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陈奎德
座谈人:王康先生,中国独立学人
在近代中国,相当长的一段时期,特别是五四之后,人们有一种似乎不言而喻的观念,即认为,中华文明的主流,特别是儒家,与西方文明格格不入,认为儒家是特别抵制西方的主流——自由主义的。而当下中国大陆的一批政治新儒家,特别强调这一点,认定东方西方水火不容。
实际上,这并不符合事实。
一、从华盛顿纪念碑下的一块中文石碑谈起
1848年7月4日,华盛顿特区为华盛顿纪念塔奠基,并向各州、各国征集纪念物,在来华美国传教士帮助下,浙江宁波府向美国赠送了一块石碑,就在纪念塔底座的墙壁上,上面写着:
“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骎骎乎三代之遗意。其治国崇让善俗,不尚武功,亦迥与诸国异。余尝见其画像,气貌雄毅绝伦。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
这段碑文的作者,就是曾任福建巡抚的徐继畲,出自他的著作《瀛寰志略》十卷本,相当全面地介绍了西方的风土人情及政治制度等。 150年后,美国总统克林顿专门谈到了这段历史佳话。
在近代中国,谁先引进了自由民主等现代普世价值?追本溯源地考究起来,下面的人物是不能不提的,而他们在中国,一般是被划入儒家或同情儒家的思想光谱的:
徐继畲、王韬、严复、冯桂芬、马建忠、郑观应、郭嵩焘、张树声、薛福成、康有为、梁启超、陈宝琛、谭嗣同、蔡元培、胡适、陈寅恪、吴宓、梅光迪、梁漱溟、唐君毅、牟宗三、张君劢、徐复观……
上述人物,在大转变时代,有些是文化激进主义者,有些是文化保守主义者,但从早期思想底色看,都是儒家或亲儒家的,他们是中国直面世界、引进世界主流价值、促成中西交流的先驱。
二、几位儒门学者对西方的看法
1、相当一批早期的儒门人物,带着他们的大同和“三代”理想去看西方,发现西方正符合三代的理想。
像徐继畲说:惟西方尚“得三代之遗意”。像薛福成,他就认为英美是中国三代以上才有的那种社会。康有为认为三代以上我们中国的制度是民主的,他把民主两个字用在夏商周三代以上的尧舜时代,那个时代不是靠世袭的,是禅让制,是传贤人的。谁做的最好,我们就选哪个人做领袖等等。
2、三千年未有之变局所导致的精神后果
关于王韬
王韬(1828年11月10日-1897年5月24日),作为中国近代最早的改良派思想家、政论家和新闻记者,王韬早年的新约译本被称为《圣经》的"代表译本",他本人于1854年8月26日受洗成为基督徒。王韬在墨海书馆工作十三年,还先后和伟烈亚力、艾约瑟等传教士,翻译出版《华英通商事略》、《重学浅说》、《光学图说》、《西国天学源流》等书,为西学东渐作出了贡献。
在此期间,王韬还兼任香港《华字日报》主笔,这是他从事华文新闻事业的开端。
1870年春理雅各和王韬完成了《诗经》、《易经》、《礼记》等中国经典的翻译。王韬旅居苏格兰期间,应用西方天文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日食纪录,着有《春秋日食辨正》、《春秋朔闰至日考》等天文学著作。
王韬自任主笔十年之久,在《回圈日报》上发表八百余篇政论,鼓吹中国必须变法,兴办铁路、造船、纺织等工业以自强。王韬发表在《回圈日报》的政论,短小精悍,每篇千字左右,切中时弊,被认为是中国新闻界政论体的创造人。
1875年王韬发表了著名的《变法自强上》、《变法自强中》、《变法自强下》三篇政论,在中国历史上首次提出"变法"的口号。比如说英国的法庭不许用酷刑进行刑讯逼供获得证词,这一点王韬(就是和理雅各一起翻译中国古典《十三经》的著名思想家,1997年去世)认为也是三代以上才能看得到(三代以后就没有了)的理想世界。
关于严复
在近代中国,从思想理念上引入自由主义,首功当推严复。自由主义的三部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原富》(Wealth of Nations)和约翰.密尔(John Stuart Mill)的《论自由》(On Liberty)(严复把书名译为《群己权界论》)和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严复译书名为《法意》)都是通过严复的翻译进入中国的。仅此一端,严复先生即可流芳百世了。
严复(1854~1921)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原名宗光,字又陵,1871年(同治十年)毕业于福州船政学堂。 1877年(光绪三年)派赴英国格林尼治海军大学学习,其间广泛接触西方的自然科学和社会政治学说。 1879年回国,次年任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后升任总办。甲午战败后,严复破门而出,发表了《论世变之亟》、《原强》、《辟韩》、《救亡决论》等震动一时的文章,导入自由观念,批判君主专制理论。
此后,他的前述翻译著作,产生了更大的影响乃至风潮,以致严复成为中国自由主义最早的系统盗火者。
从中国思想史的角度,严复的主要贡献有二:第一,他首次把“自由”的有无作为判别中西文明差异的核心价值;第二,他在中国引入了“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基本观念,使所谓“优胜劣败,适者生存”成为风行天下的近代中国思潮。
从中国制度设计的角度,严复是从理论上阐明“君主立宪”,并在中国宣导“君主立宪”的政治理论家。这一主张,贯彻了他生命的始终。
关于唐君毅、牟宗三、张君劢、徐复观的基本主张
《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
表述心性义理 发挥外王大义 疏导中国哲学 消纳西方哲学 会通中西哲学 疏导中西哲学会通的道路
三、“王道”与“霸道”,“仁政”与“暴政”,“ 三代之治”与“秦制”,“反西之儒”与“反法之儒”
中国文化内部的分野相当根本
儒家内部的分野亦相当重大
关于毛氏“儒法之争”在当代的一丝反响
(网编: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