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宇古今】香港有沒有教育雞棚?

0:00 / 0:00

私立漢鼎書院被揭發拖欠建校債券款項,涉款逾三千萬元。14年前以專才計劃到港的創校校監徐莉希望家長寬限五年,給予該校「一線生機」以「休養生息」。傳媒再揭發該校未為50名員工繳交本年6月及8月的強積金供款,涉及金額約25萬。

對筆者而言,事件最觸目的卻是該校跟新香港與中國大陸的關係。漢鼎於2017年7月獲得教育局臨時註冊,一個月後大陸「搜狐網」便有文章形容該校是「香港中文最好的國際學校」。「唱好漢鼎故事」可以去到幾盡?香港《國安法》實施後一個月,《人民日報海外版》發表題為「這所書院如何成為香港教育中的一股清流」的文章,將該校描繪成新香港的辦學典範,「當香港教育深受『戀殖』『反中』等病毒侵擾時,漢鼎書院顯得與眾不同。在『修例風波』等亂港事件中,該校師生無人參與,並表現出對國家的認同」,認為該校能「紮根於中國傳統文化和歷史根基,來打動學生」。

《人民日報》文章更有趣之處,是它某些講法與徐莉的大相徑庭。徐莉解釋學校財政困難時說,「19年發生的,香港人不知道嗎?多少人離開香港,那我們也受到很大衝擊。隨後就是疫情」,意思就是2019年之後學校情況變差。然而,《人民日報》寫的卻是,「現在180名學生中有一半是香港學生,相當部分是去年『黑暴』之後入學的」,原因是「家長也怕本地的學校會教壞孩子」,理念相近所以入讀。

學校收生要求「愛國愛港」 學生大部分來自大陸

除漢鼎外,涉及大陸背景的一些學校,在管理和宣傳上往往存在很大落差。其中一間是位於九龍灣德福廣場的香港明禮德學院。本年6月,它宣布將與位於同一個地址的香港紫荊書院與深圳大學攜手建立「深圳大學香港學院」,並已於教育局註冊了兩個由深圳大學提供的新媒體學士課程,將會招收120名主要來自香港的應屆高中畢業生。

學院校董張紫伶表示,香港學生具有國際視野的優勢,可融合內地與國際的新媒體文化,創出一片新天地。

報道出街後,焦點似乎集中於收生條件列明需要「愛國愛港」,但對筆者而言,更弔詭卻是張校董明言收生時不會考慮其公開試成績,反而校內成績更重要。與其說「不考慮公開試成績」,不如說是「不可以考慮公開試成績」。

為甚麼?因為該校絕大部分學生並非來自香港本土。

筆者瀏覽深圳大學官網「院校設置」資料,只能找到管理學院、金融科技學院等單位,當中沒有香港學院。翻箱倒籠,終於在「香港自主招生」欄下找到一點資料。該欄有兩類收生辦法,一是「深圳大學自主招收香港學生」,另一個是自2024年開始的「深圳大學香港學院自主招收香港學生」。前者可以報讀深圳大學所有院校,後者則只可以報讀那兩個在香港教育局註冊的新媒體學士課程。

為甚麼會有這個安排?只要瀏覽校方在網站公布的詳細招生結果,便不難看出端倪。前者全部來自香港本地中學,後者主要來自廣東、福建等地持香港身份證學生,個別甚至遠至天津、安徽,來自香港中學的只佔一成左右。由此可以推斷,香港學院的招生對象是雙非;既然大部分都沒有DSE成績,自然只能考慮校內成績。

學校想多招雙非 搭棚營造「香港上課」效果

筆者在此大膽假設:深圳大學想多招雙非學生,但該校只是芸芸三千多間中國高等院校之一,如何吸引他們的眼球?於是,深圳大學一紙行政命令,搭一個棚,成立一個連網頁也不需改動的「香港學院」,與香港明禮德學院有限公司(是的,它是有限公司,不是學院)合作,借用紫荊書院作為上課地點,營造「香港上課」的效果,藉此動員雙非的香港情意結。

這個棚很值錢。沒有這個棚,每個國內學生每年學費人民幣5510元;有了這個棚,每人每年盛惠港幣十萬。而到最後,兩班學生的畢業證書都是由深圳大學統一頒發,香港這批不會提及明禮德。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紫荊書院於2023年7月取得教育局臨時註冊。臨時註冊有效期為一年,若到期前仍未取得正式註冊,便需向學校註冊組申請延展臨時註冊。未取得正式注冊,反映學校管理仍有未達標的地方。如果將來紫荊書院的註冊狀況出動變動,深圳大學這個棚也便會岌岌可危。

「杜拜王子」搭棚人疑涉詐騙集團 及與教育機構有關聯

提到搭棚,不得不提一個人。他叫林絢琛,稍有關注今年「杜拜雞棚王子」事件者對這個名字都不會陌生。他是杜拜王子代表團副團長、杜拜皇室中國基金主席,與王子一同到訪福建,還代表王子向福建方面「介紹了中東地區的人文環境及市場環境,杜拜的區位優勢及政策優勢。」此外,香港警方在今年7月搗破一個以成立商會及會計公司作掩飾來詐騙的集團。據傳媒透露,林絢琛是「全球華人企業家總商會」的「參委會主席」,而警方調查發現該商會是犯罪集團用來搭雞棚之用。

根據網上資料,林絢琛最少與兩個教育機構有關。一個叫做「香港翰橋教育」,除林絢琛外,骨幹人物還有後來出任紫荊書院的張紫伶,以及謝柏梁,他後來亦擔任紫荊書院的副校長。

香港翰橋教育是2018年成立的「香港崇正牛津國際中學」的官方指定代理機構。當年崇正校方大舉宣傳說英國的Oxford International College將落戶香港,形容是「英國高級程度之皇」來港辦學。然而,幾個月後傳媒發現,教育局學校名單並無「崇正牛津國際中學」或「牛津國際公學」,即該校未在香港註冊,結果校方要將校徽和校門樓梯上的Oxford International College字樣遮去,學校網站亦要下架。林絢琛的LinkedIn戶口仍保存那時的帖文,有一則顯示他與張紫伶的照片,寫道「Having a meeting to make sure that the Hong Kong Tsung Tsin Oxford International College is working well and up to UK A level Number one standard.」(正在開會,確保香港崇正牛津國際中學運作良好,達到英國高考一流水平)

漢鼎經常贊助「新傑青」等活動 或成財務惡化其中因素

結束本文之前,再聊一聊漢鼎。自2015年開始,香港除了有「十大傑青」外,還多了一個「十大傑出新香港青年」選舉,選出對香港社會繁榮穩定作出「傑出貢獻」的新來港人士。評選由港漂和建制組織舉辦,單是2020年一屆便有三名「新傑青」來自香港優才及專才協會。漢鼎書院獨家冠名贊助2018年評選活動,漢鼎的辦學團體益利樂生教育基金亦「特別呈現」2020年評選活動。這些非教育開支是否財務惡化的一個因素?

2016年新傑青有一位叫孫悅,是「優才國際教育」的創辦人,至今仍為大陸來港學生提供諮詢、寄宿等服務。筆者在中國大陸最少兩個討論區見到優才的資料,當中有一份據說是2017年時任教育局局長吳克儉為優才教育「親筆題字」「鴻才碩志,同展新章」八字,奇怪的是這八個電腦字只有下款,沒有上款,令人懷疑題辭是否真的為優才而作。此外,兩個討論區都寫道「香港教育局長吳克儉和2016年十大傑出新香港青年優才教育總裁孫悅鄭重承諾,不論學生成績如何,只需14萬,就可以100%保證學生入讀香港大學。」

這是否優才自己的宣傳,不得而知,但文字內容明顯有失實成份。

- 楊穎宇(《教育刺針》創辦人)

(以上評論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本台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