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战争史上的奇景:进攻自家战俘营的军队
大家好,欢迎大家收听《纵横大历史》,我是主持人孙诚。今天,我们将继续进行韩战系列节目。
在上一讲中,我们回顾了1951年10月—1952年春韩战停战谈判第二阶段的历史。在这一时期,联合国军和共产军队的代表在三八线附近的村庄板门店进行了艰难的谈判,在停战谈判的大部分议程上达成了共识和妥协。到1952年5月为止,双方有待解决的问题,已经仅剩第四项议程,也就是看上去不怎么起眼的“关于战俘的安排问题”了。
然而,恰恰就是这个问题,成为了韩战停战谈判中最为棘手的问题。围绕这一问题,共产极权阵营进行了长时间的无赖式表演,并使战争继续长时间地拖延了下去。今天,我们将进行第二十二讲《战俘难题·上》,讲述双方在战俘问题上的激烈交锋。
我们还是从一个历史场景开始说起吧。
1952年6月10日清晨,在韩国南海岸以南的小岛巨济岛上,精锐的美国第187空降团官兵向一处军事目标发起攻击,进行了一次非常特殊的作战。之所以说这次作战特殊,是因为美军正在使用精锐部队,攻打由联合国军设立的第76号战俘营。而在战俘营中进行防御的,则是早已被联合国军俘获的大批北韩战俘。这些战俘拥有刀具、长矛和燃烧瓶等武器,并据守在他们挖好的壕沟内,正在进行一场暴动。在现代战争中,这恐怕是一幕罕见的奇景——一支军队居然要出动精锐武力,去攻打理论上已被自己解除了武装、并被关入战俘营的俘虏们。
激烈的战斗持续了两个半小时之久。美军并未开枪,而是使用手榴弹、催泪弹和刺刀步步推进,将暴乱的俘虏们一批批击败和重新俘虏。最终,战俘们的暴乱被压制了下去,共有21名暴动者死亡、139名暴动者负伤。而美军方面,也有1人死于长矛之下、14人负伤。令人乍舌的是,在这次行动中,美军在第76号战俘营里竟足足缴获了3000支长矛、4500把刀和1000枚汽油弹——这些汽油弹的原料,是战俘们用于烹饪的燃油。
为什么在联合国军的战俘营中,理论上早已被解除武装的战俘们,居然会有这么多武器,掀起这么大规模的暴乱?在联合国军的战俘营中,究竟发生了什么?要明白这些问题,我们就要首先从韩战交战双方关于战俘问题的谈判开始说起了。
二、此前谈判进程的回顾

如前所述,1951年7月26日,在开城来凤庄,双方谈判代表曾达成过五项停战谈判会议议程,分别是:
1、通过(会议)议程;
2、确定一条军事分界线,并建立非军事区;
3、为实现停火与休战作出具体安排,包括成立一个监督停火休战的机构;
4、关于战俘的安排问题;
5、向双方有关国家政府建议事项,即对外国军队的撤出及政治上解决的各个问题提出建议。(贝文·亚历山大:《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第五十七章《喋血山岭》;日本陆战史普及会:《朝鲜战争》第九卷第二章)
由于第一项已随着议程的通过自动解决,双方谈判代表便开始围绕其余四项议程展开谈判。由于双方在第二项议程上无法达成共识,停战谈判随即在1951年8月破裂,两军在同年8月—10月间进行了残酷的大规模山地战。在这一轮交战中,联合国军取得了“血染岭”、“伤心岭”两次作战的胜利,而交战双方也都付出了沉重的伤亡。这样,精疲力竭的双方便在1951年10月25日,于三八线附近的村庄板门店搭建的停战谈判帐篷中,再次恢复了停战谈判。同年11月27日,双方首先就第二项议程达成共识,决定以当时的战线为两军停战分界线。1952年2月16日,双方又就争议最少的第五项议程达成共识,决定“在签定停战协定并开始生效后的三个月内,由双方分别指派代表举行较高级的政治会议,通过谈判解决从朝鲜撤出全部外国军队的问题和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等。”(沃尔特·G.赫姆斯:《停战谈判的帐篷与战斗前线》第八章《一揽子建议》)不过,关于第三项议程的争论比较曲折。由于共产阵营方面一直坚持将策划和操纵韩战的主谋苏联选入监督停火休战的机构,联合国军方面则坚持停战后双方应维持各自保有的飞机场现状,双方争执不下。最后,在1952年5月2日,双方才互相妥协,各自放弃了上述要求,从而在第三项议程上达成了共识。
不过,上述几项议程中出现的争议,与第四项议程即战俘问题造成的争议相比,无疑是小巫见大巫了。事实上,自双方谈判代表于1951年12月11日首次开始关于战俘问题的交涉以来,这一问题就迟迟没有进展。
三、战俘何以成为一个棘手问题

要明白双方争论的焦点,首先要谈一谈在当时的国际惯例中是如何处理战俘问题的。
根据世界各国于1929年签订的《日内瓦公约》,在战争结束、各交战国缔结停战专约时,“战俘的遣返应于缔结和约后在最短期间内予以执行。”(第73条)1945年二战结束后,由于苏联长期扣押大量德国、日本战俘进行强制劳动,造成了相当恶劣的国际影响。因此,1949年签订的新版《日内瓦公约》在战俘遣返的条款上有所加强,要求“实际战事停止后,战俘应即予释放并遣返,不得迟延。”(第118条)
在韩战时期,中国、北韩都并非《日内瓦公约》签字国,但两国在开战后都宣布会遵守《日内瓦公约》。尽管美国是该公约签字国,但当时美国国会尚未批准该公约。不过,美国也在加入战争后宣布将遵守《日内瓦公约》。这样一来,《日内瓦公约》在理论上便是交战双方理应遵守的原则,遣返战俘看上去也不会成为一个太复杂的问题。从常理上来说,一个正常国家出身的战俘,当然是希望战争快点结束,从而使自己能够早点回到家乡,见到亲人的。
然而,对于共产极权国家出身的战俘来说,问题却没有这么简单。在共产极权政府眼中,一个人如果在战争中被俘,就有某种“变节”嫌疑。在战争中被释放的共产国家战俘,在回到本国后往往会遭受严酷的审查乃至残酷的政治迫害。因此,许多共产国家俘虏在战争结束后也不愿意被遣返回国。例如,在二战结束后,就有50万—100万曾被德军俘虏、又被西方盟军收容的苏联战俘明确表示不愿回国。为了使这些人不被送上一条绝路,西方国家在冷战爆发后,对苏联战俘采取了“自愿遣返”原则,最终使37.5万苏联战俘得以避免被送回红色魔窟。(赵国星:《青春作伴好还乡——苏联战俘的归国之路》)
这样一来,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联合国军在遣返中共、北韩战俘时就必须要坚持“自愿遣返”原则了。对此,杜鲁门总统在1951年10月29日曾表示,如果在停战后无条件遣返全部共军战俘,那么“共产党战俘,特别是那些自愿投降过来及与俘管人员采取合作态度的战俘,会在回家后立即遭到处决。”(贝文·亚历山大:《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第五十八章《再启和谈之门》)
对于共产极权国家来说,如果联合国军采取“自愿遣返”原则遣返战俘,而许多中共、北韩战俘又拒绝回国的话,无疑将会直接戳破共产极权国家将自身打造为“人间天堂”的神话。出于这种猥琐的心态,共产极权阵营从围绕战俘问题的谈判一开始,便坚持着“自愿遣返”原则,而联合国军代表则提出,应当首先交换双方手中战俘的名单。
1951年12月18日,双方交换了战俘名单。根据名单显示,联合国军手中共有俘虏132474人,其中包括北韩战俘111774人和中共战俘20700人。共方手中的俘虏则共有11559人,包括3197名美国战俘、7142名韩国战俘及1220名其余国家战俘。12月22日,共方谈判代表、北韩将领李相朝首先发难,提出联合国军交出的战俘数字,比此前美国向日内瓦国际红十字会报告的人数少了44205人。然而,这4.4万多人实际上大多是此前被编入北韩军队的大韩民国居民。在被联合国军俘获后,他们或被编入韩军、或被释放,当然不会在现有的战俘名单内。
事实上,联合国军一方远远有更强的理由去质疑共方提供的战俘数字。因为根据联合国军在1951年底的统计,战争进行到那时为止,已有11500名美军和8.8万名韩军失踪,这些数据远远超过了共方提供的战俘数字。那么,这些人究竟到哪里去了?另外,根据北韩方面在战争初期的广播中和报纸上公布的数字,北韩军仅在那时就俘获了6.5万名韩军。因此,在12月22日的会谈中,面对李相朝的无理取闹,联合国军代表、海军上将利比针锋相对地反问:“贵方曾广播说俘获了6.5万的俘虏,这在报纸上也曾大肆登载,可是韩国兵俘虏只有7142人,这是怎么回事呢?”(日本陆战史普及会编:《朝鲜战争》第十卷第五章)
事实上,北韩方面一直有将俘获的韩国人编入其军队的习惯。因此,韩国战俘人数的巨大差额,有一部分能根据这一情况进行解释。对于这一点,联合国军方面事实上通过情报搜集和审问俘虏也早已知晓。利比将军的反驳,主要是为了回击李相朝的无理取闹。然而,美军失踪人数和共方公布的俘虏人数有如此巨大的差额,却透露出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这表明,有相当数量的美国战俘已被共军冷血地残杀和折磨致死了。
四、消失的联合国军战俘究竟去了哪?
北韩军和中共军的确曾将相当数量的美国战俘杀害及虐待致死。其中,枪杀美国俘虏是北韩军经常进行的罪恶勾当。在韩战中,联合国军曾多次在夺下北韩军阵地后发现被成批杀害的美国俘虏尸体。例如,在洛东江战役期间的1950年8月17日,美军在夺回大邱附近的一处高地时,曾在山上发现了41具被集体枪杀的美国战俘遗体。(日本陆战史普及会编:《朝鲜战争》第二卷第四章)在联合国军攻入北韩后的1950年10月21日,美军又曾在平壤以北的顺川附近的一处列车隧道中,发现了66具被机枪集体射杀的美国战俘遗骸。(日本陆战史普及会编:《朝鲜战争》第五卷第六章)以上两个例子,仅仅是冰山一角。李奇微在他的韩战回忆录中曾这样写道:北韩军“往往在俘虏脑袋后面补上一颗子弹。”(李奇微:《朝鲜战争》第四章)
另一方面,中共军则是将大批美国战俘在战俘营中虐待致死的凶残杀手。尽管中共在他们编造的《抗美援朝战争史》中恬不知耻地吹嘘,说联合国军俘虏认为“任何国家的俘虏营都不如志愿军的俘虏营好”,并编造了大量虚假的“优待俘虏事迹”(中国“军事科学院”编:《抗美援朝战争史》第三卷第十四章),但真实的数据却狠狠地抽了中共一个大耳光:韩战期间,有38%的美国俘虏在共产党的战俘营中死亡,这一战俘死亡率在美国军事史上是最高的。在战俘营中,凶残至极的中共、北韩看守残忍地殴打拒绝共产主义洗脑的俘虏,并对他们进行长时间的紧闭、不准他们吃饭喝水。有抗拒洗脑的战俘,曾被共军放置于3.5英尺高、2英尺宽、5英尺长的狭窄禁闭室中达八个月之久,每天被关押在其中的时间都达到22小时。在如此凶残的折磨和虐待下,大批战俘死去了,但绝大多数幸存者都没有屈服于共产党疯狂的洗脑。(Korean War Legacy Foundation: “The Pow Experience”)
因此,共产极权阵营的代表如果持续纠缠战俘数字问题,事实上只会将他们自己犯下的罪行暴露得更为彻底。这样,在扯皮了一个多月后,关于战俘数字的争论变得不了了之。1952年1月2日,联合国军代表利比提出了一项新的战俘交换方案,表示双方应该“一对一”地交换俘虏,联合国军方面则优先释放自愿被遣送回国的俘虏。当共方手中的战俘被释放完毕后,手中仍有多余战俘的联合国军一方则应根据“自愿遣返”原则释放战俘。这样的计划当然不会得到共方认可,因此双方从第二天起便开始了持续一个多月的激烈争吵。(中国“军事科学院”编:《抗美援朝战争史》第三卷第十四章)在此期间,为了在国际舆论上抹黑联合国军,苏联、中国、北韩三方编造了一个极其荒唐的谎言——他们突然指控,联合国军正在进行毒气战和细菌战。共产极权阵营在韩战中最为无耻的一幕表演,即将由此展开。而直到今天,他们在这次无耻表演中撒下的弥天大谎,依然在欺骗着不少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