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纵横大历史:《回顾文革》第三十五讲:狂暴的文革理论开始现身

0:00 / 0:00

一、毛泽东攻击“黑暗风”、“单干风”与“翻案风”

大家好,欢迎大家收听《纵横大历史》,我是主持人孙诚。今天,我们将继续进行文革历史系列节目。

在上一讲当中,我们谈到,在七千人大会之后,毛泽东在某种程度上算是正式地“退居二线”了。然而,毛泽东实际上是“人还在,心不死”,并没有真正地退出决策圈。在这场会议后,刘少奇主持下的中共中央开始扭转激进经济政策,刘少奇本人还鼓励干部们不要怕把局势说成“漆黑一团”。在一些地方,有干部容许农民们分田单干,并得到了一些中共高层的支持。此外,在政策转轨之后,也有在大跃进期间因头脑相对冷静而遭到批判的干部得到了平反。面对这三个问题,感到自身权力和政治路线受到威胁的毛泽东,认为正在有所谓的“黑暗风”、“单干风”和“翻案风”蔓延。在1962年7月10日于中南海游泳池边展开的对话中,毛泽东激烈地斥责了刘少奇。接着,不甘寂寞的他又迅速行动起来,向这些所谓的“黑暗风”、“单干风”和“翻案风”展开了猛烈的攻势。

1962年7月24日到8月20日,中共中央在北戴河召开了工作会议。这次会议原本的目的,是讨论农村、商业、粮食等等问题,但出席这次会议的毛泽东却突然在半路开炮,让会议的空气变得相当紧张。在8月6日这一天,毛泽东在会上做了关于“阶级、形势、矛盾问题”的讲话。在讲话上,毛泽东说道:

“国内形势谈一谈。究竟这两年如何?有什么经验?过去几年有许多工作没搞好,有许多还是搞好了,如工业建设、农业建设、水利等等。有人说,农村去年比前年好,今年比去年好,这个说法对不对?工业上半年不那样好,有主客观原因,下半年怎样,还要看一看。有些同志过去曾经认为是一片光明,现在是一片黑暗,没有光明了。是不是一片黑暗?两种看法那种对?如果都不对,是不是应有第三种看法?不是一片黑暗,基本光明,有黑暗,问题不少,确实很大……形势问题,我倾向于不那么悲观,不是一片黑暗。现在一片光明的看法没有了,不存在。有些人思想混乱,没有前途,丧失信心,不对。”

在这次讲话中,毛泽东也攻击了分田单干的现象,说道:

“现在就有闹单干之风,越到上层越大,有阶级就有阶层,地、富残余还存在着,闹单干的是富裕阶层、中农阶层、地富残余,资产阶级争夺小资产阶级闹单干,如果无产阶级不注意领导,不做工作,就无法巩固集体经济,就可能搞资本主义。有些人也是要闹单干的。”

毛泽东的这番谈话,可以说是火药味十足,直接不点名地用“有些同志”向刘少奇开炮。在这次工作会议上,毛泽东也不断在会议中途插话,而且调门越来越高。比如在8月11号,他在插话中说:“现在不赞成总路线、三面红旗的人,把形势说得一片黑暗。”在8月15日的插话里,毛泽东更是说:“有那么一些人,没有干劲了,怎么办?他们鼓单干之劲,鼓黑暗之劲,鼓讲缺点错误之劲。讲光明、讲成绩、讲集体经济,他们就没劲了,怎么办?”总而言之,经过毛泽东的一番折腾,这次会议的被彻底“歪楼”了,变成了对所谓“黑暗风”、“单干风”的批判会。

在会上,刘少奇在毛泽东的压力之下不得不进行了“自我批评”。此外,对农民分田单干、包产到户采取支持态度的副总理、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邓子恢遭到了毛泽东的直接批判。毛泽东在8月12日对一个文件的批示上抨击邓子恢说:“(他)动摇了,对形势看法几乎是一片黑暗,对包产到户大力提倡。”由此,也引发了会议针对邓子恢的批判。

接下来,毛泽东很快也对“翻案风”展开了攻击。这场攻击的起因,是彭德怀在同年6月给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上交的一封著名长信。这封长信因为有多达八万字,因此被叫做“八万言书”。此前,在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彭德怀曾经因为对大跃进持有异议,被打成了“右倾”的“反党集团”的头子,也被扣上了“里通外国”的罪名——关于为什么要给彭德怀扣上这个“里通外国”的罪名,我们在讲述文革前夜的苏中关系时会有详细的叙述,这里暂且先按下不表。总而言之,在信里,彭德怀回顾了自己的历史,表示自己并没有在中共党内组织过“反党小集团”,也没有过“里通外国”的行为。之后在8月22日,彭德怀再次致信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讲述了同样的问题。

文革中彭德怀被批斗的情形。(网络截图)
文革中彭德怀被批斗的情形。(网络截图)

然而,在共产党的历史中,一个人进行这种煞费苦心的“自我批评”,往往不会给他带来什么正面效果,反而会让这个人所谓“暴露出更多的问题”。毛泽东看来,彭德怀写出这样的“八万言书”,只是“越描越黑”的试图“翻案”的行为。针对“八万言书”,毛泽东的评价是:“59年反右倾斗争,大多数是搞错了。彭德怀要翻案,要求平反,我看59年反右倾不能一风吹。”

二、共产党的逻辑:绝不会认错

毛泽东为什么如此惧怕彭德怀“翻案”,甚至在承认“59年的反右倾斗争,大多数是搞错了”的情况下,依然坚持彭德怀不能翻案、“59年反右倾不能一风吹”呢?

事实上,这正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一种执政逻辑,也就是在退无可退的情况下,虽然可以承认一些政策搞得“过火”了,但绝不能承认这种政策整个是错误的。比如说,邓小平虽然在19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承认1957年的反右运动“扩大化”了,对绝大部分当时被划成“右派”的人进行了“改正”,但仍然有96个“右派”没有得到所谓的“改正”和“平反”。这是因为,尽管邓小平可以承认1957年被划成“右派”的55万人绝大部分都被“划错了”,但他最多也只能承认当年的反右运动“扩大化”了——虽然从被“改正”的人数和没有“改正”的人数的比例来看,这个运动是“扩大化”了好几千倍。如果把1957年的反右运动彻底否定掉,那么邓小平在反右运动当中冲锋陷阵的事情到底该怎么解释呢?邓小平岂不是要承认自己完全从事了一场错误的运动吗?这样一搞的话,邓小平和中共本身经营出的官方形象都要受到威胁。在这些所思所想最多的便是自身权位的暴君、僭主心目中,他们是不会承认自己“完全错了”的。一个更近的案例,就是习近平尽管在目前对新冠防疫政策有所放松,但并不会承认之前疯狂的封城行为是“完全错了”。可以说,这样的心态,乃是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以及整个中共所共有的。

三、狂暴的文革理论开始现身

闲话少叙,让我们继续回到历史当中。在1962年9月3日的中共八届十中全会预备会上,毛泽东把彭德怀的两封信拿到了会议各小组的会上进行讨论,这次会议也就开成了针对彭德怀的批判大会,与会者们纷纷表示这是彭德怀对党展开的新的进攻。中共中央则为此成立了专案组,对彭德怀、黄克诚、张闻天等所谓“反党集团”成员展开了审查。

在对所谓的“黑暗风”、“单干风”、“翻案风”进行了一系列的攻击后,毛泽东又一次找回了七千人大会后一度失去的“场子”,拿回了政治斗争的先手。接下来,中共在9月24日至27日于北京举行了八届十中全会。这次会议通过的公报,强烈地反映了毛泽东本人的政治意志。这份公报肯定了1959年庐山会议上对彭德怀等人进行的“反右倾斗争”的意义,说道:

“一九五九年八月在庐山召开的八届八中全会的重大历史意义,在于它胜利地粉碎了右倾机会主义即修正主义的进攻,维护了党的路线和党的团结。无论在现在和在将来,我们党都必须提高警惕,正确地进行在两条战线上的斗争,既要反对修正主义,也要反对教条主义。只有这样,才能永远保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纯洁性,不断地加强党的团结,不断地提高党的战斗力。”

除此之外,中共八届十中全会公报当中还有一段很长的论述。这段论述,可以说是很直观地体现了毛主义与苏联式共产主义思想的巨大不同,在这里值得展示出来:

“八届十中全会指出,在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整个历史时期,在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整个历史时期(这个时期需要几十年,甚至更多的时间)存在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这两条道路的斗争。被推翻的反动统治阶级不甘心于灭亡,他们总是企图复辟。同时,社会上还存在着资产阶级的影响和旧社会的习惯势力,存在着一部分小生产者的自发的资本主义倾向,因此,在人民中,还有一些没有受到社会主义改造的人,他们人数不多,只占人口的百分之几,但一有机会,就企图离开社会主义道路,走资本主义道路。在这些情况下,阶级斗争是不可避免的。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早就阐明了的一条历史规律,我们千万不要忘记。这种阶级斗争是错综复杂的、曲折的、时起时伏的,有时甚至是很激烈的。这种阶级斗争,不可避免地要反映到党内来。国外帝国主义的压力和国内资产阶级影响的存在,是党内产生修正主义思想的社会根源。在对国内外阶级敌人进行斗争的同时,我们必须及时警惕和坚决反对党内各种机会主义的思想倾向。”

在这里,我会对这段冗长的话进行一些分析,来作为我们今天这一讲的结尾。这段话里说,在所谓“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整个历史时期”,也就是在共产党确立了对社会的高压统治、进行了社会改造之后的漫长时期,“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乃至“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这两条道路的斗争”还仍然存在。在这种阶级斗争当中,代表资产阶级、资本主义道路的势力,实际上不仅包括“被推翻的反动统治阶级”,也不只有所谓“人民”中“没有受到社会主义改造的人”。实际上,中共党内的斗争也反映着与所谓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而这和“国外帝国主义”一起,构成了中共党内产生所谓“修正主义思想”的社会根源。再用通俗一点的语言来说,就是所谓“资产阶级”的势力,不仅包括了已经被中共残杀、迫害、关押、限制的异议人士和旧时代社会精英,以及仍没有被整合进中共极权主义政治经济体系、或反抗这一体系的普通民众,也包括了在中共党内斗争当中的一些派系。因此,这份公报归纳说,在对“国内外阶级敌人进行斗争的同时”,也要必须对“党内各种机会主义的思想倾向”进行警惕和坚决反对。

这种认为阶级斗争将会在共产党确立统治后长期存在的思想,与苏联有很大的差异。早在斯大林时代的1936年,苏联公布了宪法,表示苏联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消灭了“剥削阶级”。而在毛泽东看来,在所谓“社会主义时期”,资产阶级和阶级斗争还会长期存在,而且共产党的党内斗争也反应了这种阶级斗争。从这一思路出发,毛主义将向更为激进的方向发展开去,最后形成掀起文革的狂暴思想体系。而在这一过程中,中共的极权主义政治体系也会开动起来,将无数民众卷入新一轮疯狂的政治运动当中去。

感谢大家,这周就到这里,我们下周再见。

撰稿、主持、制作:孙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