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韩战起因和进程的整体回顾
大家好,欢迎大家收听《纵横大历史》,我是主持人孙诚。今天,我们将继续进行韩战系列节目,讲述第二十九讲《战事未终》。
在此前的二十八讲中,我们讲述了韩战的起因,以及整个韩战三年多的战争进程。韩战的爆发,无疑是以斯大林为首的共产极权阵营精心策划的结果。为了缓减苏联在东欧方面的压力,斯大林决定在东亚发动一场战争,从而牵制美国的军事力量。而他发动这场战争的地方,就是在二战后南北分裂的朝鲜半岛。至于北韩首脑金日成,则是为斯大林执行战争任务的棋子。
随着韩战在1950年6月爆发,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迅速投入了保卫大韩民国的作战。然而,装备着苏式T-34坦克的北韩军在战争初期却拥有着武器上的优势。到1950年8月,联合国军所保有的地方已经只剩下大韩民国东南一隅了。为了保卫这块最后的阵地,联合国军构筑起了釜山防御圈,与北韩军展开了惨烈的搏杀。
在这之后,随着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在1950年9月于朝鲜半岛西海岸中部的仁川展开大胆的登陆作战,北韩军陷入了腹背受敌、全线崩溃的境地。联合国军遂乘胜追击,于1950年10月占领了北韩的大半领土。在此情况下,毛泽东接受斯大林的命令,派遣大批中共军队入朝作战。1950年11月,中共军在清川江和长津湖两地与联合国军展开激战,联合国军随后全线后撤。1950年12月和1951年1月,中共军先后占领了平壤和首尔。
不过,随着美第8集团军新任指挥官李奇微破解了中共军“星期攻势”的作战特点,联合国军逐渐寻找到了应对中共军大规模攻势的对策。1951年2月,联合国军在砥平里之战中获胜。在接下来的两个月里,李奇微指挥联合国军发动了一连串的作战行动,将中共、北韩联军逐步赶回了三八线以北。接着,中共、北韩联军又在1951年4月—5月纠集百万兵力,发动了规模空前的庞大攻势,结果以惨败告终。在这之后,战线稳定了下来。
战场上的巨大损失,使得共产极权阵营同意与联合国军进行停战谈判。从1951年7月开始,停战谈判断断续续地进行了两年之久。在战俘问题上,双方进行了最长时间的纠缠,致使停战迟迟不能实现。终于,在1953年7月27日,双方签署了停战协定。然而,由于韩国总统李承晚对停战条件严重不满,韩国代表没有在这份协定上签字。另外,这份协定仅仅是由双方军队指挥官签署的军事停战协定,并非国与国之间签订的正式终战协定。也就是说,从理论上来讲,韩战直到今天依然没有正式结束。
二、冲突不断的“非军事区”

在韩战停战协定签署之后,双方长达248公里的军事分界线两侧共计宽4公里的区域,成为了闻名世界的“朝鲜半岛非军事区”。这样一条非军事区,可以说是世界上防守最为严密的边界地带。这条非军事区之所以能够形成,是因为在韩战停战协定生效后,双方军队脱离接触,各自后退了2公里的距离,居住在这条4公里宽的带状区域的居民,也都在官方的疏散下撤离殆尽。自韩战停战以来的数十年间,这片非军事区内只有两处平民聚落,分别是北韩的机井洞和韩国的台城洞。这两座村庄都在停战谈判地点板门店附近,互相之间的距离只有2.22公里。直到今天,有幸到访这里的人们依然能够感受到直观的紧张气氛:在台城洞村内,竖立着一根高达98.4米的旗杆,上面飘扬着大韩民国国旗。而在不远处的机井洞,竖立着另一根足足有160米高的旗杆,上面飘扬着北韩国旗。双方的超高旗杆就如同较劲一样,各自夸张地彰显着自身的存在。实际上,正是因为韩国方面于1980年代在台城洞首先竖起了那根超高旗杆,北韩才报复性地在机井洞竖立了更高的旗杆。这样的情形所反映出的剑拔弩张的气氛,正是韩战停战后数十年间朝鲜半岛非军事区、乃至整个朝鲜半岛紧张气氛的缩影。
事实上,在停战协定签署后,韩国与北韩双方依然隔着三八线进行着紧张的对峙,双方互相喊话、发送传单的行动则长时间没有中断。大批军队则依然部署在非军事区两侧,互相虎视眈眈。板门店附近的一小片区域则被划为了北韩与韩国各管一半的共同警备区,使这里成为非军事区内唯一一块双方的军人能够面对面对峙的区域。在1958年中共军队撤离北韩后,这一紧张局势也没有得到缓和。到了1960年代后期,双方更是在非军事区发生了一系列冲突。1966年10月,金日成开始升级在非军事区的军事行动。在接下来的三年里,北韩军和美韩联军在非军事区发生了一系列小规模冲突,有43名美军、299名韩军和397名北韩军在这一系列冲突中战死。也有北韩军事人员从韩国东海岸登陆,试图展开游击战,但被韩国方面迅速歼灭。此外,美国的谍报船只普韦洛布号曾于1968年1月在北韩东海岸的元山附近被北韩军队俘获,导致美方船员1人死亡、82人被俘后又被释放。直到1969年10月,这一系列被统称为“第二次韩战”的冲突才平息了下来。
除此之外,双方军事、情报人员通过非军事区向对方的渗透也一直没有停止。其中,最为令人震惊的是发生于1968年1月的青瓦台事件。当时,31名伪装成韩国军人的北韩特种兵成功越过三八线,潜入了韩国首都首尔,试图前往韩国总统所在地青瓦台进行暗杀活动。最终,这批特种兵在到达青瓦台前被韩国警察识破,并遭到了韩国军警的围捕,有29人被打死、1人被捕,仅有1人逃回北韩。在事件中,北韩特种兵曾向装载着平民的韩国公交车进行攻击,共有68名韩国平民在事件中死亡。
青瓦台事件发生后三个月,韩国总统朴正熙为进行对等报复,开始在仁川以西的实尾岛训练一支同样由31人组成的特工部队,准备开展对金日成的刺杀行动。然而,由于朝鲜半岛的局势在1969年之后有所好转,这批特工的任务被取消了。在长期严酷的训练中,有7名特工已经因为各种原因去世。剩余的24名特工遂于1971年8月发动兵变,最后全部死亡,写下了韩国历史上的一段著名悲剧。
尽管韩国与北韩经过一系列接触,在1972年7月发表了《南北共同声明》,表示双方将在不依靠外来力量的情况下实现和平统一,但双方的武力对抗行动依然没有结束。在1970年代之后,尽管北韩军在非军事区的小规模进攻次数显著减少,但北韩在当地的渗透行动仍然没有终止。在1974年、1975年和1978年,北韩在非军事区下挖掘的三条秘密渗透隧道相继被美韩方面发现。在探查第一条隧道时,美韩方面曾有两人因为中了北韩军设置的诡雷而牺牲。到1990年,北韩的第四条秘密渗透隧道又被发现。而据美国、韩国方面的估计,类似的隧道至少还有17条之多。此外,在1976年8月,非军事区内的共同警备区曾发生过一起流血冲突。当时,共同警备区内的美军在砍伐树木时遭到了北韩军的袭击,有两名美军军官被用斧头杀害。这起被称为“板门店事件”的惨剧,一度使朝鲜半岛的气氛十分紧张。
三、并未远去:韩战是直到今天仍在发生的事

在韩战停战协定签署之后,除了围绕陆上的非军事区进行军事冲突,双方在海上的分界线附近也曾进行过相当激烈的正规军作战。在2000年,韩国总统金大中曾访问平壤,与北韩首脑金正日会谈,双方发表了宣布“同意通过全民族的共同努力自主解决国家统一问题”的又一次《南北共同宣言》。然而,就在这份宣言发表前后,双方却也进行了两次激烈的海战。1999年6月,在韩国西海岸的延坪岛附近,有被北韩海军护送的北韩渔船越界捕捉螃蟹。这些越界的北韩海军舰艇遇到了韩国海军的沉重打击,遭到了惨败。在这场被称为“第一次延坪岛海战”的交战中,北韩海军有30人阵亡、70人受伤、1艘鱼雷艇沉没,韩国方面则只有11人受伤。接下来,在2002年6月,韩国海军再次于延坪岛附近打击了越界的北韩舰艇,双方爆发了一次规模较小的海战。这次海战被称为“第二次延坪岛海战”,仍然以韩国方面的胜利告终。在这之后,一直到今天,双方在军事分界线上的互相枪击,以及零星的北韩军人通过非军事区向南投诚的事件仍然发生了很多次。另一方面,北韩从2006年起就不断进行着核试验,并在2018年4月宣布已经对“核武器兵器化”完成了检验。一个装备着核武器的北韩的存在,无疑使朝鲜半岛上空弥漫着的战争危险变得更为显眼了。这些持续不断的事件,无不在提醒人们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实:从理论上来讲,直到今天,韩战依然没有结束。
2021年12月13日,韩国总统文在寅在澳大利亚参加韩澳两国双边峰会时表示,美国、中国、北韩方面已经在原则上同意韩战结束。不过他也表示,双方的谈判因为北韩的一些要求,目前仍然没有开始。对于彻底终结韩战这一问题,目前也仍然有不少人士持有谨慎的态度。可以说,这场爆发于1950年6月、理论上仍然没有结束的韩战,仍然是国际社会中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在这一问题上稍有不慎,就会引发规模巨大的区域性危机,乃至全球危机。尽管韩战停战协定已经在1953年7月签署了,但实际上直到今天,我们仍然与这场理论上仍然没有结束的战争共同处在一个星球上。这场战争绝不仅仅是已经发生过的历史,它在某种程度上是仍然在进行的事情。韩战,并没有离开我们远去。
那么,这场至今仍然没有远去的战争,给卷入了这场战争的各个国家和政权究竟带来了什么呢?受到韩战影响的各国政治人物以及普通民众,又经历了什么呢?我们目前所熟知的世界格局,与韩战存在着怎样的关系?韩战这场战争,究竟哪一方获益最多、哪一方损失最大呢?这场战争是否真的像中国当局所宣称的那样,是中国方面的胜利?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之后进行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