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收听自由亚洲电台,这里是《中国最钱线》,我是子朝。这是本栏目2022年的第一期节目,我们来一起看看,新的一年,会有哪些等着大家的看点。
看点一:“防疫灾”何时是个头?
2019年12月31日,一则“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发生不明原因肺炎,暂时未出现人传人”的报道发出,揭开了至今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序幕。而整整两年之后,古都西安又进入了全面封城,这是中国第二次因为疫情对千万人口的大城市进行全面封锁。西安封城是武汉封城的完全重现,官员们不惜一切代价严防死守;作为代价的人民则待在家里,饿着肚子等待着传说中,政府会送到他们家门口的食物;其他疾病的病人则只能遥望着无法进入的医院,听天由命。伟大的“中国抗疫”,整整两年后,又回到了原点。
所不同的是,这次人们并不像武汉当时出于对疾病的恐惧自觉地躲在家里了。逼迫他们蜗居并挨饿的,是守在每个居民楼下那一大群打扮得外星人一般的防疫工作人员,是手机里血淋淋的红色健康码。其实两年来,人类对新冠病毒的了解已经大大加深,多种有效疫苗出现并在全球推广,而特效药也已经研发成功并上市。虽然目前Omicron变种正在席卷世界,但这个变种传播性强、致病性弱。广泛接种了mRNA疫苗的国家往往只认为它会“带来短暂的医疗压力”,2020年的艰难景象将不会重演。即使中国官媒依然将新冠渲染成致命绝症,人民心里恐惧的弦恐怕也是放松了,不然实在无法解释各种一大群人挤着测核酸的场面。
但既然总加速师已经坚持将“新冠清零”当成政治正确,以此作为“东升西降”的依据和自己登基的砝码,那么除了继续闭关锁国,主要能做的就是对下级层层加码。在中央定于一尊,各级官员全面对上负责的当下,清零的压力会令各地方官员做出怎样疯狂的举动都不奇怪。而围绕核酸检测、疫苗形成了庞大产业链,自费隔离更是赤裸裸的抢钱游戏,钱包吃紧的地方财政也不愿意放弃这个敛财的机会。加上无所不能,离了它便寸步难行的健康码,让各级政府都非常享受这种成功把中国人管起来的感觉,决策者都倾向于制造更多的“紧急状态”。而人民的正常生活、受影响行业的生计,则根本不在他们讨论范围之内。
整个2021年,各地的所谓“散发疫情”此起彼伏,零星几例、几十例病例便会掀起封小区、封片区的浪潮。动不动餐厅、超市关门,或者许多人一夜之间有家不能回,乃至于心爱的宠物都被“无害化处理”。中国虽然保持着极低的确诊病例数字,但运动式防疫对社会的伤害早已超过了瘟疫本身,堪称是更加可怕的“防疫灾”。今年8月,中国出现了堪称“改开以来最差”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字,而餐饮娱乐行业更是大幅衰退,人去屋空的商铺成为城市中“靓丽”的风景线。
2022年,这场“防疫灾”还会持续多久?至少在目前看来,中共当局依然有充分的理由继续坚持这种运动式防疫。首先,由于中国医疗资源相比发达国家极其匮乏,而中国人对饥饿、失业和生活不便的忍耐力又众所周知的强大,以高强度管控避免病例大量增加确实有其合理性。再加上中国老龄化已经非常严重,又一直坚决拒绝效果更好的mRNA疫苗,民众在新冠新变种面前处于裸奔状态,“与病毒共存”要冒的风险确实很大。其次,总加速师在2022年要完成北京冬奥会和二十大连任两大任务,当然要把各种不稳定因素扼杀在萌芽状态。再加上以疫情管控的理由维持闭关锁国状态,加快中国与世界脱钩的进程也有利于他逐步绞杀主要的内部对手——依托于外贸、金融、地产、互联网等板块的“市场经济政商利益集团”,在经济上也把中国人管起来。最高层既然看不到什么改变的希望,那下面的行动只能更加激进和离谱,很难避免更多、更严重的“防疫灾”。
看点二:逆势放水要怎样流?
由于疫情期间的经济刺激政策释放了太多流动性,加上全球供应链陷入混乱,2021年是全球大通胀的一年。美国本年度通胀水平达到6.1%,创几十年来的新高,而且还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作为全球金融系统掌舵人的美联储在年底终于放出加息方案,并缩减货币投放量。全世界开始逐步向“紧货币、紧信用”的收缩周期过渡。
在这个节骨眼上,中国却逆风而行,开启了释放流动性的过程。这首先是因为我大中国政府坚持“都发钱等于没法钱”,导致疫情期间出现了内需的大崩盘,PPI 和CPI的剪刀差更是创了人类历史的记录。加上总加速师一天一个新主意,随机铁拳打垮了太多行业,2021年特别是下半年的中国经济真的只能用惨来形容。官方统计数据,GDP增长第三季度只有5%,第四季度更是低于4%,这在近几十年来都是十分少见的。
2022年,货币方面的两大看点之一,是这些放出来的流动性能不能有效进入实体领域,最后会被拿来做什么?2021年夏天开始的随机铁拳风暴,沉重打击了几乎所有的高现金流行业,内需消费方面的投资机会不确定性非常明显,很难指望吸收什么投资。而继续堆基建的边际效应已经趋近于零,中西部地区更多晒太阳的马路和新城只能进一步加剧这些凋敝的地方财政危机。一系列闭门造车的“硬科技”,泰半是骗钱游戏。投资心愿单上,看起来唯一靠谱的也就只剩下新能源汽车相关项目了。但在内需低迷、海外技术转移路径逐步关闭的当下,其未来发展还是未知数。而运动式减排造成的能源危机,却已经火烧眉毛了。
尿憋成这样,那个众所周知的夜壶——房地产,又到了拿出来的时候了。咱们先把北京中央的高瞻远瞩放在一边,严重依靠土地财政的各地方政府可是真等不及了。11月,货币政策放松的消息刚放出来,一系列“大力促进房地产发展”、“禁止房价下跌”的消息就遍地开花。这种转弯力度之大实在惊人,毕竟过去十来年每次放水都会羞答答地搞一些限制资金流入地产业的摆设性条款,这次彻底不演了。可是历经之前几年掏空六个钱包的涨价、去库存,中国百姓还有多大的上杠杆空间?至于长期看来对生育率和消费的影响,恐怕现在已经没什么人理会了。
另一个看点,是逆势放水降息,必然会造成更加严格的外汇管制,尽可能堵上资金外流的通道,否则土耳其半个月货币贬值一半的教训就在眼前。目前看来,通过2021年对中概股的自我铁拳,中国公司海外上市之路被堵死,这条最后的资本转移通道剩下的日子也是屈指可数了。至于其他路子,你不知道护照都不给办了吗?即使为了维持汇率和国内金融稳定,更大力度的闭关锁国也是必须的。当然如我们前面所说,越来越离谱的“防疫灾”可能也是必须的。
看点三:脱钩继续加速
2020年底,中欧贸易协定正式签署,似乎打了那些主张“与中国脱钩”的人的脸。但谁也没想到,2021年,这个脸被更猛烈地打了回去。
由3月的新疆棉花争议引发的中国小粉红对国际服装品牌的大规模猎巫行动,现在回过头看,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这一事件意味着跨国公司过去一直实际执行的路线,即在中国赚钱并对于中共各种侵犯人权的暴行保持沉默甚至同流合污,如向中国提供用于监控人民、钳制言论的设备和技术支持,但在西方世界却努力经营自身富有责任感的社会形象,这一路线遭到了根本性的挑战。中国政府已经不满足于这些企业仅仅于自己“合作”,他们要的是“服从”,不仅在中国,也在西方国家内部。
与此同时,中国对香港的一国一制改造,在新疆对当地少数民族的种族灭绝罪行,以及对台湾的高调入侵威胁,更不要说在新冠疫情爆发后隐瞒疫情向全球“播毒”,这一切都造成了发达国家和中国周边国家对中国的厌恶情绪与日俱增,对中国的人权状况更加关注。而在总加速师的赞许下,“战狼外交官”们全世界出击,对别国的内部事务各种指手画脚。他们最突出的两大战绩,一是“通缉制裁”关注中国人权问题或支持台湾的欧盟政治家,搅黄去年辛苦谈下来的中欧贸易协定;另一个就是想用经济制裁饿死澳洲人,却闹得大半个中国缺煤停电。
在这种中国和世界相背而行的大环境下,以往尽量避免表态站队的跨国公司,此时难免两面不是人。一方面是出台法案禁止它们使用新疆集中营强制劳动产品的本国政府,一边是要求他们必须违反本国法律的中共当局,还有无数被鼓动起来已经快要失控的当代义和团。甚至是那些手握核心技术也在中国市场发了大财的科技巨头,如苹果、特斯拉、英特尔,也不知道哪天就被小粉红开了盒,或者被中国官媒碰了瓷。中国市场突然变得波诡云谲,充满了从前未曾料到的风险。2022年,跨国公司逐渐退出中国的进度,随着全世界逐渐适应“与新冠病毒共存”,大概率只会加快。而由于北京冬奥会和总加速师要连任登基,中共当局制造的民族主义狗哨行动也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失控。
更严重的是,总加速师对中国“大科技”的铁拳打击,直接冲击了华尔街金融资本在中国最重要的资产,这让那些在中国赚了最多钱、最乐于为中国政府辩护的人也心生恐惧。从目前的态势来看,中概股从美国市场上消失只是时间问题。而随着香港的法制根基被侵蚀殆尽,港股市场逐渐变得跟A股没有区别,也无法避免与中国大陆一起被发达国家制裁——今年全球表现最烂的恒生指数,就说明了这一点。这都意味着,中国与西方国家在金融上的脱钩正在迅速推进。这标志着冷战后三十年全球化进程的逆转,而对高度依赖世界市场的中国经济影响会有多大?想起来就让人害怕。
看点四:生育率还能降多低?
很多人认为,习近平时代的中国完美实现了1984式的统治,把一切可能的有形反抗都消灭在萌芽阶段。那么人民最后的反抗方式,就是拒绝人口和经济的再生产。“躺平”也许只是牢骚抱怨,在某些决策者或者砖家看来不值一提;但出生人口五年减半的人均奇迹,却实实在在发生了。
2016年,中国出生人口一度高达1800万;而2020年则不到1200万;2021年,更是被普遍预计会跌到1000万以下。之前预测2035年才达到的人口峰值,很可能会在2021年提前到来。随着五、六十年代生育高峰的人口开始步入晚年,死亡人口数会保持一段时间的稳定增长。从2022年开始,人口负增长会以雪崩速度加速进行。
随着二战后婴儿潮一代开始离世,老龄化加剧、供养比失衡,年轻人迫于经济压力放弃生育可以说是全球性的。出乎意料的地方,是这一天来得这么快,年轻一代生育的意愿如此之低。数字非常可怕:2020年中国新出生人口中,二胎居然占到将近一半。以现在接近30岁的平均结婚年龄,意味着这个生育率还是靠那些80后高龄产妇们撑起来的。而处于黄金年龄的90后们,可说从统计上讲,他们选择了集体绝育。
这里原因有很多,阶层固化、发展机会欠缺、社会气氛压抑、高供养比造成劳动年龄人口负担沉重等等。中共当局为了某些利益集团,在2000年前后老龄化危机已经露出苗头之时强行继续坚持人口控制,浪费了十几年宝贵的时间以至于积重难返,这更是难辞其咎。但中共当局和总加速师采取的应对措施,却是一以贯之的几板斧:第一,解决提出问题的人,将人口数字列为高度敏感机密;第二,倒果为因,重拳出击那些被认为会“增加生育成本”的行业,如教育培训业。虽然结果看起来是造成几百万人失业,直接又消灭了一批人生育的可能性;第三,只喊口号不掏钱,尽可能将成本转移给地方、企业和个人,比如要求延长产假时间、比如荒谬绝伦的“生育贷”。各类对单身、丁克的惩罚措施乃至于月经警察,恐怕也在讨论中了。最后是拉人背锅,将年轻人不生育的责任扣在女权思想、LGBT的头上。总之,天降伟人在这一点上继续发挥他的崇祯本色,错的不是我,永远是世界。既然如此,人们为什么要把更多的人带到这个永远是错的世界上来呢?
2021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已经开始的2022,请继续把头伸出窗外,享受加速时凉爽的风吧。
新的一年,子朝和《中国最钱线》会继续陪伴您,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