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收听自由亚洲电台,这里是中国最钱线,我是子朝。这期节目,我们来聊聊最近的一件和台资企业有关的大新闻,以及背后牵涉的国际政经议题。
毫不掩饰的讹诈
本周,一件行政处罚新闻震动台海两岸。11月23日,中国“国台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多省对一批台资企业进行行政处罚的消息。其中提到上海、江苏、江西、湖北、四川五省市发现台湾远东集团在当地投资的化纤纺织、水泥企业在环保、土地利用、员工职业健康、安全生产、消防、税务、产品质量方面存在一系列违法违规行为,要求其补缴税金并交纳罚款,总计高达4.74亿元人民币。虽然国台办发言人表示这都是”依法进行“的,但却毫不掩饰地说,要打击”在大陆赚钱,转身支持‘台独’“的“吃饭砸锅”行为,要坚决打击“台独金主”。
据说是因为远东集团的实际控制人,向台湾现任行政院长苏贞昌家族捐过款。而之前不久中国当局正好公布了所谓“对台制裁对象”,其中就包括苏贞昌。你们中国不是整天说人家“滥用政治手段”打击你们的企业吗?不是经常故意不提你们的超限总体战模式,不提你国企业的国家背景,把自己打扮成自由市场捍卫者吗?怎么现在都不演了?还真是那句话:“中国共产党讲过的话,不能看合订本啊”。当然了,认为政治家都是被捐钱的“金主”操纵的,打击了“金主”就可以操纵别国的民意,这种思路好像已经被中国政府用过很多次了,效果嘛——可以去问问澳洲人。这里有些可爱哦,“外国民主都是假的都是被资本家操纵的”这种话,很多人以前以为他们只是内宣骗骗小粉红的,没想到他们自己真的信啊!
台湾国内反中情绪会否进一步升温,台湾政府如何回击应对,我台另有大量报道。但从社交媒体上台湾人的一般反应来看,倒是以下两种态度居多:疑惑不解和幸灾乐祸。疑惑是因为,从历史上的政治取态来看,远东集团一直被认为是偏向亲中政党。即使按照中国媒体的说法,他们在台湾政治中两边下注。但在投资中国的台湾大企业中,也真的连“偏绿”都算不上。幸灾乐祸则是因为,远东集团作为一家起家于台湾威权统治时期,业务横跨零售、建材、金融、电信等领域,资产总额近千亿美元的巨无霸财阀,公共形象实在不能算太好。尤其是它旗下的亚洲水泥厂,在生态脆弱的台湾东海岸造成了严重的环境公害,至今仍是台湾社会关注的热点。远东集团在中国从事的,同样是化纤、水泥这类重资产、高污染行业,小辫子一大把只,等着人来抓,倒也是可想而知的事情。这次被中共以“环保、税务、员工权益、生产安全”这类理由痛罚,也有台湾网络乡民表达了“恶人终须恶人磨”的想法。虽然大家都知道,中共的“严格执法”,从来都是高度选择性的。
“吃中国”和“用中国”:两种台资
我们现在来试着回答一下,中共所谓惩罚“台独金主”的威胁,为何会出乎不少人意外地,第一个落到看起来并不是那么明显偏向台独的远东集团头上。这真的像中国自媒体说的,是对“台独金主”的“精准打击”吗?抑或像某些台湾网络乡民所认为的,是“大水冲了龙王庙”吗?我们这里就要对台商投资中国的情况做一个梳理。
台湾作为四小龙之一在上世纪90年代基本完成工业化后,岛内资本充裕、市场饱和。加上以制造业为主的外向型经济结构,很多产业对劳动力、土地等各类成本相当敏感,随着其国内经济的发展和老龄化的加剧,台湾商人开始将一部分产业转移到海外。台商带着他们的技术工人和管理团队,足迹遍布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地大人多又有相同语言文化的中国,更是一个理想的标的。台商投资中国始于1991年,在2000年中国加入WTO之后开始快速增长,在2010年前后的中美缓和期、两岸蜜月期达到最高峰,2011年达到创纪录的1400亿美元,相当于当年台湾生产总值的四分之一。据台湾经济部数据,台湾企业在中国投资总额达2兆5千亿新台币,约合5000亿人民币,对中国的出口额占其出口的占比高达四成。。在台北交易所上柜的1600多家公司里,有73%在中国有投资。长期生活工作在中国的台湾人,据说达200万之众,相当于台湾人口的10%。
在中国投资的台商可以简单地分成两类,一类不仅在中国生产,其最终产品也是服务于中国市场的。因为最终利润来源来自中国大陆,而相比欧美日企业,台商在技术和品牌方面都不具备突出的竞争力,面对中国政府只能摆出予取予求的姿态。尤其是一些中国市场业务已经成为绝对支柱的公司。首当其冲的是一些消费类企业。最典型的就是“一包零食两碗面”——以生产方便食品、休闲食品、饮料为主业的旺旺、顶新、统一三家大型食品企业。广义上讲,那些因为岛内同行竞争过于内卷而一波波进军中国的台湾奶茶和小吃连锁店,甚至那些在中国发展、连自己国家国庆都不敢在网上庆祝的台湾演艺明星,也可以归入“吃中国”的行列。有些企业甚至业务和运营中枢已经整个搬到了中国。而这类公司普遍特点是,他们国际拓展能力一般,市场“护城河”也不宽。中共出于对台湾的统战渗透,给予他们各种优惠政策,这几乎成了这类“吃中国”的台湾人的生存基础。他们在政治上的取态,自然不得不对中共亦步亦趋。
与之相对的则是各类代工企业。这类企业的运作模式基本上可以被概括为“台湾接单,中国生产,出口全世界”。这些企业基本上保留了以台湾人为主的管理和技术团队,这也是“四小龙”和华侨资本在中国的投资的共同模式。台商依靠其在半导体、电子3C产品、机械模具等领域积累的管理和技术经验,利用中国的廉价土地和劳动力,为西方发达国家生产商品。这类企业拥有的生产运营层面的技术、在西方世界的客户通路等优势,是中国企业短期内很难取代的,并且他们为中国赚取了大量外汇,解决了几千万农民工的就业问题,是各地方尤其是内陆地区政府争相延请的香饽饽。著名的富士康鸿海集团就是代表。这些公司需要兼顾与中国、台湾、西方三方面,就不能像“吃中国”的那些台商完全站在中国一边,在岛内政治上多头站队更是必要操作。但中共不可能跟自己的就业和外汇过不去,许多事情也就睁只眼闭只眼。至于台湾经济的核心发动机——以台积电为代表的芯片代工行业,他们的核心生产部门一直留在台湾本土。这些企业虽然一直以来是最偏向台湾亲美反中力量的,但中国当局肯定不会为难他们设在中国的少量工厂,毕竟那是中共一直眼馋的东西——只是中共想要的核心技术实在很难得到罢了。
而远东集团很难得的,兼有这两类企业的特点。一方面它从事的行业主要是服务于中国市场的,特别还是需要跟政府紧密合作的重型制造业。另外一方面他又作为一家涉及多大类业务,特别是在台湾岛内涉及多种特许事业的财阀,不可能完全舍弃台湾市场随着中国政府的指挥棒起舞。如果说“吃中国”的台企是投诚样本,“用中国”的台企目前还是统战对象。那像远东这种同时吃两家茶饭的,自然是“杀鸡儆猴”的最佳目标。
世界工厂vs世界监工:旧制度难再续
远东集团被铁拳后,未来的政治取态和经营策略会进行怎样的调整,大家可以进一步观察。但这次事件无非是跟这几年来的许多事情一样,属于模糊地带逐渐消失,逼迫所有人在两大阵营之间站队的表现。而台湾这几十年中,扮演的正是一个游走在中国和西方国家之间的角色,现在又被中国日趋疯狂的极端民族主义狂热当成志在必得的侵略目标,也自然要成为全球化纽带最先破裂的地方。
在2019年的中国出口企业排名中,前10名中居然超过一半是台资电子代工企业。而在服装纺织、机械制造等中国重点出口行业里,台企的身影也极有存在感。如果说中国是世界工厂,那台湾就当之无愧是这个“工厂”的“监工”。
台湾对中国的出口,多半是台湾厂商将零部件供货给在中国的台商,加工后再出口到国际市场。这个“高度依赖”其实很难说到底是谁更依赖谁。代工这个环节,明明是所谓“微笑曲线”的中段,整个产品里利润最低的部分,台湾的代工企业确实也普遍只有5%的利润。内卷剥削工人压低价格、恶意互相压价亏钱占领市场份额,这不是中国企业最擅长的吗?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还是要让台湾企业把接单权牢牢攥在手里呢?
台湾一些学者分析,相比中国,台湾主要有两大优势。第一是严苛的品质控制,使得国际品牌商如苹果,对台湾代工企业的高度信赖。台湾较好保存了中国传统社会的紧密人情关系,同时又受到了日本文化重集体、重名誉的影响。台湾企业普遍人员结构稳定,并有发达的内部培训机制,很多公司的老板、管理层和技术骨干可以几十年如一日地合作。相比赚惯了快钱的中国老板,台企显然更能提供国际大品牌最看重的东西:稳定可靠。
第二,台湾自身有一定的市场纵深,有先进的教育科研力量。这为其代工业的创新升级提供了条件,台湾本岛变成了全世界台商的研发基地。其实在台湾之前,香港曾长期主导中国的制造业投资。但由于金融业为主的城邦缺乏市场空间和研发,港资一直停留在服装、玩具等行业,或直接转行金融房地产,香港错失了一次机会。而台湾代工业则通过精益求精地改进流程管理和质量控制,采用更先进的技术,对工人进行新的培训,这种创新日积月累,一样可以形成技术门槛。持续积累的流程创新,最后甚至造就了传奇的台湾芯片代工业,居然成功做到摆脱代工企业的微利宿命,逆袭成为产业链上的优势一方。当然了,看惯中国官媒上每天都在吓尿世界的中国企业明星们,被量子通信万物互联之类大词带习惯了,恐怕很难看得起这种微创新。既然从美国挖几个华人员工过来复制一番就能“打破国外垄断”“技术领先世界”,拿到政府拨款和市场热钱,何必费那辛苦劲呢?
其实都是在加速
不过在我看来,这只是对经营层面的总结。西方世界之所以需要台湾这类接单人来组织在中国的生产,本质上和他们的金融家一定要通过香港投资中国大陆一样,乃是既想利用中国的市场和廉价劳动力,又不信任中共的体制,需要一个可靠的中间人。在之前二十年全球化合作时代,这套机制稳定运转,但在中美新冷战开启,中国走入内循环,西方国家开始供应链去中国化的当下,香港这样的白手套难免成为弃子,而承担监工和中介色彩的台湾,则必须跟着客户的步伐,重新完成自己的经济布局。
事实上,这一过程已经在飞速推进中。台商投资中国的规模目前相比十年前的巅峰已经减少了一多半。近三年来,台湾企业由中国回流本土超过1000家,还有大量公司将生产转移到东南亚和印度,显著刺激了台湾经济。预计今年,台湾国内生产总值增幅将达到6.2%,再次超过中国。很多台商已经被中国近几年高企的土地成本,疯狂的减碳大跃进,魔怔的对外政策折腾得心力交瘁。比如今年夏天开始席卷全国的停电潮,重创了长三角、珠三角的大片工厂,成为许多在中国深耕多年的台商离开的最后推力。而这次远东铁拳事件,只可能会进一步加快这个进程而已。
这期节目就到这里,我是子朝,我们下期再见,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