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谈人:封从德博士,1989年北京学运领袖,《六四档桉》主持人( 510-770-4454)
一、台湾解严30年:历史的脉络
1)何谓台湾的戒严与解严令?
中华民国台湾省政府主席兼台湾省警备总司令陈诚于1949年5月19日颁佈的戒严令,宣告自同年5月20日零时(中原标准时间)起在台湾省全境实施戒严,至1987年由总统蒋经国宣佈同年7月15日解严为止,共持续38年又56天。此戒严令颁布时的台湾省辖区包含台湾本岛与周边附属岛屿、以及澎湖群岛。
2)彪炳春秋的台湾解严
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在内战中失败,撤退到台湾。中共军队及其间谍的侵害迫在眉睫,风雨飘摇,形势危急,政府遂于5月19日颁布戒严令。
1987年7月14日,台湾中华民国蒋经国总统突然发佈命令,宣告台湾地区,包括台湾本岛和澎湖地区,自7月15日零时起解除戒严,该命令的核心为解除党禁、报禁,即正式承认反对党存在的合法性,正式承诺民间可以独立创办各类媒体,实现真正的新闻自由,从而结束了国民党赴台38年来对台岛一直实行戒严的历史。这是台湾政治史上划时代的一步。从此,台湾的政治流程结束了威权时代,回归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正式跨入宪政轨道。
专制统治者自行放弃绝对垄断的权力,投身于胜负不确定的政党竞争中,置身于独立媒体的自由揭露和批评中,这是在世界政治史上罕见的事件,是现代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3)何以发生?
时移世易
到了七十年代初,美国尼克森政府为抗击最大的威胁苏联帝国,突然与北京联手,此举引发国际政治连锁反应。鉴于地缘政治中冷酷的现实主义,也鉴于西方民主国家早已不满蒋氏在台的威权统治,于是,台湾的中华民国于1972年失去联合国席位,西方各主要大国在外交上也纷纷离台而去。虽然台湾有耀眼的经济起飞,但国府仍突然成为风雨飘摇中的「亚细亚孤儿」,面临极其严峻险恶的外交内政情势。
有鉴于此,国民党为维持台湾在国际社会的生存和尊严,必须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心。而起死回生之惟一生路是:迅速奠立自己的政治正当性基地:民主化与本土化;以民主的象徵符号,作为与大陆共产极权统治相对比、相区隔的标志,从而在根本上确立其统治合法性。以此赢得国际社会的同情,获得国内民众的支援。因此,走向民主化与本土化,成了台湾赢得国际善意渡过生存危机的最大政治诱因。
反对力量
在台湾内部,虽然《自由中国》组党失败雷震被捕,《文星》后来也在政治压力下夭折。然而失去联合国席位后的台湾,于1972年实施本土化改革,出现所谓「向内的合法化」运动,即中央威权统治的本土化运动。1978年增额中央民代改选(1950至1969年这20年间,台湾选举只到省议员和县市长层次,中央选举是冻结的),此契机使(非国民党、实为民进党前身的)「党外」人士开始组织化。他们以巡迴助选团的方式到台湾各地大串联,并发表12条共同政见:要求开放党禁、报禁、解严、国会全面改选、省市长民选、司法独立、军队中立等。1979年5月,《美丽岛》杂志社宣佈成立,该杂志的组织方式,其实就是为了组建一个没有名称的政党,这就是“党外”。《美丽岛》杂志和成员是重要的力量。就在这时,党外的民主运动也蓬勃发展,各种要求解严的声浪不断,后来党外办杂志、报纸蓬勃,政府抓不胜抓,尤其1979年的美丽岛事件国际审判,更是让台湾人权受到世界注目。随后,蒋经国就审慎思考解严的可能。
面对反对党禁区被突破的危险,国民党当局当年实施镇压,《美丽岛》杂志社的重要成员全部入狱并被审。虽然反对党的这一波涌动又被镇压下去了,然而该事件却使黄信介、施明德和辩护律师陈水扁、谢长廷、张俊雄等新星开始崭露头角,日获人心。台湾当局所承受的岛内要求解禁的压力,日益增加,成立合法反对党的诉求,已经呼之欲出,逼近总统府门槛了。
国际条件
1984年11月,《蒋经国传》作者江南,在美国被台湾情治部门暗杀。一时国际舆论鼎沸,台湾的国际形象跌落到最低点。江南事件被人称为几乎压倒专制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之后,国民党当局所受的压力愈来愈大,已经接近了临界点。
瓜熟蒂落
1986年9月28日,「党外」各团体在台北正式宣佈成立「民进党」。此时台湾并未解除戒严法,按照过去惯例,此举应是非法。但是,蒋经国并未干预,默许了此事。这是一个微秒而重要的政治讯号,预示了台湾未来的走向。
随后,1987年,瓜熟蒂落,蒋经国毅然决然,解除党禁、报禁。
二、中国大陆当下情势与30年前台湾:相异处与相似处
比较分析:
A.(1987年的台湾与2017年的大陆)相异处:
1)台湾在50、60年代,就有地方选举,到70年代,当时戒严的管制已经比50、60年代还要宽鬆,县市长跟增额立委都可以正常选举,通过选举,反对派可以逐步集结、组织。当时的"党外"已有地下杂志跟地下电台。
中国大陆迄今没有真正的选举。民间仍然没有自己的媒体。所有媒体都姓党。
2)中华民国的最终目标是宪政(军政—训政—宪政)
中国大陆最终目标是共产主义(极权)
3)台湾有一部正当性很高的(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
中国大陆的宪法不具有正当性(明确写出中共地位高于一切高于法律)
4)台湾已完成军队国家化
大陆仍然是中共的党军
5)台湾领导人顺应潮流,以专制手段结束专制(到1986年民进党自行宣佈成立时,蒋经国也没指示警总抓人。他在国民党中常会的发言「时代在变、潮流在变、环境在变」。
大陆领导人誓言制度自信,抗拒民主,扬言永远执政,极权到底
6)台湾当年受主流国际社会很大影响
中国大陆如今反而企图用自己的极权腐败去影响世界
7)当年台湾腐败程度远远不如当今的中国大陆
8)当年台湾虽小,然而明文规定其终极目标是宪政,与国际主流根本上是协调的;当今大陆虽大,却是一个共产党国家,共产主义已经全球失败,共党国家在全球屈指可数,与国际社会从根本上是不协调的。
B.(1987年的台湾与2017年的大陆)相似处:
两岸的经济都有了高速发展
两岸与主流国际社会都有大规模的经济与文化交往
两岸民间的大部分特别是知识界对制度变革都有强烈渴求
国际主流社会对两岸的变革均乐观其成
三、前瞻
在未来转型过程的政治竞争中,中华民国宪法的重要地位。
它可以导致动盪较小,可能成为众多派别的最大公约数。诉诸该宪法,有可能使权力当局认识到镇压的代价已经大于认可该宪法的代价了。这可能是政治转型的临界点。
(网编:李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