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自由亚洲电台发自美国首都华盛顿的“中国一周”节目,我是王允,今天的节目由我主持。
资深新闻工作者、前香港《动向》杂志主编张伟国先生,和旅居欧洲的专栏作家王庆民先生,将为我们点评本周发生的与中国相关的重大新闻事件。
美中领导人联合国大会讲话 是否针锋相对?
联合国大会第76届会议一般性辩论周二(9月21日)在纽约开幕。美国总统拜登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发言表达出这两国在诸多国际问题上的不同立场,似乎形成了微妙的对话关系。
1,拜登在演讲中特别强调,美国不寻求冷战。他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这意味着什么?
2,习近平提到,“民主不是哪个国家的专利,而是各国人民的权利”。他在此处强调这一点到底是什么意思?
罗冠聪在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讲话 强调中国威权崛起构成生存威胁
香港众志创党主席、曾当选立法会议员的政治活动人士罗冠聪9月21日在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NED)举办的讨论会上,呼吁将民主和威权之争视为生存威胁。无独有偶,专研民主理论的美国政治学者戴雅门(Larry Diamond)也在会上强调,中国对美国构成一种生存威胁,它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不同于衰落的苏联。虽然习近平不是希特勒、新疆再教育营不等于二战集中营,但是他们扩张主义的逻辑是一致的。
1,戴雅门说习近平治下的中国和纳粹德国的扩张主义的逻辑是一致的,你同意这个判断吗?但习近平当天在联大会议上说,中国从来不寻求扩张和侵略。你怎么理解这个矛盾?
2,戴雅门还在会议上说,“未来五六年内,中国会发起军事攻击,武力吞并台湾。”你怎么理解这种预测?
法国智库中国影响力报告: 中国与其被爱戴,还不如被惧怕?
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报告。法国军事学校战略研究所(IRSEM)星期一公布 “中国影响力行动”分析报告,指出中国扩展影响力的努力近年来明显变得强硬,越来越多地采取渗透和胁迫手段,巩固势力的方法也越来越像莫斯科的手段。强调,中国共产党现开始深信,他们与其被爱戴,还不如被惧怕,这样会更稳妥。
1,报告说,中国在对外扩张影响力的方式上,出现了与其被爱戴、还不如被惧怕的倾向,这和你自己的观察相符吗?
2,这个报告说,中国的影响力战略越来越具有攻击性。虽然取得一些战术上的成功,但也构成了战略性的失败。在影响力方面,中国最大的敌人是中国自己。你怎么理解最后这句话?
中国减少从美国购入大豆 中美贸易协议迟迟无法兑现
美国农业部上周三(15日)宣布,有两批大豆出口订单被取消,其中13.2万吨来自中国,19.6万吨来自未具名目的地。另外,《路透社》上周报道,中国进口商购买了大批在10月和11月发货的巴西大豆。同时有数据显示,签署中美贸易协议后14个月中,中国仅购买了总值1230亿美元的美国农产品、制造业产品及能源产品,相当于贸易协议下承诺的总值的32%。
1,现在对去年签署的美中贸易协议关注已经大大下滑。这个协议对于两国关系而言是否仍然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
2,你认为中国有可能兑现中美贸易协议中的购买目标吗?请参考去年的有关新闻。
北京广电局发文 继续杜绝"娘炮"审美
北京广电局于9月18日发表了一篇题为《北京广电在行动:强化价值引领,引导向上向善》的文章,强调“加强文艺创作审美导向把关,从演员选用、表演风格、服饰妆容等方面杜绝‘娘炮’审美取向,不得参与‘娘炮’宣传造势。”
1,这已经不是中国政府第一次对“娘炮”现象发出禁令。为什么中国政府突然对这一现象采取行动?
2, 你如何理解文艺界的所谓“娘炮”现象?普通民众应该对之采取什么样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