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们为什么需要了解韩战的真实历史
大家好,欢迎大家收听《纵横大历史》。今天,我们将继续进行韩战系列节目,讲述第三十九讲,也是最后一讲《自由无价·下》。
在此前的各讲中,我们回顾了韩战的爆发背景、详细的战争进程,以及这场战争所造成的种种后果。可以说,直到今天,我们依然生活在这场战争所造成的后果之中。这场战争不但在理论上没有结束,它在实际上也在塑造着我们目前生活的世界。
作为冷战开始后,自由世界与共产极权阵营之间的第一场大规模战争,韩战在人类的自由事业中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这场战争的爆发与展开,展现了共产极权阵营为了达到自身的政治目的会不择手段到什么样的程度,也表现了自由世界为维护国际秩序会有多大的决心。正是在这种决心下,联合国军的各国军人舍生忘死地开赴朝鲜半岛,拯救了那时还是新生的大韩民国,用鲜血挡住了共产极权阵营铁幕的扩张。
除此之外,对于中国当局来说,韩战也具有一种特殊的政治意义,那就是借由宣传中国在这场战争中所扮演的角色,将这场战争作为政治宣传当中的素材,用于在需要的时候激起中国民众的反美情绪和民族主义情绪。在这样一种政治宣传的逻辑下,韩战到底发生过什么,对于中国政府来说其实并不重要。只要某种说法能更有利地被用于宣传,那么他们往往就会采纳这种说法,并把它用在中国官方的韩战历史叙述和宣传当中。中国当局在近年来高调地宣传中方付出惨重代价的长津湖战役,以及子虚乌有的“铁原阻击战”,实际上都属于这一类行为。
因此,了解真实的韩战历史,不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我们目前所生活的世界,明白许多人曾为了捍卫我们所拥有的自由付出过怎样的牺牲,也能使我们看清楚中国政府在政治宣传中所使用的种种障眼法。这样,我们才能在看待这个世界时具备更良好的比例感,不至于沦为政治宣传的收割对象。
二、对韩战的总体回顾
总的来说,作为二战之后世界上出现的首次大规模“热战”,韩战在世界历史的进程上有着一种里程碑式的意义。在二战时期,自由世界曾与苏联联合对轴心国作战,并共同塑造了战后的世界格局。不过,随着冷战的爆发,自由世界与苏联转向了全面的对抗。这一对抗并没有导致西方国家与共产极权国家直接开战的全面战争,而是迎来了韩战这样的局部战争。值得注意的是,冷战的主要对峙前线无疑是欧洲,但韩战这场大规模战争却是在远离欧洲的东亚进行的。
事实上,韩战的爆发,可以看作是多重因素合力推动导致的结果。首先,是金日成企图统一朝鲜半岛的野心。其次,则是美国总统杜鲁门和国务卿艾奇逊在1950年1月发表声明,表示朝鲜半岛不在美国的“防御半径”之内。这样的一种声明刺激了斯大林的野心。在这之后,此前一直不允许金日成南侵的斯大林不但批准了金日成的侵略,还和金日成策划了发动侵略战争的事宜。
1950年6月25日,装备着苏式T-34坦克的朝鲜军队越过三八线,对大韩民国展开了全面的入侵。仅仅三天,韩国首都首尔就沦陷了。在这样危难的关头,自由世界以美国为首成立了联合国军,在战争爆发后不久便赶赴了战场。在1950年7月,尽管联合国军为阻击朝鲜军队进行了一系列的战斗,但暂时无法阻挡T-34坦克的洪流。在同年8月—9月间,联合国军退守洛东江畔的“釜山防御圈”,为保卫大韩民国最后的一片土地与朝鲜军队进行了殊死的搏斗。
随着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于1950年9月15日发动仁川登陆,并在之后不久收复了首尔,战局被扭转了过来。身处洛东江前线的朝鲜军队被切断了退路,纷纷溃退。联合国军则展开全面追击,并在1950年10月攻入朝鲜,占领了平壤。到这个月的下旬,甚至已经有联合国军的部队打到了鸭绿江畔。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根据斯大林的命令,以“志愿军”的名义出动大军,加入到了韩战当中。到这时,斯大林达成了他在策划韩战时希望达成的目的,也就是通过在朝鲜半岛发动一次战争,迫使美国将大量兵力和战争资源从欧洲转移到远东,从而将韩战的规模变大,并让中国也派兵参加到韩战中去,进而把中国也彻底地绑在苏联的战车上。因此,斯大林在韩战爆发后,没有使用自身在联合国安理会中的否决权阻止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参战。在中国参战后,苏联很快就派出了战斗机掩护中国、朝鲜军队的后方。但总的来说,毛泽东和金日成在这场战争中,一直是斯大林的棋子,或者可以说是他进行战争的代理人。
中国军队参战后,韩战的战局又一次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在1950年10月末和11月初,尽管多支联合国军部队已经遭遇中国军队突袭,但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依然过于轻敌,在11月下旬发动了试图一举结束战争的“圣诞节前凯旋攻势”。结果,在清川江畔和长津湖边,联合国军遭遇了优势兵力的中国军队的猛攻。在清川江畔的战役中,联合国军在中国军队的冲击下损失惨重,全面后撤,并在12月放弃了平壤,退往三八线以南。在长津湖边,美国海军陆战队则在极度严寒之下进行了史诗般的战斗,在绝对优势兵力的中国军队的围攻下杀开一条血路,最终从海上撤离。
随着联合国军退回三八线以南,印度等十三个国家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了希望交战双方以三八线为界停火的提案。但是,希望扩大战果的斯大林却拒绝了这一提案,并命令中国军队继续向南进攻。在此背景下,中国、朝鲜联军发动了“新年攻势”,经过数天的战斗占领了韩国首都首尔。到了这时,连续发动攻势的中国军队已是强弩之末,转入了休整。而新上任的美第8集团军司令李奇微则根据中国军队的作战特点,制定了一整套全新的战术。李奇微发现,中国军队因为补给能力不足,每次仅能携带少量弹药及口粮,维持7—10天的攻势、向前推进40—50公里。每进行一次这种“星期攻势”,中国军队就不得不暂停进攻、进行休整。面对中国军队的这种攻势时,联合国军应主动后撤。在中国军队的攻势停止、转入休整后,联合国军则应该立即发动反攻,不给中国军队喘息的机会。从1951年1月中旬开始,李奇微发起了一连串作战行动,对转入休整的敌人进行了不断的打击。在这之后,尽管中国军队曾发动“二月攻势”重创了联合国军,但联合国军却在砥平里之战中守住阵地、击退了中国军队,展现了联合国军在中方猛攻下坚守阵地的能力。通过这次战斗,联合国军迎来了战争的转折点,恢复了士气。在接下来的两个月里,联合国军不断展开反攻,将中国、朝鲜军队一步步基本赶向了三八线以北。
在这样的情况下,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希望扩大战争的规模,将战争扩大到“中国的海岸线和腹地”,从而“一劳永逸地解决掉中共问题”。然而,美国总统杜鲁门却仅希望在朝鲜半岛进行一场有限战争。在总统与将军的冲突下,麦克阿瑟被解除职务,联合国军总司令一职由李奇微接任。接下来,在1951年4月—5月间,中国、朝鲜联军集结了百万大军,发动了孤注一掷的“春季攻势”。在李奇微的战术下,联合国军各部奋勇作战,将敌人这次前所未有的大规模进攻完全打垮,使敌人的百万大军全线崩溃。到1951年6月,中国、朝鲜联军再次基本退回了三八线以北。
在这样的情况下,共产极权阵营终于认清了他们不可能取胜的事实,对联合国军伸出的橄榄枝进行了回应。接下来,双方从1951年7月开始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停战谈判。不过,第一轮在开城来凤庄的谈判却因为双方在停战分界线问题上的分歧,迅速宣告破裂。在进行了一轮惨烈的山地战后,双方在1951年10月又一次坐回了谈判桌前,将新的谈判地点定在了板门店。然而,双方却因为战俘问题,在谈判桌上进行了更加艰难的缠斗。由于联合国军方面坚持在战俘问题上实行“自愿遣返”原则,遭到了共产阵营代表的反对,双方的谈判在1952年10月再次破裂,双方展开了又一轮惨烈的山地战。这时,尽管金日成已经不想再继续进行战争了,但斯大林和毛泽东仍希望把战争打下去。
随着斯大林在1953年3月的突然死去,谈判终于迎来了曙光。在这之后,新上任的苏联领导人决定尽快停止战争,共产极权阵营的谈判代表便在苏联的指示下,在战俘问题上进行了妥协。这样,在1953年7月27日,双方终于签订了韩战停战协定,迎来了停战。
三、自由无价:我们为什么要抵抗极权主义
通过发动韩战,苏联不但实现了将美国的军事力量吸引到朝鲜半岛去的目标,也将中国绑上了苏联的战车,获得了通过中国获取东南亚战略资源的通道,以及共产极权阵营进一步渗透东南亚的可能。在苏联的援助下,中国建立起了初步的工业体系,并为了维持这套工业体系展开了对农民的“粮食战争”,铺平了通往大饥荒的道路。然而,随着苏联与中国的交恶,以及毛泽东在1972年与美国进行了关系正常化的接触,苏联的通盘计划崩溃了。另一方面,金日成在韩战之后利用苏联、中国政局的演变,清洗了朝鲜劳动党内的“苏联派”和“延安派”,成功地建立起了由金氏家族进行世袭统治的金氏王朝。而当他建成这一世袭王朝,在1975年时准备一统朝鲜半岛的时候,却发现毛泽东已经与西方阵营越走越近,不会再为他的战争提供援助了。
不过,尽管苏联通过韩战在远东建立的国际体系崩溃了,但在今时今日,继承了斯大林遗产的普京、毛泽东的继承者习近平和金日成的后代金正恩却又一次走向了联合。自由世界在韩战中所对抗的那个极权主义阵营,如今又一次活跃了起来,威胁着我们的自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直到今天,韩战也从没有远离我们。
那么,热爱自由的人们为什么要奋起抵抗那个极权主义阵营呢?朝鲜半岛南北两侧的对比,可以说是最为直观的证据。在得到联合国军成功保卫的韩国,遍布着繁荣与自由。在极权主义铁幕笼罩下的朝鲜,则是遍地的愚昧与恐怖。在这一系列的结尾,我们需要再一次重温曾任美国总统的奥巴马在韩战停战协定签订六十周年之际,对韩战老兵的讲话:“5000万韩国人民生活在自由和生机勃勃的民主制度下,韩国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经济体之一,同朝鲜半岛北方的压迫和贫困形成鲜明对照,这就是胜利,这就是你们留下的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