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忌書評】《破解希特勒》

0:00 / 0:00

《破解希特勒》(希特拉)是德國著名政治評論家賽巴斯提安‧哈夫納(Sebastian Haffner)的書籍,是認真從這位德國的獨裁者言行,去分析其所作所為的一本著作;本書最有價值的分析,就是把希魔的言行認真對待,冷靜分析其瘋狂的大屠殺行為以至晚年胡亂指揮軍事,令德軍敗得更慘的原因,得出一個更加合理的解釋;以史為鑑,當我們遇到一些人看似瘋狂想奪取權力,成為永不卸任的獨裁者時,必須加以萬分警剔,提醒勿讓自己安身立命之所,不會遇到希魔第二。

一般分析以至流行文化如電影,都質疑納粹德國末期希特勒的精神狀態,認為是因為希特勒的精力衰退與疾病,才令其作出如此之多喪心病狂的決定,或者在沒有希望的情況下冒險──如阿登反擊戰,或一些令德軍更大無謂損失的戰敗──如死守史大林格勒不許後退;然而作者卻從希特勒更早期的言行,去得一個前人未想過的結論,希特勒在晚年的奇怪決定與行為,不是「忽然」或新得的疾病才形成,而是為達到心中所隱藏更「遠大」的目標而作出的。

哈夫納以希特勒違反一切常識,在1941年12月11日主動對美國宣戰作為切入點,及以此作為希特勒作為德國元首的計劃作一個分野,從而論證希特勒作出此個決定時,其實就是放棄了爭取德國贏得戰爭勝利的時刻;在此之前,希特勒努力在政治上與軍事上創造奇蹟,嘗試得到最終的勝利,然而因在莫斯科城下遇到蘇軍的反擊,令德軍大敗之後,希特勒則已經認清戰爭是敗了,而把其爭取勝利的目標,轉而另一個他心中認為更重要的目的──殺光歐洲的猶太人;亦因此自在莫斯科之敗之後,德軍無數天才將領的成就,無論是沙漠之狐隆美爾在北非的勝利,或者戰略天才曼斯坦在烏克蘭的成就,以至坦克名將古德林在東線的成功抵抗,希特勒其實都毫無興趣,因為他所追求已不再是勝利,也不願接受和平,而是趁他在生之前「解決」歐洲猶太人的「問題」。

當1944年7月20日德國軍官暗殺希特勒的行動失敗,720女武神暗殺行動未開始就已經告終後,希特勒最終把德國人民,也列為其復仇的目標,最後兩個月所下毀滅德國一切賴而為生的基建,幸被其下屬所拒絕執行,否則更會令德國人死傷更慘重。哈夫納因而推論,希特勒不是再也沒有創意與能力,而是選擇為了投入這個瘋狂的目標,而在精神與思維上自我放棄;希特勒開始變得與世隔絕,不再發表演說,不再從事政治與軍事上真正的領導--雖然無盡「死守」的干預仍然不絕,但其「瘋狂」的行為,其實是更深層次的「瘋狂」──即瘋癲偏執地,要在戰敗之前,完成其大屠殺的目標。

殺人,不是為了政治上的利益或目的,而是為了殺人本身;當一個強大國家落入一個完全的瘋子之手,結果就是遺禍人間的絕世大魔頭。

中國人對這種瘋子,應該有更深的體驗,例如說得出「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其樂無窮」的毛澤東,正是和希特勒同類的人物。因此即使同是獨裁政權下的獨裁政體,由一班集體式的獨裁者領導,仍然是好過由一個無法預測思想健康程度的單個獨裁者來領導。而一如希特勒要依靠外交與軍事上的成就,來「建功立業」,成為德國的絕對專制獨裁者,近日中國所見到的大規模造神運動,以至瘋狂加強軍備以備戰,則更呼應著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納粹德國陰魂──「進軍萊茵蘭」、統一德國同胞!(奧地利)、復德國失土(捷克蘇台德),這些訴求與今日的中國民族主義者比較,正令人憂慮今日的中國,正在走上納粹德國的舊路,對人類和平構成數十年來最大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