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中国透视:劳改档案数据库的意义

0:00 / 0:00

主持人:陈奎德
座谈人:宋永毅教授, 劳改档案数据库主编、劳改研究基金会理事

何谓“劳改”?

1)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劳改”制度始末

2)劳改研究基金会的由来与现状

3)“劳改 Laogai”一词已经收入牛津大辞典等一系列权威词典,它已被铸进人类历史

一、劳改档案数据库的由来及其内容

4)吴宏达的念想、遗愿及2012年宋永毅对吴宏达的承诺

图片:《中国当代政治史数据库》主编宋永毅教授(宋永毅提供)
图片:《中国当代政治史数据库》主编宋永毅教授(宋永毅提供)

5)劳改档案数据库的基本架构与内容

数据库分4个部分:中共文件、领导人讲话、法律制度、特殊收藏

数据库包含474个条目,共近千份文件,时间跨度从1949年到1998年整整半个世纪。

数据库有近500个原始文档,其中约一半来自前劳改研究基金会,另一半是新劳改研究基金会搜集的。

劳改档案数据库具有分类检索功能,读者可以从年份、主题、作者等不同分类,或任意进行检索。主题检索部分,可以拉出80个主题供检索,包括了中共历次政治运动以及与劳改相关的主题。

6)中共的统治方式与“劳改”的关系

7)1949年以来的政治运动与“劳改”的关系

8)“劳改”是典型的反法治的产物

二、劳改档案数据库上网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9) 劳改档案数据库是中共政治统治的缩影

它提供了中共整个政治运动的背景和路线图。中共所有的政治运动: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农村合作化、人民公社、大饥荒、反右,……一直到文化大革命,都是和劳改联系在一起的。

10) 今天,劳改仍然阴魂不散

中共虽然取消了劳改制度,但这种做法从未消失,现在又大规模返回中国。

大规模回来指的就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出现的大规模的集中营。德国学者的研究报告说,现在每一个集中营的旁边都在进行大规模的工厂建设,他们就在用这些集中营里的人作为无偿的劳动力,他们现在把所谓的去极端化职业培训变成一种变相劳改,只是名称变了,但实质的内容不仅没有任何改变,而且更变本加厉。

三、勾画政治中国大图景:5个与中国政治运动相关的数据库

宋永毅教授已做了五个大型数据库:除“劳改档案数据库”外,前4个分别是香港大学出版的“文化大革命数据库”和“反右数据库”,以及哈佛大学出版的“大跃进、大饥荒数据库”,还有土地改革到公私合营,即“50年代初期政治运动数据库”。

这是1949年后,中国人悲惨遭遇的全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