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纵横大历史:韩战系列第十八讲 大军决战·下

0:00 / 0:00

一、牛曼尖兵的狂飙突进

大家好,欢迎大家收听《纵横大历史》,我是主持人孙诚。今天,我们将继续进行韩战系列节目。

在之前的十七讲中,我们讲述了韩战的起源、韩战开头近一年的战况以及同一时期的国际政局演变。今天,我们将进行第十八讲《大军决战·下》,讲述1951年4月—6月间韩战最大规模战役的结局。

我们还是从一个历史场景开始说起吧。

1951年5月24日,在朝鲜半岛中部的山岳地带,一支隶属于美国第10军的小部队正在作为全军的尖兵急速前进。这支由一个坦克排、一个情报侦察分队和一个工兵排组成的小部队名叫“牛曼尖兵”,由担任坦克营副营长的查尔斯·牛曼少校指挥,兵力不足40人,搭乘着四辆坦克、三辆吉普车和两辆载重机车。他们的任务,则是尽可能地向前穿插、扰乱正在溃退的中共军队,并快速抢占前方河流昭阳江的渡江点。这天下午1时20分,牛曼少校在准备指挥这支尖兵推进时,首先下令工兵在前方探查地雷,其余人员则暂时原地待命。就在这时,一架直升机降落下来,从飞机上走出来的竟然是美第10军军长阿尔蒙德将军。

面对军长亲临前线,牛曼少校还来不及惊愕,就遭到了一顿训斥。阿尔蒙德首先质问牛曼少校:“为什么停下来?”。当牛曼少校回答说他正在命令工兵排雷时,阿尔蒙德却不耐烦地打断了牛曼的话,大喊道:“我不在乎那种事情。在碰到地雷之前,你们要立即前进。要以32公里的时速突进。”

阿尔蒙德之所以会下达这种命令,是因为他已经了解到中共、北韩军队全线崩溃的事实,并希望趁此机会进行大胆穿插。牛曼尖兵随即启程,全速行进,很快就遇到了成群的中共溃兵。这些中共溃兵或数百人、或数十人、或十数人为一群,有的会进行微弱的抵抗,但只要一经过短暂交火就会四散逃去。很快,牛曼尖兵已经捉了80多名俘虏,小部队所有的车上都挤满了人。迫于无奈,牛曼少校只得命令4名工兵留下来看守这些战俘,其余人则继续向北推进。而那些战俘也都出奇地配合,在两小时后被从后面赶上的美军大部队轻而易举地收容了。

牛曼尖兵的推进仍在继续。下午4时左右,在接近昭阳江渡江点时,他们遭遇到了一支正在向南行进,有4000多人的中共军纵队。这支中共部队,是为掩护他们的主力溃逃而留下来的阻击部队。由于兵力对比过于悬殊,牛曼少校命令尖兵停了下来,等待空中支援。当这批敌人行进到离尖兵还有400—500米时,尖兵们开始射击。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一支美军喷气式飞机编队飞来,向中共部队投掷了凝固汽油弹,使他们陷入一片混乱,立刻就溃散了。牛曼少校随即命令尖兵一边猛烈射击一边冲向敌人,一路上没有遇到任何阻碍,只看到了到处乱跑的中共溃兵和被丢弃得到处都是的中共军物资和装备。下午4时30分,牛曼尖兵挺进到了昭阳江边,等待主力从后方赶来。两小时后,主力部队到达江边,开始渡江。(参见日本陆战史普及会编:《朝鲜战争》第八卷第四章;比利·莫斯曼:《潮涨潮落》第二十六章《反攻》)

在约三小时的进军中,牛曼尖兵行进了20公里,如入无人之境。而他们所面对的敌人,则是中共第9兵团的部队。如前所述,指挥中共第9兵团的兵团司令宋时轮据说在战役前骄横得不可一世,还曾口出狂言,表示他在长津湖的失败只是由于天气不好罢了,而这次他一定能打赢。但是现在,他的部队已经完全丧失了斗志,变成了只知道逃命的溃兵。事实上,牛曼尖兵在当时遭遇的情况绝不仅仅是个例。在超过200公里长的战线上,两个月前还曾自信满满的上百万中共、北韩军队正在全线溃退,宣告了中共、北韩联军精心策划的“第五次战役”的正式失败。那么,这场溃退的详情是怎样的呢?联合国军又由此获得了怎样的战果呢?要明白这些问题,我们还是要再简单回顾一下此前两个月战局的演变。

二、百万中共北韩大军的崩溃

1951年5月20日—6月1日间,中共、北韩大军溃败期间的战线变化。(来自比利·莫斯曼:《潮涨潮落》第二十六章《反攻》,Ch'orwon=铁原,Kimhwa=金化,Pyonggang=平康)
1951年5月20日—6月1日间,中共、北韩大军溃败期间的战线变化。(来自比利·莫斯曼:《潮涨潮落》第二十六章《反攻》,Ch’orwon=铁原,Kimhwa=金化,Pyonggang=平康)

如此前两讲所述,1951年4月22日,中共、北韩联军集结了超过130万人的庞大兵力,发起了他们精心策划的“第五次战役”,向联合国军展开全面进攻。对于这次进攻,联合国军称之为“春季攻势”。当时,联合国军各部已推进到三八线以北,从西到东布置着美国第1、第9、第10军和韩国第3、第1军。中共、北韩联军则集中了三个中共兵团(第19、第3、第9兵团)和一个北韩军团(第1军团),重点攻击西线的美第1、第9军,准备在这一方向达成突破、并攻下韩国首都首尔。尽管中共、北韩军队在一周内向南推进了约50公里,却止步于首尔北郊。在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和美第8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的指挥下,联合国军一面节节撤退、一面以最大限度的火力杀伤敌人,给中共、北韩联军造成了沉重的伤亡和补给困难,迫使担任中共所谓“志愿军”司令的彭德怀在4月29日下令各部停止进攻。随后,中共军的两个兵团(第3、第9兵团)向东移动,联同三个北韩军团(第3、第5、第2军团)在5月16日对东线的韩国第3军发起了第二轮攻势。尽管战斗力薄弱的韩国第3军在敌人的进攻下陷入溃灭状态,但由于联合国军其余部队在范佛里特的命令下坚守阵地,驻扎在首尔的美第8集团军预备队美国第3师也迅速向东机动并封堵了防线漏洞,中共、北韩联军只得在5月21日停止了第二次“春季攻势”。

至此,中共、北韩联军精心准备的两次攻势都遭到了无情的粉碎,伤亡惨重的他们已经到达崩溃的边缘。只需要联合国军轻轻一推,中共、北韩联军就将全线崩溃。

李奇微和范佛里特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好机会。5月19日,也就是联合国军东线的防线漏洞被堵住的同一天,李奇微飞往前线,在美10军指挥部召集范佛里特及多位军长开会,下令各部在第二天发动反攻。(李奇微:《朝鲜战争》第六章)5月20日,西线的美第1军首先向当面的中共第19兵团发动了反击,迅速击溃了敌人的抵抗。到5月22日,中共第19兵团已经狼狈撤退,从而使该兵团东面的中共第3兵团陷入了侧翼暴露的窘境。5月23日,美第9、第10军也向当面的中共第3、第9兵团开始了反攻,并快速穿插到了中共第3兵团已经暴露的西侧翼。到5月26日,东海岸的韩国第1军亦转入反攻,向当面的北韩军攻去。至此,联合国军各部由西到东已全部转入反攻状态,伤亡惨重的中共、北韩军无心恋战,纷纷向北溃退而去。本讲开头所说的美第10军“牛曼尖兵”在5月24日的战斗经历,就以一个个例反映了在中共、北韩联军全线崩溃的情况下,联合国军各部勇猛穿插、取得重大战果的情形。对于这次溃退,中共方面美其名曰“第五次战役转移阶段”,却不能掩盖他们全线崩溃的事实。其中,拥有万余人兵力的中共第3兵团第60军第180师更是在溃逃途中被围,于月底被联合国军歼灭大半,仅有4000余残兵分散突围逃走。该师代理政委吴成德也被联合国军俘获,成为中共军在韩战中被俘的最高级军官。(中国“军事社会科学院”编:《抗美援朝战争史》第二卷第二十章)

到6月1日,联合国军各部已基本推回到了三八线以北的“堪萨斯线”,只有最西线的美1军左翼部队停在临津江南岸未越过三八线,而是与这一天险对岸的中共军队隔江对峙。至此,战线又基本回到了这次战役开始前的样子。同一天,范佛里特发动了代号为“打桩机”的作战行动,命令美1军右翼部队和美9军向更北面的“怀俄明线”继续推进。到6月11日,美第1军右翼部队攻克了重镇铁原和金化,随后在第二天派出装甲部队向北侦察,发现北面的城镇平康也没有敌人。然而,他们却在平康北侧的山地上发现了中共军构筑的一连串坚固阵地。在此前后,联合国军其他部队也发现了中共、北韩联军已在他们面前的山地上构筑着新的坚固阵地。事实上,此时中共军的“第三番”作战部队已经抵达前线,开始作为生力军接替在“第五次战役”中被打得丢盔卸甲的“第二番”部队。有鉴于此,联合国军各部的推进停了下来。(贝文·亚历山大:《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第五十五章《春季攻势》)韩战中最大规模的战役,至此终于落下了帷幕。经过一个多月的战斗,中共、北韩军队精心准备的“第五次战役”彻底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

值得一提的是,在攻占重镇铁原的过程中,联合国军一方的战史记载并没有记录到值得一提的激烈战斗。根据联合国军的统计,在攻占铁原的战斗中,联合国军的伤亡人数不足1000人。(长岛风:《铁原阻击战:铁与血的背后》)然而,这并不妨碍中共方面将铁原之战吹嘘成一场所谓的“铁原阻击战”,从而给他们这次惨重的失败编造一个说得过去的结尾,并在他们自吹自擂的官方战史中极其夸张地声称在所谓的“铁原阻击战”中,防守该地的中共第19兵团第63军“共歼敌1.5万余人”。(中国“军事社会科学院”编:《抗美援朝战争史》第二卷第二十章)近年来,中共官方更推出了一部名为《铁在烧》的纪录片,极尽吹嘘之能事地宣传这次被编造出来的“胜利”,可谓是贻笑大方。

三、共产极权阵营开始考虑停战谈判

1951年1月24日—6月24日间的战线变化。本图标注了“堪萨斯(Kansas)线”、“犹他(Utah)线”、“怀俄明(Wyoming)线”的位置。(来自贝文·亚历山大:《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第五十二章《北上“堪萨斯线”》)
1951年1月24日—6月24日间的战线变化。本图标注了“堪萨斯(Kansas)线”、“犹他(Utah)线”、“怀俄明(Wyoming)线”的位置。(来自贝文·亚历山大:《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第五十二章《北上“堪萨斯线”》)

尽管直到今天,中共仍在他们的官方战史中颠倒事实地自称在“第五次战役”中取得了“胜利”。然而,根据中共官方战史公布的数字,在“第五次战役”中中共、北韩联军和联合国军的伤亡数字分别为8.5万余人和8.2万余人。可见,就算共产极权阵营一方也不得不承认,此次战役中共、北韩联军的伤亡人数要多于联合国军。(中国“军事社会科学院”编:《抗美援朝战争史》第二卷第二十章)而根据联合国军方面公布的数字,在此次战役期间作战行动最为密集的1951年5月,联合国军的损失为35570人,其中美军损失12293人(阵亡745人、附上4218人、失踪572人、因病造成的非战斗减员6758人)、韩军损失23500人,而中共、北韩联军在同一时期的损失则约为9.3万人。(日本陆战史普及会编:《朝鲜战争》第八卷第四章)由联合国军公布的伤亡数字,及中共方面在记载铁原之战时对联合国军的伤亡极尽夸大之能事的情况来看,此次战役中联合国军的伤亡绝对没有达到8.2万余人之多。而根据此前对长津湖之战中共军伤亡数字的分析来看,中共、北韩军队很可能也对自身的伤亡数进行了瞒报,其真实伤亡数字应至少有十余万人。之所以联合国军未能取得更大的战果,则是因为当时战场上连降大雨,泥泞的道路影响了联合国军机械化部队的追击速度。(李奇微:《朝鲜战争》第六章)

经过此次战役的惨败,毛泽东完全丧失了信心,从此不再提及歼灭联合国军几个师的狂想。他的这种沮丧情绪,通过他在1951年5月27日致斯大林的一封电报反映得淋漓尽致。在这封电报中,毛泽东称“历次战役证明,我军实行战略或战役性的大迂回,一次包围美军几个师,或一个师,甚至一个整团,都难以达到歼敌任务”。因此,他希望此后“似宜每次作战野心不要太大,只要求我军每一个军在一次作战中,歼灭美英土军一个整营,至多二个整营,也就够了。”而进行这种小歼灭战的方法,则是将联合国军部队引诱到更北面的地域。(《毛泽东关于对英美军只打小歼灭战问题致史达林电》1951年5月27日,沈志华:《朝鲜战争:俄国档案馆的解密档案》中册)然而,对于毛泽东的设想,斯大林却进行了严厉的驳斥。在5月29日回复毛泽东的电报中,斯大林责备毛泽东说“英美军很容易识破这种计划,从而他们会改变其战术”,并提醒毛泽东称美英军队的战斗力比蒋介石的国民党军强得多,“拿蒋介石军队作类比,这也是不能令人信服的”。(《史达林关于打英美军战术问题致毛泽东电》1951年5月29日,沈志华:《朝鲜战争:俄国档案馆的解密档案》中册)

由这两封电报来看,此时的斯大林和毛泽东已非常明白地认识到了联合国军的实力。在惨重的损失下,他们不得不向联合国军一方低下头去,认真地考虑进行停战谈判的问题了。以停战谈判和长期对峙为主的韩战后半阶段,就此拉开了序幕。

从下周开始,《韩战系列》将改为每月播送一次,带您回顾韩战后半阶段的历史。《纵横大历史》栏目也将推出《香港故事》系列,带您走进香港的迷人过往中。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