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收听自由亚洲电台《中国最钱线》,我是子朝。这期节目,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颜值的那些事儿。
爱漂亮没有终点:“美丽经济”板块强势崛起
2021年6月15日,中国口腔矫治领域的龙头企业时代天使在港交所上市。当天最高涨幅高达180%,市值接近700亿港元。时代天使这支股票,被许多人称为“口腔茅”、“医美茅”,堪比去年风光无两的茅台。
这说的一点没错呀。2020年看白酒,2021年就要看医疗美容相关领域了。A股、港股市场上相关概念股屡创新高不说,大批上市公司纷纷宣告自己转型医美领域。券商中信建投近期的一份报告指出,中国医疗美容行业真实的市场规模可达万亿级别。2021年出至今,各医美概念股,如做玻尿酸的华熙生物、从服装转型医美诊所的朗姿股份,都纷纷走出翻倍行情。这背后,是中国医美市场在动荡大环境下的逆势上行。如一位油管财经播主“Landsey”所说(音频:“2019年时,国内已经达到了1700多亿的市场规模,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20%持续增长,这都是咱们姐妹们用真金白银打下来的江山啊!按照这个趋势发展,2022年有望达到3000亿人民币,成为世界第一医美大国。”)
没错,这届年轻人,正在努力变美。刚刚开始奔三的90后、95后,已经超过了80后,成为医美消费的主力军。91.3%的受访年轻人,将医美作为首选提高颜值或者抗衰老的选项。这个…他们这么早就要考虑抗衰老了,作为85后老人我感到了可怕的压力…
在医美领域里,割双眼皮、植发、隆胸乃至花费不菲的各种换脸邪术,总之就是各种动刀子的,属于手术类医美;而注射玻尿酸、肉毒素,还有光子嫩肤、热玛吉之类,总之就是各种打针的,属于非手术类,一般被称为轻医美。轻医美创伤小、恢复期短,单次费用小,颇受爱美的中国年轻人青睐。不过啊,这些项目维持时间基本在1年以内,因此消费者需要年复一年地反复维护。根据中国最大的医美导流平台“新氧”的数据,92%的轻医美客户会在3到6个月后重复购买。医美行业分为上中下游,而这次医美热,市场最青睐的,是上游的器械、耗材生产商,而非医美诊所本身。最为市场追捧的股票,比如生产了全球四成玻尿酸针剂的华熙生物。这也再次表明,中国快速发展的医美市场,主要在打针的轻医美这块。
这个其实很好理解,轻医美,实际上取代的是高端护肤品的生态位。2020年,中国的化妆品市场规模达5000亿人民币,其中一半以上为各类护肤品。虽然体量巨大,中国本土企业的平均利润率却不高。许多企业不得不把大部分费用花在买线上流量,不断地降价做活动上面。往往越卖越亏。比如红极一时的网红面膜“完美日记”,虽然做成了淘宝线上第一品牌,却害得母公司去年净亏损20多亿。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化妆品市场的利润,主要被欧莱雅、资生堂等国际大品牌的高端产品线拿下。动辄数千元一小瓶的精华液,中国厂商要卖多少十块钱的面膜才能挣回来?护肤品的效果,多少年来一直是门玄学。价钱更贵的产品似乎真的更有效果,但很多人又说不出它到底哪里有效。可为着这说不清道不明的好处,消费者还是更愿意为大牌高档产品付出大笔金钱。然而轻医美的普及改变了一切。玻尿酸让面部饱满、肉毒素让皮肤细嫩,一针下去,凡此种种,可谓立竿见影,效果明明白白写在脸上。勇于尝试新事物的年轻一代,自然会改投医美的怀抱。而人一旦对自己的颜值有了过高的要求,修补粉刷式的轻医美可能也满足不了他们的需要。那下一步,就是索性豁出去躺上整形的手术台了。Anyway,医美取代高档护肤品,对于广大消费者,至少看起来是好事。对于长期在美丽经济版图中落后于人的中国,也算是一次小小的弯道超车机会呢。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呢,也是泥沙俱下,连中国美容整形协会的常务理事李斌先生,都不讳言这个行业的野蛮生长。(音频:咱们国家这个医生的培训是很乱的,很多其他科室的医生,都跨界到医美领域来,都没有经过太正规的培训。)
消愁欢乐场:年轻人努力变美的背后
券商国泰君安的一份研究报告中,居然把医美和国酒茅台相提并论,称他们有如下三大共同点:有成瘾性,有投资价值,会带来社交压力。说到成瘾性,我们刚才已经说过了,一旦享受了快速变美带来的好处,难免就会对其形成路径依赖。
然后很多人去做医美,也是想要通过让自己变美,获得更好的人生发展,算是对自身的一种投资。这恐怕才是在经济不景气背景下,医美行业逆市火爆的深层原因。尤其是考虑到它的主力消费群体,是那些经济状况普遍不富裕,也没有迫切地保持颜值需求的年轻人。
说起来这又是个关于内卷的心酸故事了。毕竟,中国年轻一代面临的严酷就业压力,让他们对于任何可能有助于提升自己竞争力的办法,都愿意一试。按照中国官方刚刚公布的2021年一季度就业数据,中国25岁以下年轻人失业率高达13%,是社会平均失业率的三倍。毕业即失业的残酷现实,让许多用人单位有底气对缺乏工作经验的新人挑三拣四,颜值,那当然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尤其是年轻的女孩子们,身为一个可能结婚怀孕生孩子的人,在中国那简直就是职场原罪,可能让自己好看一点,还能给老板多一点雇佣自己的机会吧。再加上中国社会日趋阶层固化,资产价格一飞冲天,劳动收入却一直低空盘旋,靠打工成家立业近乎妄想。唯一还在继续生产梦想的,几乎只剩下了互联网,尤其是成为网红。那些日入万元打赏,或者靠直播带货月入百万的网红,成为越来越多的年轻男女改变命运的希望所系。而美的标准,在中国却又被定好了模板。在西方国家,年轻人的青春活力本身就是最美的事物。可在现在的中国,不论是电视上,还是在b站视频里,大家喜欢的小哥哥小姐姐,全都不约而同有着大眼睛双眼皮,棱角分明的五官、丰满的嘴唇,加上线条过于陡峭的锥子脸。看多了这种形象,你可能会觉得最起码也要用玻尿酸往自己的鼻梁来一下,心里才能过得去吧?更夸张的是,中国媒体居然开始用“少女感”,来形容那些可以给90后当妈妈的女明星,满屏幕上都是她们看不出岁数的妆容。不分年龄段、不考虑个人特点,一味鼓吹白、瘦、幼,连知名艺人应采儿都忍不住吐槽。(音频:我们为什么强调人像少女呢?好不容易活到了今天,你是想说我又傻又天真,还是想说我营养不良呢。哇,我又是个少女了!太可怕了,她们的少女时代太长了,少女时代都过气了,她们还没。)阿姨们都这样了,年轻女孩子可是要承受多大的压力啊。许多人指责这种风气是在物化女性,其实倒不如说,是这个物化女性的时代让女孩子们变成了她们自己未必真正喜欢的样子。
想起我自己在中国大陆工作的时候,正好涉及过一些医美分期付款相关的金融业务。我亲眼见过一些急于改变命运的年轻人,和专门的网红包装团队签约后,第一件事就是去贷款把自己的脸迅速变成网红所应该有的样子。而这些贷款,实际年利率超过30%!而成为网红后的各种收入,除了给平台分成,大部分都要用于偿还手术贷款,以及无止境的后续维护轻医美的费用。可以想见,这种贷款的违约率也是极高的。这些追梦的年轻人用昂贵的金融杠杆,撬动自己实现人生跃升的“惊险一跳”,也给整个金融市场埋下了巨大的风险。
当然,如果你身边许多人都通过打针甚至动刀让自己变美了,那么剩下的人,自然也面临越来越大的社交压力。(音频:你看20年前出一个天然美女多不容易,你看现在拉出来娱乐圈个个都是4000年的美女,虽然起步晚,但耐不住人口基数)谁也不想成为那个唯一不好看的人。对美的追求,也是会内卷的啊。从北上广深到内陆小城,从白领丽人到男同性恋群体,许多人哪怕住在城中村、省吃俭用,也要少吃几顿肉,换一针玻尿酸。他们可能并没有特别的目的性,但是来自身边人强大的社交压力,足以让他们加入这场无止境的竞赛。甚至不少人为了省钱,去找不合资质的黑诊所去做手术,造成近年来医美事故频发,乃至发生悲剧。连深圳卫健委都在b站上向爱美的姑娘们提醒,整容有风险,一旦出问题,后果很严重哦。(音频:全身的皮疹、水肿乃至休克…有危险的一个物质,有栓塞的风险,虽然呢概率也不高,但是一旦栓塞,可能会导致失明、偏瘫,甚至会让你成为植物人。)美丽制造的背后,有的人看到的是盛世的美颜,有的人看到的是时代的眼泪。世情冷暖,看官自知。
一场游戏一场梦——资本寒冬下,焉有完卵
2021年6月10日,中国政府终于发文,下令加强对医疗美容行业,尤其是非手术类医美的监管,火爆的医美板块开始突然急转直下。虽然也曾几度企稳,但终于在本周一的“股市大屠杀”中,与教育、地产、医疗板块一起狂跌。到7月28日为止,A股医疗美容板块指数已经比最高点跌去20%以上。虽然还没有像教育行业那样瞬间消失,但似乎中共是铁了心要跟这些“内卷主题”的行业过不去了,大有将其斩尽杀绝之势。甚至有投资人总结道:“凡是不属于造芯片、新能源,或者能提高生育率的行业,都不配拥有利润。” 只是这个思路,听上去还是那种“不去解决问题,只一心想解决提出问题的人”的老思路吧?只是灭掉这些解决几千万年轻人就业的大行业,不让出路狭窄的女孩子们变美,她们就会乖乖地去为国生三胎?就像不让中国中产炒房,也不让他们给孩子补课,他们就真的老老实实地送小孩进厂或者为国炼芯片?我们,还是先看子弹飞一会吧。
好了,这期节目就到这里,我是子朝,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