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韩战的遗产:从奥巴马的讲话谈起
大家好,欢迎大家收听《纵横大历史》,我是主持人孙诚。今天,我们将继续进行韩战系列节目,讲述第三十八讲《自由无价·中》。
在上一讲中,我们谈到了自由世界的各国所建设的韩战纪念设施。在华盛顿、伦敦、巴黎、首尔、安卡拉,以及其他十多个参加过联合国军的国家的首都,都存在着用于纪念韩战的纪念碑、博物馆、建筑物等设施。这些纪念建筑物展现了自由世界各国在韩战当中付出的代价,并提醒着人们不要忘记为了守护自由而牺牲的人们。
那么,值得追问的是,自由世界通过韩战所守护住的,究竟是什么东西呢?2013年7月27日,也就是韩战停战协定签订六十周年之日,时任美国总统的奥巴马曾在华盛顿韩战纪念碑旁,向参加纪念活动的韩战老兵和他们的家属发表过讲话。在这段讲话中,奥巴马对老兵们这样说:“5000万韩国人民生活在自由和生机勃勃的民主制度下,韩国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经济体之一,同朝鲜半岛北方的压迫和贫困形成鲜明对照,这就是胜利,这就是你们留下的遗产。”
事实上,一张流传广泛的照片也用最直观的方式展现了韩战的遗产。这张照片,是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2014年1月30日公布的。照片显示,在夜幕降临后,朝鲜半岛的南北两侧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比。以韩战交战双方的停战分界线为界,南面的韩国布满着灯火通明的灯光,北面的朝鲜除了平壤之外基本上是一团漆黑。所谓“一图胜千言”,这样一幅照片,最为直观地展现了韩战带来了什么:国际社会通过成功地保卫大韩民国,得以在朝鲜半岛南半部保住了自由,以及人类文明的灯火。
二、战后韩国的经济发展与民主化历程
然而,事实上,在韩战停战协定刚刚签署的时候,韩国仍是一个相当贫穷的国家。在经历了三年的战争之后,韩国的失业率高达40%,有240万人处在失业状态,全国的基础设施更是被战争摧毁殆尽,金属工业的85%、机械工业的80%、化学工业的65%和纺织工业的65%遭到了破坏。1955年,韩国的人均GDP达到了战后新低,仅仅只有64.09美元。在这样百废待兴的情况下,韩国开始了战后的复兴。(相关数据,参加CEIR Data;崔志鹰、朴昌根:《当代韩国经济》,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0年)
韩国能在韩战后逐步复兴,首先和国际社会的大力援助是分不开的。事实上,在战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韩国的经济是靠着联合国和美国的援助才能得以维持下去的。在1953—1960年之间,联合国和美国分别向韩国提供了1.2亿美元和17.45亿美元的经济援助。在这样的背景下,韩国得以在战后的几年中维持经济的增长。在1953—1961年间,韩国经济的年均增速为3.9%,奠定了此后经济腾飞的基础。
1960年,大韩民国首任总统李承晚因选举舞弊遭遇大规模学运抗议,下台流亡海外,韩国历史上的“第一共和国”宣告终结。在这之后,实行议会内阁制的“第二共和国”成立。第二共和国改变了李承晚时代打压政治反对派的作风,最大限度地保障了民权,但由于这一政府缺乏领导能力,使得政局陷入混乱。在这样的背景下,时任韩国军队少将的朴正熙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第二共和国,成立了由军人执政的“国家重建最高会议”。1963年,这一“国家重建最高会议”宣布解散,转而采用民政府的形式,建立了韩国历史上的“第三共和国”。此后,朴正熙又在1972年发动政变解散国会,实行“维新宪法”,建立“第四共和国”,使自己走向了终身担任总统的独裁者道路。从1963年第三共和国建立直到1979年遇刺身亡时,朴正熙长期担任着韩国总统的职务。
朴正熙时代的韩国,实行的是威权统治体制。不过,这一时期的韩国在行政效率以及政治清廉方面,都比李承晚时代要更有建树。随着朴正熙的上台,美国也调整了援助韩国的方式,将过去的支持性援助改成了鼓励韩国经济自立的发展援助。在这样的背景下,美方建议韩国应当通过系统的计划取得经济的高速增长,得到了朴正熙的认同。1961年,朴正熙政府成立了经济企划院,负责制定全国经济计划及预算分配。在美方以及世界银行的指导下,从1960年代开始,韩国政府开始实行工业化政策,并建设出口导向的外向型经济。西方对韩国的经济援助,则在强调自由市场原则的前提下,对韩国的私人企业和中等规模企业进行了大力扶持。这样的经济援助方式,取代了过去的无偿援助,使韩国的经济走向了自立和腾飞的道路。(参见程晓燕:《美国援助与韩国经济起飞:一项历史的考察》,《世界政治与经济论坛》,2008年第01期)在朴正熙时代,韩国首先在1962—1972年间建立了出口导向的劳动密集型经济体系。接着,从1973年开始,韩国又开始大量投资资本密集型的重化工产业。到1980年代初,韩国已经实现了产业转型。这一时期的韩国因为经济的飞速发展,与台湾、香港、新加坡被合称为“亚洲四小龙”。到1979年时,韩国的人均GDP已经达到了1644美元。
1979年,朴正熙被属下刺杀。在这之后,经过一系列政治斗争,韩军将领全斗焕在同年底发动军事政变终结了第四共和国,控制了韩国的军政大权。在于1980年出动军队镇压了韩国西南部城市光州市民的抗议后,全斗焕出任总统,从1981年开始了韩国历史上的“第五共和国”时期。在第五共和国时期,全斗焕一面采取高压的威权统治,一面继续继承朴正熙时期的经济政策,使韩国的经济得以进一步增长。在全斗焕时期,韩国调整了产业结构,加强了市场作用在经济中的因素。到1988年,韩国的人均GDP已经上升到了4172美元。而就在同一年,韩国完全实现了政治的民主化。
要讲清楚韩国民主化的直接原因,需要从当时韩国所面临的国际和国内局势说起。在整个八十年代,韩国国内持续发生着大规模的民主运动,成千上万的人不断走上街头要求获得民主权利。在这一期间,韩国也申请到了198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在这样的情况下,国际奥委会在1987年对韩国表示,如果韩国国内的政治环境无法改善,那么1988年奥运会将在其他国家举行。在国际奥委会的敦促下,韩国的威权统治者进行了让步。全斗焕的亲信,同时也是被全斗焕指定的接班人卢泰愚发表了宣言,表示将会修改宪法、恢复民主直选。他的举动,得到了韩国社会各界的欢迎,新的民主宪法也很快就获得投票通过,卢泰愚则在随后的选举中当选为总统,成为了大韩民国民主化后真正意义上的一位民选总统。在既成事实、国际压力与强大的民意压力下,全斗焕本人也作出了让步,在1988年按照新宪法的规定,将总统职位交给了民选总统卢泰愚,从而迎来了韩国延续至今的第六共和国时期。韩国,终于走向了完全的民主。
三、为挽救韩国而牺牲的人们没有白白死去
总的来说,尽管韩国的民主进程在韩战后一直磕磕绊绊,但经过三十多年,韩国总算结束了威权统治的时期,迎来了真正民主化的时代。在进入民主化时代之后,韩国的经济仍在不断发展,在1997年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证为了发达国家。在1990年代末,韩国开始采取发展高科技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国家战略,不但成功地实现了产业转型,也使得被称为“韩流”的文化风潮席卷了全世界,甚至曾在中国培养出了“哈韩”一族。韩国强大的软实力输出,与给人神秘、独裁、愚昧印象的朝鲜,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比。
事实上,韩国之所以会有今天的成就,与韩国的高度经济发展和政治民主化是分不开的。在韩战发生之前,韩国的经济发展情况曾远不如朝鲜。在那时,受到日本统治时期在朝鲜半岛上遗留下的产业分布情况的影响,半岛上的工业大多集中在三八线以北地区。那时的三八线以南地区由于缺乏工业,可以说是除了农业之外没有特长。除此之外,三八线以北拥有的自然资源,包括铁矿、水资源、森林资源和石灰石都比南方要更加丰富,具备以工业立国的条件。一部韩战战史著作,在评价韩战开战之前的形势时曾经这样说道:“北方具有工业立国、自给自足的条件;南方除农业外,缺乏建设现代国家的自然条件。”也是在那个时候,朝鲜军队装备着苏联援助的坦克和战机,韩军则只有装备了少量装甲车的步兵部队。在那个时候,从表面上看,韩国似乎并没有取胜的希望。(相关分析,见日本陆战史普及研究会:《朝鲜战争》第一卷第一章)
然而,在韩战开战之后,随着国际社会积极行动起来对韩国展开援助,韩国顶住了战争的考验,保住了来之不易的自由政体。在战后,以美国为主的各国对韩国的大规模援助,确保了韩国能够度过战后的艰难岁月,并建立起了能够自立的经济体系。而在政治层面,韩国尽管曾出现过长时间的威权统治,但就算是朴正熙、全斗焕也没有彻底否认分权的自由政体,更没有建立如苏联、中国、朝鲜一样独裁的极权主义体制。这样的事实,使韩国的民主化成为了可能。在1980年代,随着韩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韩国民众的公民意识日渐高涨。在民众大规模抗争的倒逼之下,韩国政府终于在1987—1988年实行民主化、开放了政权,实现了还政于民,从而真正地形成了今天的那个与朝鲜相比,自由、富裕的韩国。正如曾担任美国总统的奥巴马的讲话所说,人们只需要看一看如今韩国和朝鲜的对比,就能立即明白韩战的意义。在成功地保卫了韩国的文明这一意义上来说,联合国军在韩战中绝对没有失败。因为从一开始,组建联合国军的初衷就是保卫遭到侵略的大韩民国。在韩战中,联合国军出色地完成了这个任务。而与这一点相反的是,共产极权阵营在发动韩战时统一朝鲜半岛、将整个朝鲜半岛纳入金氏政权统治的企图,却没能够通过韩战实现。从这一点来看,尽管共产极权阵营反复强调他们在韩战中获得了胜利,但实际上他们才是真正失败的一方。那张展示着韩国和朝鲜夜晚灯火对比的图片,就用最直观的方式向世人述说了韩战的意义:在韩战中牺牲的自由世界军人没有白白死去,他们在朝鲜半岛上抗击了极权主义势力的扩张,挽救了一个国家的自由、繁荣与文明。从这一点来说,这就是韩战最大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