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昕事件与北大

0:00 / 0:00

主持人:陈奎德
座谈人:胡平先生: 《北京之春》荣誉主编

一、 岳昕事件

1) 背景及缘起:

北大毕业生李悠悠在网上刊文,实名举报时任北大中文系教授沈 阳性侵其闺蜜高岩。4月7日,北大数院大四学生邓宇昊公开申明,要就1998年高岩事件向北大申请对事件相关教师沈阳进行处理的校务信息公开。4月9日,岳昕等八名北大学生,向学校申请公布当年校方调查事件的细节,为此多次遭老师、领导约谈。4月23日凌晨,校方联络岳昕母亲闯入宿舍将她带回,据岳昕称,校方向其母歪曲事实,导致其母情绪崩溃,母女关系近乎破裂。

岳昕的公开信说:“学校在联系母亲时歪曲事实,导致母亲受到过度惊吓、情绪崩溃。因为学校强行无理介入,我和母亲关系几乎破裂。二十年孺慕情深,我爱我的母亲。面对她的嚎啕痛苦、自扇耳光、下跪请求、以自杀相胁,我的内心在滴血。在她的哀求下我只能暂时回到家中。”

“但原则面前退无可退,妥协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我别无他法,只有写下这篇声明,陈述原委。”

2)发展——'两个北大'之间的斗争。"
声援岳昕的大字报:
23日晚间,北大校园一个信息公开栏上贴出大字报——《声援勇士岳昕》。文中称,"我们这些匿名者,敬佩岳同学具名上书的勇气,更钦佩她临事不惧的正气,而有司诸公,你们究竟在怕什么?岳同学最怕的是,对不起百廿年前的五四先辈,毁了精神上的校庆,而你们最怕的是'出乱子',毁了作为政绩的校庆,我们于是想问,这到底是谁和谁的斗争?这是'两个北大'之间的斗争。"
存在哪两个北大?

二、 岳昕其人

1) 简况:
岳昕,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本科2014级学生,主修印度尼西亚语,经常在公众号撰文及投书媒体,一年多前,她在个人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文章《自我审视 | 一个北大既得利益者的自述》曾在网上引发讨论。从《自述》看,岳昕具有十分难得的反省精神和反思能力。

文中她称,自己生于一个标准意义上的北京中产阶层家庭,“在我截至目前的短短二十年人生里,人生的每一大跨步都充满了极端的幸运。

但她把这一切都归于社会结构性不公的结果。

岳昕在《自述》文章最后称,“我实在没有理由不向前走;我实在没有理由仅为自己而向前走。”

2) 在这次事件中岳昕的两封公开信:
第一封信讲述了事件情况,她说,她是4月9日早上向北京大学递交「信息公开申请表」的8名到场同学之一,但之后她就遭到校方不断的约谈施压,多次提到「能否顺利毕业」、「要直接联系家长」等。

第二封信她详细叙述了“那天夜里到底发生了什么,约谈中学院在哪些方面的表述与事实有出入,这一周以来我经历了怎样的心理斗争,为何决定继续站出来。” 最后她说:“爱北大不复杂,就是去管北大的事;北大精神也很简单,就是突破社会冷感与原子化处境,为最被压迫也最有力量的群体积极发声、认真争取的精神。这样的爱,这样的精神,也绝不应仅仅属于北大,属于北大人。“

三、 北大校友的公开信

一群北大校友近日也发出公开信声援。

这封致北京大学的公开信于4月25日开始在网上流传,当前已有约100名北大及其他大学的校友参与连署

连署的目的就是要支持岳昕,「让正义的声音突破封锁」。

信件开头称「我们是北京大学校友,最近发生的『岳昕事件』令我们震惊和不安」。信中要求校方回应外界关注,公开20年前疑似因教授沈阳性侵导致女学生高岩自杀的相关信息。

公开信还要求,校方应向申请信息公开的岳昕等几名同学道歉,承诺今后不会打击报复申请信息公开的同学,确保他们能正常毕业。

公开信说,「实利主义和利己主义盛行的时代,岳昕等同学展示了新一代北大人的社会责任担当意识,是北大学子的骄傲,本应得到鼓励。」

公开信批评,校方的施压不但违背了信息公开条例赋予公民的合法权益,也损害了北大的形象。
北大外普通话学院学生岳昕日前发出一篇致北大同学与老师的公开信,在网上传播。

岳昕还说,校方向她的母亲歪曲事实,导致其母情绪崩溃,母女关系近乎破裂。

岳昕的遭遇披露后,23日晚间,北大出现声援的海报,署名「湖底群魂」。但大字报在数小时内就被保安人员撕去。

鲁难认为,北大对岳昕的约谈、找家长等打压行为,是「把崇尚自由精神的大学变成官衙门,把学生当维稳对象,把校园当洗脑阵地。」

连署者之一、北大88级研究生校友曹嘉和说,当政治纪律与法律冲突、不正义与良知冲突的时候,「良知的力量不可违逆」;若不能用依法治国的素养来处理社会矛盾,这个矛盾有可能会进一步加深。

四、 真北大 vs. 被阉割的北大

1)真北大道统: 从蔡元培到胡适 从林昭到岳昕……

3) 被阉割的北大:1949之后的党化教育,犬儒化知识界 (文革时期为其巅峰)「把崇尚自由精神的大学变成官衙门,把学生当维稳对象,把校园当洗脑阵地。」党化北大已经内定此事件为学潮性质的政治运动,透露出杀气腾腾的镇压意向。
4) 但北大的道统仍时隐时现:1957年"5.19"事件—林昭— 1980年北大竞选,就校长而言,亦不乏马寅初校长、丁石孙校长有担当者。

网编: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