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纵横大历史:韩战系列第二十五讲 再战山岭

0:00 / 0:00

一、三角山(上甘岭)战役为什么会发生?

大家好,欢迎大家收听《纵横大历史》,我是主持人孙诚。今天,我们将进行韩战系列节目,讲述第二十五讲《再战山岭》。

在上一讲中,我们回顾了韩战交战双方在1952年夏天围绕战俘问题进行的一系列斗争,以及在这之后联合国军对共产极权阵营转而采取强硬立场的情况。1952年5月12日,随着有鹰派人士之称的马克·克拉克将军就任联合国军总司令,联合国军首先以强硬手段打垮了战俘营内的共产分子暴动,接着又对北韩进行了大规模空袭,重创了北韩设在鸭绿江边的发电厂和北韩首都平壤。在这样的情况下,尽管金日成已经丧失了斗志,表示希望尽快结束战争,但斯大林和毛泽东却一意孤行,力主继续推动战争的进行。金日成不敢违抗斯大林的命令,战争也由此继续进行了下去。到1952年10月,由于双方在战俘问题上完全无法达成共识,韩战停战谈判再一次破裂了。两场血腥的山地战随即爆发,那就是著名的白马山战役和三角山(上甘岭)战役。

在讲述这两场血腥的战役期间,我们还是先从一个历史场景开始说起吧。

1952年10月14日,在三八线中部城镇金化以北不到5公里的地方,美国第7步兵师第31团用两个营的兵力,对一处三角形的高地发起了攻击。这座高地被联合国军称为“三角山”或598高地,被中共军称为597.9高地。在这座山头上,中共第15军一部已经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随着进攻的展开,美军遇到了未曾预料到的强烈抵抗,死伤续出。其中,在进攻中担任右翼先锋的美31团3营L连遭遇了躲藏在碉堡里的中共军的阻击。在手榴弹、自动武器、爆破筒和石块的攻击下,不到半个小时,L连的指挥官和所有排长就全部牺牲了,“剩余的人被压制在敌人碉堡下面的一块小小的凹地里。”(沃尔特·G.赫姆斯:《停战谈判的帐篷与战斗前线》第十三章《僵局》)担任左翼先锋的1营A连也出师不利,在进攻开始后遭遇了轻武器和自动武器的猛烈射击,连指挥官阵亡。然而,这样惨烈的损失,仅仅是这场鏖战的一个开端。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联合国军将在这一片山地与中共军展开一场相当惨烈的搏杀。

三角山(上甘岭)一带的地形图。(Triangle Hill=三角山,Sniper Ridge=狙击兵岭,来自沃尔特·G.赫姆斯:《停战谈判的帐篷与战斗前线》第十三章《僵局》)
三角山(上甘岭)一带的地形图。(Triangle Hill=三角山,Sniper Ridge=狙击兵岭,来自沃尔特·G.赫姆斯:《停战谈判的帐篷与战斗前线》第十三章《僵局》)

事实上,这座三角形的山地在简体中文世界有着很大的名气。在中方的历史记录中,争夺三角山的战役被称为“上甘岭战役”。那么,这样一场惨烈的战役,究竟为什么会发生呢?现在,就让我们走入历史中吧。

二、血战白马山:中共王牌部队的惨败

1952年9月28日,在板门店的停战谈判桌上,联合国军首席代表哈里森向共产阵营代表提出了关于战俘问题的三种解决方案:“1、将战俘全部运送到非军事区,经过核对后,除允许表示愿回到居留一方者可重回拘留方外,其他战俘一律予以遣返;2、将反对遣返的战俘运到非军事区,由中立组织就其愿望进行甄别;3、将上述同类战俘运到非军事区后加以释放,由其自行选择何去何从。”(贝文·亚历山大:《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第六十章《暴君李承晚 鹰派克拉克》)10月8日,共产阵营首席谈判代表南日拒绝了哈里森的提案,板门店的停战谈判就此宣告破裂。自从韩战停战谈判开始以来,这已经是谈判的第二次破裂了。

与停战谈判破裂相伴随的,则是大规模军事行动的恢复。1952年10月6日,在停战谈判破裂前两天,一场新战役已经在韩半岛中部的群山之中开始了。在首尔东北面90公里处的城镇铁原郊外,有一处名叫白马山的高地。这个山头,又被联合国军方面称为395高地。10月6日夜晚,中共军投入了他们的王牌部队第38军,向防守白马山的韩国第9师展开了猛攻。在这次进攻中,中共军投入了116门各类火炮、4辆自行火炮和8辆坦克。在炮兵和装甲部队的配合下,中共部队向白马山上的韩国守军,以及白马山西南面3公里处由法国营防守的291高地展开了猛烈的冲击。在韩国和法国军队的英勇奋战下,中共军持续整夜的连续攻击被击退了。10月7日,中共军再次攻打白马山,一度冲上了山顶,但很快又被韩军赶了下去。10月8日,中共第38军纠集大批兵力发起总攻,与韩国第9师进行了不分昼夜的战斗。尽管中共军一度再次占领了白马山,但在这一天结束的时候,他们还是被韩军赶了下去。10月10日,中共军再次总攻,不顾伤亡地用排成密集队形的步兵冲向白马山。在接下来的三天里,白马山反复易手。到10月12日战斗停下来时,最终控制着白马山的部队是坚如磐石的韩国第9师。随后,韩军又发动了一系列反攻。到10月15日,韩军驱逐了白马山周围高地上的所有中共军。(沃尔特·G.赫姆斯:《停战谈判的帐篷与战斗前线》第十三章《僵局》;金阳明:《韩国战争史》第十一章《阵地战》)

在白马山战役中,交战双方都投入了相当猛烈的炮兵火力。整场战役期间,支援韩国第9师的联合国军炮兵贯彻“范佛里特弹药量”的原则,进行了高强度的射击,一共发射了18.5万发炮弹。中共军炮兵在苏联的全力援助下,火力也有了很明显的提升,在战役期间发射了5.5万发炮弹。韩军在战役中的伤亡,为阵亡505人、受伤2562人、失踪391人,合计3422人。中共第38军的伤亡远比韩军惨重。仅仅根据中共官方战史承认的数字,第38军在此战中就有1748人阵亡、3062人受伤、伤亡不明562人。(“中国军事科学院编:《抗美援朝战争史》第三卷第十七章)而根据韩军的统计,中共军在此战中的损失达到了1万人。(金阳明:《韩国战争史》第十一章《阵地战》)

白马山之战对于韩国军队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这次战役表明,经过两年多的战火洗礼,韩军已不再是战争头一年那支战斗力不足的军队了。在1952年10月,面对中共王牌部队的进攻,韩军能够守住阵地,并给予敌人重创,让被视为中共王牌的第38军蒙受了惨败,沉重打击了中共军队在面对韩军时嚣张的气焰。

1952年10月,一名韩国士兵的背影,照片中央为白马山。(来自网站“koreanwaronline)
1952年10月,一名韩国士兵的背影,照片中央为白马山。(来自网站“koreanwaronline)

随着白马山之战的落幕,另一处山地爆发了更为惨烈的鏖战,这就是著名的三角山之战,也被称为上甘岭战役。对于这次战役,中共方面多年来一直全力开动宣传机器,将它描绘成一场大胜。那么,上甘岭战役的真相究竟如何呢?

三、三角山(上甘岭)战役的真相:无意义的山地消耗战

上甘岭是一座山间村庄的名字。在这座村庄附近,一西一东地排列着两处高地,被联合国军称为“三角山”(598高地)和“狙击兵岭”,中共军则称之为597.9高地和537.7高地。这两个山头位于韩半岛中部城镇金化以北不足5公里处,金化则在铁原以东40公里的位置。在1952年10月,中共第15军控制着这两座山头。在两座高地南面不远的地方,是联合国军的战线,距离中共军的战线只有200码。10月8日,随着板门店的谈判宣告破裂,联合国军开始实施一项名为“摊牌”的军事行动,意图夺取这两个高地,从而改善金化以北的战线形状。根据美第8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向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所写的信件,进攻这两处高地的目的,是“采取小规模的进攻行动,使敌人陷于被动的防守地位。”根据联合国军的预计,这次进攻将持续6天,并付出200人的伤亡代价。(沃尔特·G.赫姆斯:《停战谈判的帐篷与战斗前线》第十三章《僵局》)

10月14日,美第7师第31团投入两个营向三角山发起了第一次攻击。同时,韩国第2师也向狙击兵岭发起进攻。然而,中共第15军已在山上挖设了坚固的坑道、堑壕和碉堡,并依托坚固的工事进行激烈的抵抗,使联合国军蒙受了相当严重的损失。到当天晚上,美军的进攻无所进展。韩军虽然一度攻上了狙击兵岭的棱线,却遭到退守反斜面坑道的中共军的反击,又被赶下了山。

三角山(上甘岭)战役期间,在山坡上进攻的联合国军士兵。(来自网站“worldhistoryproject”)
三角山(上甘岭)战役期间,在山坡上进攻的联合国军士兵。(来自网站“worldhistoryproject”)

10月15日,美第7师又以两个新编的营对三角山发起攻击。在白天的战斗中,美军攻上了山顶。但是,在高地的反斜面上,美军发现了大量坑道和壕沟,足以躲藏大批兵力。在接下来的五天里,美7师的攻击规模逐步扩大,最终全师的九个步兵营有八个投入了战斗。双方反复上演的情景,就是美军在白天攻上山头,中共军则在夜晚从坑道里钻出来反攻,从而使山头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在狙击兵岭,韩国第2师和中共军也在上演着同样的剧本。到10月20日,经过反反复复的血战,联合国军终于控制住了三角山和狙击兵岭。在10月22日,中共军在猛烈炮火的掩护下发起过一次大规模反攻,但被联合国军打退了。见山头已被控制,美7师就在10月25日将三角山的防御阵地移交给了韩国第2师。

11月30日,在上百门重炮的掩护下,中共第15军向三角山发起了大规模反攻,与韩国第2师展开了又一轮反反复复的山地争夺战。到11月5日,中共第15军在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后,重新控制住了三角山,联合国军遂终止了攻占三角山的作战。同一天,中共军以新锐力量第12军替换了已经精疲力竭的第15军,又将反攻的焦点转向了狙击兵岭。在这之后,中共第12军就和韩国第2师在狙击兵岭展开激战,继续重复着乏味而血腥的反复争夺。到11月25日,韩军只能控制狙击兵岭的部分区域,整个山头基本被中共第12军占领。损失惨重的韩国第2师撤出了阵地,由韩国第9师进行接替。11月28日,联合国军完全终止了“摊牌”行动。惨烈的三角山之战或上甘岭之战,至此落下了帷幕。


客观地说,联合国军的"摊牌"行动的确未能达成既定作战目的,以攻击失利告终。中共军依靠源源不断地投入海量兵力,最终勉强守住了三角山和狙击兵岭。在这场血腥的战役中,美军阵亡365人、负伤1174人、被俘1人,合计1540人;韩军阵亡1096人、负伤3496人、失踪96人,合计4688人。另一方面,根据中共方面公开承认的数据,中共军在此战中就有4838人阵亡、6691人受伤,合计11529人。在整场战役期间,联合国军发射了190万余发炮弹,中共军发射了超过35万发炮弹。双方发射的超过220万发炮弹,将整个战场打成了一片宛如月球表面的焦土。(相关数据,参见张嵩山:《解密上甘岭》,北京:北京出版社,2010年;"中国军事科学院"编:《抗美援朝战争史》第三卷第十八章)
值得注意的是,在战后,中共方面对这场战役进行了吹嘘,将这场战役说得十分重要,无中生有地称中共军在这场战役中给联合国军造成了2.5万人的死伤("中国军事科学院"编:《抗美援朝战争史》第三卷第十八章),并曾在1956年拍摄了政治宣传电影《上甘岭》。事实上,从战略上看,这场战役对双方而言都没有太大的意义,不过是为了几个荒凉的山头付出成千上万人的无谓牺牲罢了。然而,在好战的斯大林和毛泽东看来,这样残忍的人命损耗还应该继续进行下去。随着1952年结束,韩战进入了新的年头。这时,苏联的大独裁者斯大林已经时日无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