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中国最钱线:跛脚的帝国:拧巴的中国海外扩张

中国一带一路示意图
中国一带一路示意图 (百度百科)

0:00 / 0:00

欢迎收听自由亚洲电台,这里是《中国最钱线》,我是主持人子朝。这期节目我们会接着上期斯里兰卡的话题,来聊聊中国人这些年“进军海外”的那些事。

“一带”vs“一路”

“一带一路”现在已经成为一个符号化概念,成为“中国扩张中的海外影响力”的代名词。不仅中国人会在官样文章或是野生国师大棋文中提到它,西方国家政要也喜欢引用它描述中国的“全球野心”,甚至提出针锋相对的概念如“G7发展计划”等。大家已经忘记了这个概念刚刚提出之时,许多中国人的困惑。

“一带一路”全称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习近平刚刚上位的2013年提出。这种冗长累赘的名字和语焉不详的缩写,在之后的十年里会让全世界习惯——什么“千年大计”“定于一尊的领导地位”“双循环”之类看起来很厉害却始终讲不清楚在说什么的东西,象征着“中共语”的新退化版本:习语。话归正题,这个概念甫一提出,自然就有一大堆正编或野生的国师从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角度论证这一概念的“高瞻远瞩”。但这些解释往往加剧了人们的迷惑,因为如果按照中国人最喜欢代入皇帝视角的所谓地缘政治逻辑,这个“一带”和“一路”本身就是两个相反的方向,代表两种相反的战略定位和布局思维——当然大家后面就习惯了,习中国的各种大政方针总结起来就是四个“要”:既要又要还要且要,如果真的全面执行那估计得马上精分暴毙,真正确定里面什么才是“真话”和“正题”,那就只能跟着天降伟人飘忽不定的总路线一起摇摆吧。

所谓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心思是布局中亚到西亚这条陆路并整合当地资源,打通欧亚大陆的路上经济轴线,绕开美国人控制的大海,特别是被认为“最不安全”的南海和马六甲海峡,打造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陆地经济圈。这个计划听起来自带一股“内循环”的气息,而且中国自恃陆军炮灰众多,修路也是长项,“以陆制海”便是国策。而所谓“海上丝绸之路” ,看起来还是要顺着美国人控制的海洋秩序去做生意。即使搞所谓的“珍珠链策略”布局斯里兰卡汉班托塔、巴基斯坦瓜达尔、吉布提、所罗门群岛之类偷偷摸摸的小基地,终究免不了要大力下饺子发展海军去跟美帝国主义当面锣对面鼓地争夺世界海洋话事权。那这么一来所谓的“和平发展”“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就自打脸了。当然中国国师们的说法是“海路挣快钱,陆路保安全”,不打仗我们还是走海路捞,万一在海上被美帝封锁而且打输了我们可以走陆地嘛。

这一看似具有“全球视野”的大棋局却包含如此含糊不清甚至自相矛盾的内容,确实是天降伟人“四要”精神的完美体现。当然了很多时候国家的对外策略是需要那么一些模糊和弹性的空间,但那一般是对于现有秩序的维护或顺从者来说的。而天降伟人宣称的战略都带着一股非常明显的挑战气质,从名字到位置都让人想到“大东亚共荣圈”“3B铁路”什么的。但在“四要”的指挥下,却也不到最后关头舍不得跟人撕破脸,而是企图到处用机会主义的小手段零敲碎打地搞小动作——比如那些根本没有海上力量保持补给,聊胜于无的“海外基地”。其实更深层的,是中国在执行层面的那些人并不是天降伟人“大政方针”的无脑复读机——真那样什么事也做不了。大家都在尽可能地范围内巩固自己的利益地盘。实际上“一带一路”活动的对象也都心知肚明这点,中国官方或企业的任何对外经贸合作都可以放进“一带一路”的筐里面砸个热闹,许多明确无误的美国盟友也不排斥进来这里卖个人情。

不过在后疫情时代,之前模糊的站队开始被迫变得清晰。实际上最近几年来,中国最大的援助对象不是广受关注的非洲,而是看起来很凶悍的北极熊。中国近年来对俄罗斯的援助金额相当于对非洲各国总额的四倍以上,不论这些钱是用于能源或是基础建设领域,从中企在俄罗斯的效益来看这种布局都更像是政治因素主导的。这种公开的输血标志着“新邪恶轴心”的强化,对于中国在那些地缘上更孤立的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会有更多不可测的影响。

跛脚的帝国

我们现在来看看中国做的“认真的海外拓展工作”吧。中国最引人注目的对外布局是在非洲进行的,自2013年起中国就是非洲最大的投资来源国了。2021年底,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存量超过474亿美元。虽然2021年开始,中国对非洲的金融援助承诺额比之前的600亿美元——这已经成了一个重要的网络梗——已经收缩了三分之一。不过考虑到中国这两年的经济状况,这并不能完全否认天降伟人的撒币诚意。

中国投资的确改变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很多。这块历来被国际资本放弃的地方现在终于开始有了新建的铁路、机场,许多国家靠华为的设备第一次用上了可靠的电信网络,甚至有些国家还搞起了亚洲式的出口导向血汗工厂。为了抗衡中国影响力,拥有最先进科技的美国也不得不拨出大笔资金鼓励自己的企业和组织进入当地。这极大地激活了非洲的经济,也改变了老大破败的英法前殖民者控制下死气沉沉的环境。非洲许多目前“成功”或者一度“成功”的国家都将中国视为模仿对象,比如埃塞俄比亚、卢旺达。

但中国形成中的海外帝国面临三个严重的矛盾。首先,和中国的所谓“崛起”一样,中国的“海外利益”依然高度依赖美国和西方主导的全球化体系,不论是金融上或是安全上的支持。虽然中国经常希望通过人民币贷款等方式去拓展中国的金融版图,但即使是最穷的非洲兄弟,也几乎不可商量地要求“收美元,花美元”,耗费着中华帝国越来越紧张的外汇储备。其次,这件事情和习时代中国许多其他事情一样,是“一些卑微的、斤斤计较的执行者”去执行一些“宏大又慷慨的计划”,在这一层面上,造就了中国政府在信用方面的两重分裂。一方面中国的贷款是信用要求极低的,经常发放所谓“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的款项,等同于直接给某些国家极度腐败的统治者塞钱。但同时具体负责发钱和用钱的部门却要自负盈亏,或者承担某些考核任务,往往表现得锱铢计较,常常口惠而实不至,给当地人留下极坏的印象。比如坦桑尼亚和刚果金这两个非洲大国的总统,都曾经指责过中国的援助项目跳票严重。而最近爆发严重违约的斯里兰卡,中国贷款的利率是美日等国的3倍以上,而且在该国一再告急的情况下拒绝任何展期等应急措施,直接导致了局面的不可收拾。第三个大问题,是中国目前实际上并没有强大的“武装讨债能力”,军力水平配不上自己撒币的摊子。但如果真的像很多人意淫的,让国家组织起传说中的战狼一样的武力去保护中国人的投资——呃这个布局的可怕后果,可能远超一百年前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惨烈下场。

很大程度上,中国人对于世界的认知更新速度远远赶不上他们走向世界的速度,这一点在那些本应该是最了解他们所在地方的人:外交官员、国企代表等人身上体现得最为明显。我一位就职于中国驻非洲某国家使馆的朋友就吐槽过他那些北外或者北二外毕业的同事:他们除了在美国或者法国网站上抄写一些关于该国的豆腐块新闻装进那些几十年不变的报告模版里交作业之外,对本地的实际情况了解几乎为0。“这里受法国教育的精英’友好人士’都是把他们当盘子看的”。但与此同时,明明还不能摆脱“体系搭便车者”角色的中国人却被上层强行摊派来各种“开疆拓土”的宏伟任务,这就难免陷入各种奇怪的不适应了。

悲剧的殖民者

我没有去过非洲,但我的家乡就有许多人在非洲辛苦工作。我在迪拜机场、香港机场埃塞俄比亚航空的登机口前见过那些同乡们。他们大部分人是第一次出国、第一次坐飞机,穿着打扮和气质可以一眼识别出来,紧张地攥着簇新的护照,对周围陌生的一切都充满着恐惧。这种兼具好奇、焦虑、愁苦表情的华人面孔倒不稀奇,你在纽约法拉盛、洛杉矶圣盖博之类的地方同样也能看到许多。不过对于我这些老乡们来说“欣慰”的是,他们也只需要在转机的时候这样焦虑几个小时,很快他们就会到达一个只有中国人的世界,跟老家,或者准确地说,跟广东的某个工业区也不是很大。

中国在非洲的各类项目,特别是大型企业如中铁中建华为的工地,通常是一个个“军事基地”一样的群岛。最大的“岛屿”,也就是该国的总部,一般分布在首都使馆区的某个戒备森严的院子里,由持枪的当地受雇保安维护,大部分的管理人员和高级技术人员日常在此坐镇,没有重要事情不会走出这座堡垒。每个这样的总部指挥着分布在非洲大地上的多个“项目点”。这些“项目点”的标准结构是几个工程师或者基层管理人员+一个翻译+若干中国民工,配以数量不等的当地雇员。因为中国公司普遍觉得当地人“懒、素质低、不好管理”,都尽可能少地雇佣当地员工。这些来自中国内陆农村的农民,被围困在这样一个个与世隔绝的“城堡”中,其生活状况和劳工权益都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特别是大多数非技术工人签约的对象并非是他们服务的大型企业,而是各类劳务中介公司,基本上每个人在出发去非洲前就要被扣除一系列各种各样的费用。由于“工地群岛”实际上等同于劳改营的封闭环境,他们不可能像在国内打工或是发达国家打黑工那样有可能去寻找别的工作,被迫被企业用各种办法盘剥。这些农民经常发现自己的收入被扣除了名目繁多的费用,到手的时候已经大打折扣,承诺的“高工资”往往实际上远不如在国内的水平。而在非洲本身就比较恶劣的基础条件下,工地的住宿和伙食条件通常也不堪忍受,而这些还都毫无商量地从自己的薪水里扣除。更要命的是工资拖欠——中国的工程款从来都是从施工单位到包工头层层垫付,只是出于国内招工难的现实这些年拖欠工资的情况比较收敛,但工人一旦出了国,谈判地位立马翻转,劳务中介用各种理由延长薪资支付时间乃至拖欠工资成为常态。为了在异国他乡生活,很多人只能先向公司预支费用,先背上一大笔债。至于护照等身份证件被扣押等更是常态,按照国际标准已经涉嫌贩卖人口。新冠疫情爆发后,发达国家的华人移民尚有可能忍受经济上和精神上的盘剥换取回国探亲的机会,而这些拿着临时工作签证在天涯海角苦苦挣扎的中国底层人则彻底被关上了回国大门,许多人已经四五年没有见到亲人。

中国人并非没有向外开拓的魄力,更不缺乏勤劳和节俭的品质,不然也不会有全世界无数华人区了。但如我之前在新疆那一期节目里提到的,中国政府对于各种主动“润”出去的“海外弃民”或者“盲流子”,能默认已经算是好的态度了,他们自己更愿意把中国人“管”到全世界。这些不幸被打包出去继续被“管”着的“殖民者”,其命运的悲催程度,大概足以让历史上的各个殖民帝国汗颜吧。

出于恐惧的毒化

中国政府最喜欢声称自己“从不干涉别国内政”“援助无任何附加政治条件”,但西方则一直指责中国在全世界“输出腐败和专制”。从表面上看,中国的“好伙伴”“老朋友”确实并不都是独裁者或是腐败政客,相反很大部分都是“深受人民爱戴”的民粹领袖。但所谓的“不附带条件”,几乎难以避免地带来这些国家的执政者的政策趋于极化,尤其是在一些有左倾民粹传统的国家。比如曾经“浮在油海上”的委内瑞拉,正是靠着中国的金援走出了拉美国家传统的左右循环,让滥发福利的左翼民粹政党可以长期执政——但却没那个本事支撑该国经济,直接导致了这个国家经济的全面崩溃。而如上所说,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基本上也把中国那一套带了出去,热衷于通过各种“私人关系”打通各种环节,获得某些“超国民待遇”。这一套连西方国家都不能幸免,更何况那些本身腐败已经很严重的发展中国家了。并且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所谓的“中国模式”就像当年的“苏联模式”一样,对于该国的掌权者和人民都有某种“取代西方”的可能性。但当年那些自以为可以“走自己的路”的“不结盟”国家,后来的发展大部分都远非他们所愿

本期节目就到这里,子朝下周与您继续相约《中国最钱线》,再见。

撰稿、制作、主持: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