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毛泽东:显得“土鳖”的中共“教皇”
大家好,欢迎大家收听《纵横大历史》,我是主持人孙诚。今天,我们将继续进行文革历史系列节目。
从这一讲开始,我们就要按照时间顺序,开始对文革进行一个详尽的回顾了。可以说,经过了这么多讲的铺垫之后,这个系列终于算是进入了正题。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中,我会一边按照时间顺序讲解文革历史,一边保持对于时事热点的关注。在有较为重大的时事发生时,我也会穿插一些内容来进行回应。
那么,闲话少叙,我们就开始进入文革历史本身吧。
谈及文革的历史,我们就不能不谈文革的背景。从这一讲开始,我们就要来谈一谈这个问题。要讲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要首先从几个主要人物的早期履历入手,谈一谈他们在文革之前所在的位置。只有搞明白这些问题,我们才能够进行进一步的有效讨论。
首先值得讨论的,是人们在讨论文革当中提到的次数最多的主角,也就是毛泽东这个人。事实上,从中共的整体党史演进来看,没有留洋经历的毛泽东在中共内一直显得有一些“土鳖”。实际上,在早期中共党史中,毛泽东长时间并不是最高领袖,并长期和与共产国际关系更为密切的那一派人关系紧张。在1932年的宁都会议上,毛泽东还曾一度被解除过军权。此后,通过遵义会议到延安整风的一系列复杂权术操作,毛泽东好不容易才获得了中共党内难以挑战的、类似“教皇”的地位。在1945年的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写进了中共党章,成为了中共“一切工作的指针”。
二、与苏联关系密切的周恩来
尽管在许多人的理解当中,毛泽东和周恩来似乎是一对“亲密无间的战友”,所谓“毛主席”和“周总理”的组合更被不少人当成了一种“理想的君相关系”,但事实却与这样的想象相去甚远。首先,周恩来在中共内部与国际共运总坛苏联的渊源,事实上比毛泽东要更深。1921年时,在欧洲留学的周恩来加入了当地的共产主义小组,并参与创立了中共的前身团体之一旅法共产主义小组。自1928年以来,周恩来在数年中于上海主持着中共中央的工作。在上海时,周恩来也曾领导简称“中央特科”的“中共中央特别行动科”,负责情报工作及执行暗杀活动。中央特科在上海做过的一个“大手笔”,就是对被中共视为叛徒的顾顺章一家进行了灭门。这起屠杀的制造者和指挥者,实际上就是周恩来。在这之后,周恩来离开上海来到位于赣南的中央苏区,参与了宁都会议,并在这之后负责中共的军事指挥,毛泽东则相应地失去了军权。此后1935年的遵义会议上,尽管毛泽东重新回到了中共的军事决策层,但毛泽东在这次会议后并没有完全掌握军权,而仅仅是周恩来在军事指挥方面的帮助者。尽管在这之后不久,周恩来由于得了重病,指挥的责任更多落入了毛泽东手中,但毛泽东在这时还没有成为“教皇”般的中共最高领袖。
在国共第二次合作对日作战期间,周恩来长期作为中共的代表驻扎在国民党统治区的武汉、重庆等地,负责与国民党的交涉以及统一战线工作,并曾与共产国际背景深厚的王明共同坚持过“一切经过统一战线”的主张。在之后1943年的延安整风运动中,周恩来因为自己的这一类主张遭到了毛泽东的批判,被指为有“右倾”的“经验主义”问题,被迫进行了检讨。当时,周恩来曾经承认自己连续“犯错”,“关键在于反毛泽东”,并表示自己这类“反毛”的“错误”中以所谓“宁都篡军为最高峰”。最后,直到苏联方面致信延安,要求中共不得这样对待周恩来,毛这次对周发起的进攻才算告一段落。在这之后,经过中共七大,毛泽东确立了中共党内的“教皇”地位。周恩来也成为当时中共最高领导机构中央书记处的成员,保留着在中共党内核心决策层的地位。
三、长期进行“白区”工作的刘少奇
第三个需要进行一番回顾的,是刘少奇在中共党内的地位演变。与周恩来十分类似的是,早期刘少奇也有着与苏联紧密的关系。在1921—1922年间,刘少奇曾在苏联留学,并在苏联加入了共产党,随后被派回中国工作。在1920—1930年代,刘少奇长期领导着中共在非共产党统治区,也就是所谓“白区”进行的工人运动,也曾因此不止一次被捕。1936年,刘少奇前往天津主持中共中央北方局的工作。当时,中共的北方党组织遭遇了重创,有61名干部被关押在国民党的北平军人反省院中。为此,刘少奇在得到中共中央的允许后,指示这61名干部按照监狱规定,通过在报纸上发表《反共启事》的方式办理了出狱手续,从而使中共的北方党组织活动重新打开了局面。这一批干部作为刘少奇“白区”工作的下级,也在此后与刘少奇保持着紧密的关系。而这一事件,更在此后成为了刘少奇在文革中遭遇政治清洗的一大借口。
在这之后,刘少奇在1943年的延安整风期间积极地与毛泽东站在一起整人,对周恩来的所谓“右倾”展开了批判,得以进入了中共的最高决策层。在1945年的中共七大上,刘少奇则作了修改党章的报告,亲手将毛泽东思想放进了党章,并把毛泽东思想吹捧到了一个极高的高度,表示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一切工作的指导方针”。会后,刘少奇和毛泽东、周恩来一道,都成为了中共中央书记处的成员。
四、与毛周都有特殊渊源的邓小平
第四个需要对其早期履历进行勾勒的人,是邓小平。值得注意的是,邓小平与周恩来和毛泽东都有着相当密切的特殊关系。1920年,邓小平前往法国留学,之后在那里结识了周恩来。在周恩来的介绍下,邓小平加入了旅法共产主义小组。在法国期间,邓小平曾追随在周恩来身边为共产党工作,周邓之间形成了一种师徒般的关系。接下来,邓小平又在1926留学苏联,之后被派回中国参加共产革命。值得注意的是,在1933年,当中共内部共产国际背景深厚的一派猛烈批判毛泽东的时候,邓小平曾因与毛泽东一同主张在农村展开游击战争、反对以城市为中心目标,因而遭到了猛烈攻击,被指责为“毛派头子”,因此一度遭遇了被关押和监管劳动,直到1935年才恢复工作。这次遭遇,是邓小平一生中所谓“三起三落”中的第一次“起”和“落”。在这之后,邓小平在长期的战争当中步步升官,于1945年的中共七大上成为了中共中央委员。在此后的国共战争期间,邓小平也成为中共的方面大员,出任了中共四大野战军当中第二野战军的政委。
五、活跃的将领并不十分热衷党内斗争的早期林彪
第五个需要注意其早期履历的人,则是林彪。与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不同的是,早期的林彪并没有留洋经验。1924年和1925年,林彪在家乡湖北先后入了共青团和共产党。在这之后,他来到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的广州入读黄埔军校、参加北伐战争,表现出了很高的军事素养。国民党开展清党后,林彪跟随着中共,参与了赣南中央苏区的创立。而他自己则因为军事能力的出众,从排长一步步升迁,在1932年成为了红一军团的总指挥。这支红一军团,在此后的几年里成为了中共的精锐部队,在中共向陕北逃亡的所谓“长征”期间立下不少战功。在国共第二次合作对日作战、中共的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后,中共以红一军团为基干编成了精锐的115师,由林彪担任师长。之后,林彪因为负伤患病而前往苏联疗养,在1940—1941年期间担任中共驻苏联代表团负责人。在苏联期间,林彪与苏联高层多有交往,从而奠定了他和苏联的一种渊源。在这之后,林彪又在国共战争期间成为中共最重要的方面大将,指挥着受到苏联大力援助的中共王牌部队第四野战军打赢了具有战略决定性的辽沈会战,随后率部进入山海关,一路南下一直打到了海南。不过,与在军事方面的活跃相反的是,林彪到此时为止对于中共党内斗争并不十分热衷。在党内斗争方面,此时的他还显得十分地“佛系”。
六、文革史的一种最简化模型:毛周刘邓林的权斗史
以上,我就依次讲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林彪这五个人在中共1949年建政之前的基本履历。实际上,这些内容对比较熟悉历史的听众朋友来说,应该都是相当熟悉的内容。但是,为了能够更有效地进行接下来的讲解,我还是要对他们的履历进行一个简单的回顾。尽管如我之前反复所讲的,我并不愿意在讲解文革历史的时候,把镜头过多地放在这些中共高层人物身上,但文革运动的走向在很大程度上却也确实是由他们之间的内斗所框定的。如果用一个最为简化的叙述来简单介绍文革的历史,实际上可以这样讲:
在文革开始之前和文革初期,毛泽东将他的攻击目标选定为了负责中央工作的刘少奇和邓小平,林彪则追随着毛泽东加入了这场攻击。至于周恩来本人,实际上大体上也是站在毛泽东一边的。
在这之后,随着两年文革的展开,刘少奇、邓小平宣告倒台,刘少奇更是被开除了中共党籍,不久后死去,邓小平则被下放劳动。在这之后,经过1969年的中共九大,林彪确立了毛泽东接班人和中共党内二把手的地位,周恩来的排位则处于林彪之后。
其后,毛泽东和林彪展开了一系列激烈的斗争,最终以林彪集团的瓦解和林彪出走苏联、死在蒙古告终。之后周恩来的势力有所上升,邓小平则复出重新进入中共最高决策层。
在这之后,毛泽东又展开了第二次文革,首先借批林批孔运动对周恩来展开攻击,但这次攻击却不了了之。随后周恩来病重,邓小平主持中共中央工作,进行了1975年整顿,对毛派进行了打压。1976年周恩来病死,邓小平也在不久后被毛泽东又一次打倒。然而,在毛泽东死后不久,毛派就在怀仁堂政变后瓦解,邓小平则重新复出,成为了中共所谓“第二代领导核心”。
因此,如果用一种最简化的模型叙述文革,实际上我们是可以把它讲述成一种毛、周、刘、邓、林之间的权力斗争史的。要讲清楚文革历史,我们也必须要讲清楚这五个人之间的种种恩怨情仇。因此,这一讲的内容就是一个最基本的铺垫。在下一讲之中,我们会把历史镜头向后延伸,开始讲述1949年之后中共的历史,看一看中共的高层权力斗争到底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白热化,最终导致了文革的爆发。
感谢大家,这周就到这里。我们下周再见。
撰稿、主持、制作:孙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