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德国之声“张丹红事件”

座谈人:朱学渊先生,历史学者,政治评论

0:00 / 0:00

主持人:陈奎德
座谈时间:美东时间2008年9月25日

座谈提纲:

一、张丹红事件背景

1、张丹红其人

张女士是德国公共媒体德国之声广播电台中文部的副主任,来自北京的张丹红在那里工作已经十多年了。有时候大陆来访的作家和异议人士也接受张女士的采访。

2、事情的缘起:

她说的最大名言是:“中国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成功地使四亿人脱贫,说明中国共产党比世界上任何一支政治力量在实践《人权宣言》第三条方面的贡献都要大。”

柏林日报上社民党的议会发言人D. Wiefelspuetz说:“这位女士已经把中国政府的审查制输入脑袋了”,“她的发言活活是个灾难”,这么重的话很令我吃惊。恰好,一位德国朋友发了电子邮件的链接给我(1. Kontrovers: Machtspiele im Zeichen der Ringe? - Olympia in Peking 2008 ),他说有一位似乎是中国使馆的记者在参与德国电台(Deutschlandfunk)八月四日有关奥运和人权主题的座谈会时采用官方话语系统的调子,力捧政府的功绩,他让我听听,想知道我作何想。原来他说的就是张丹红,真是不听还好,一听简直要跌破眼镜。

3、事件的扩展:中国大陆的汹汹舆论,海外聚讼纷纭

新华网连篇累牍地报道“张丹红事件”,还用了前苏联惯用的“纳粹幽灵”的帽子来恐吓德国政府和德国人民。事件惊动了“祖国”的高官,对她报以青睐,也激励了愤青们的爱国热血,借百度对她发出声援:“张丹红,中国人都支持你。”谩骂德国媒体的声音在新华网上此起彼伏:“德国之声停职张丹红,重现纳粹幽灵。”

二、是“言论自由”问题还是“工作伦理”问题?

何谓"言论自由"?
何谓"工作伦理"?
媒体职责何在?

是否允许办各种不同声音的媒体,是言论自由问题; 任何媒体都有自己的价值取向,出资者有权录用符合自己价值观的雇员;有自由权利批评乃至解雇反对自己价值观的雇员。你不赞成你所在媒体的价值取向,可以离开,到你喜欢的价值观的(中共)媒体去。这都无碍言论自由。

三、从张丹红事件看海外华人

张丹红的演变
关于大陆的统战
价值观的争执无法掩饰,远未终结
历史最终站在谁的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