒体公开对外宣布“完全退休”的前提下,怎么可能在不征得当时还是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的陈云的同意就擅自任命一个国务院分管经济工作的副总理,要知道当时被朱镕基顶替工作的姚依林一直都是陈云幕后掌控国家经济命脉的第一代理人,仅因此,如果邓小平当时提名的不是一个让陈云中意的国务院经济副总理人选,是不可能最终进入任命程序的。
李锐先生表示:陈云其人有一大特点就是爱才,尤其因为自己是搞经济的,所以对真正懂经济的理论人才尤其偏好,朱镕基在陈云那里肯定是沾了这个光。
另外一点,李锐先生说,你的“太子党”书和文章只介绍了马洪,朱镕基和陈元的关系,没有特别分析马洪和朱镕基都是受益于宋平。
李锐先生说,他们这几个人都是高岗当年从东北局带到国务院的,后来马洪倒了霉,接着朱镕基也当了右派,但宋平被陈云安排出掌中组部之后,他们的好日子也就来了。
李锐说,按照正常程序,十三大召开后朱镕基被安排到上海工作,一定是要由当时的中组部长亲自谈话的。十三大上的人事安排表面上看是邓小平的布局,特别是赵紫阳正式当了总书记,等于是陈云和李先念对邓小平的屈从。但是,党内组织大权完全被陈云一派夺了回去。因为陈云的建议,接替中组部长职务的宋平被安排为十三届政治局委员却不进书记处,目的就是要让赵紫阳过问不着,直接向陈云领导的中顾委负责。
李锐先生说,你们在外面对宋平这个人要好好研究研究,我们刚说了小平同志在十四大上隔代指定了一个总书记接班人,一个总理接班人,而这两个接班人说到底都是宋平的“门生”,一个是五十年代初从东北带出来的,一个是八十年代初从西北提拔上来的。足见宋平对中国当代政坛的影响力是多么的重要。
说完邓小平分别“隔代”指定了党总书记和总理接班人选之后,笔者又向李锐先生问起邓小平是否已经预感自己来日无多?
笔者当时向李锐先生介绍了邓小平身体健康状况已经不是很好的两个细节,其一是邓小平九一九九零年即终止了过去已经坚持了十年的参加首都义务植树的活动。二是当时的中共中央电视台的一位专门负责跟踪报道中共要人行动的摄像记者对笔者回忆过的,一九八九年五月邓小平宴请苏联党总书记戈尔巴乔夫时,持筷子的右手抖得历害,记者们拍下的实况录相中有一个邓小平用筷子夹菜掉到桌子上的镜头,但在编发电视新闻时,上面下令将这个镜头去掉了。
李锐先生说,手抖、耳聋的问题是小平同志的老毛病,很早就有医生劝邓小平戒烟戒酒,因为中医认为手抖同邓小平大量吸烟和喝酒海量有直接关系。
至于邓小平有手抖的毛病,是不是因为已经是“巴金森症”的前期症状,李锐先生说人老了对这个病尤其敏感,所以党内老人们一起谈论邓小平时,也有这种说法,邓小平南巡虽然讲了好多话,但从照片上看,面部表情有点硬,让人担心。
李锐先生说,早期巴金森症也是可以诊断出来的,但小平同志的医疗诊断结果是传达不到我们这一级的。
(文章只代表特约评论员个人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