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7年香港前途」這個議題若有任何意義,該在於能夠指點江山,啟導大家今後該何去何從,由現在通往未來,而不是望梅止渴,把政治願景當作解答一切疑難的妙藥靈丹。
反觀不少主張香港獨立者,他們深信獨立是解決香港重大問題的終極方法,因此香港必須切斷跟中國的關係,才能擺脫北京的操控,真普選才可望實現,大陸移民才可以控制。否則,任何退休保障以至社會福利,都可能變成無底深潭,不斷耗用政府財政,去供養數量無窮的真假移民。
無疑,香港若能審批大陸來港移民申請,自然能免去上述的擔憂。問題是,香港未有審批權之前,長者人數與日俱增,他們的退休保障是否只能原地踏步,以免資源濫用於假移民身上?倘若到2033年(不要說2047年),大陸新移民審批權依然在北京手裏,佔本港人口27%的65歲及以上長者,難道就不能得到較佳的退休保障,直至香港獨立才有轉機?
目前本港人口730萬,其中88萬是九七年後抵港的大陸新移民,即每七人之中便有約一人來自大陸。因此,按照同樣道理,除了社會福利和退休保障,本港在教育、醫療、房屋等社會政策都不能改進,以免大陸新移民因此受惠?然而,就算你仇視大陸新移民,但何湏因為這種仇視而玉石俱焚,犧牲其餘七分六人口的利益?更何況這七分一人口之中有多少是假移民,當中有多少佔了香港便宜,仍是未知之數。
既然不少社會政策不必也不能等待政治前途解決後才作出改革,立法會候選人怎能獨沽一味,大談政治前途,卻無視現行社會經濟政策的階級傾斜,縱容政府製造貧富懸殊和放任地產霸權。
表面上,港獨主張言詞激進,事事直指中港關係累事,北京操控香港,但不少卻對中港關係以外的社會、經濟、民生問題無所用心,不去碰觸社會矛盾,輕輕放過特區政府。讓人猜疑的是,他們究竟會否着意在立法會提出政策主張,寸土必爭,在政治變天之前,努力謀求社會政策的某些改變?還是認為善小而不為,根本無需了解,留待翻天覆地之後,一切問題便能迎刃而解?還是說,社會政策只有港人優先之類的「民族立場」,其他方面一切隨緣,無可無不可?
當港獨主張者只求獨孤政治一味,無異於自動繳械,在中港關係以外的議題,放棄社會動員和改革的機會。眼下香港,關乎利益分配的傳統社會抗爭不知凡幾,追求價值認定的新社會運動亦所在多有,港獨者若都無心參與、無力帶導,除了自外於社會和群眾,也就難以讓更多人參與其中,更不要說成就港人無論是推動民主或走向獨立都必須的主體性。
其實社會改革、政策倡議到政治動員都刻不容緩,無需與更大的政治宏圖分割。相反,這些具體而在地的政治理念和行動,是促進社會團結和動員、壯大民間社會的必經之路。沒有這些理念和行動,即使可通過政治宣傳和教育,擴散港獨思想,但它能否說服大家,香港的未來會是更寬容合作、更關懷弱小、更追求公義的社會,而不是適得其反,變得充滿空言、仇恨和歧視?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不管你主張港人自決還是獨立,也不論你的目標是把「一國兩制」撥亂反正,還是建國自立,關鍵不在於理想有多漂亮動聽,而在於能否身體力行,由此時此刻開始,展示追求公義的決心、勇氣和智慧,表達合乎港人利益的政治和政策主張,以至包容不同意見、凝聚社會力量、提升民眾運動的政治能量,以磅礡的氣勢步向2047,打破宿命,而不是流於有心無力、離地空疏的政治幻想。
0:00 /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