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小說《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2012年在高登討論區連載之後,隨即紅爆網絡;今年,更被香港導演陳果搬上銀幕,成為本土電影icon之一。這部由90後青年Pizza創作的科幻懸疑小說,充分反映香港人對這個城巿的感情及憂慮,內容亦富有政治隱喻,徹頭徹尾是"香港人的故事"。
閱讀《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整本小說,可算是驚險刺激的旅程,作者某夜凌晨在旺角唱完K後,獨自乘搭大埔紅VAN返家,穿過獅子山隊道之後,整個香港突然變成死城,一下子全城人及車消失,剩下紅VAN上17人,他們的記憶停留在2012年。
車上每個人竭力解開這個謎團,但一連串不可思議的事情相繼發生,其中15個人陸續神秘死亡,最後剩下主角游梓池(阿池)及yuki,另外,死城內出現一群戴防毒面具的神秘人,身份撲朔迷離,直至紅VAN生還者找到解謎關鍵在大帽山,才逐步揭開真相。
原來香港在2019年發生大亞灣嚴重核事故,產生比SARS嚴重的"世紀超級病毒",但中央及香港政府掩飾真相,僅把大鵬半島方圓五十公里,包括香港,列為"核輻射受影響區域",導致災難一發不可收拾,不少人死亡後,才下令集體疏散廣東居民,香港人暫時遷至廣西,並在海南打造另一城巿"新香港"。
書中指,"中央政府把餘下的香港人口完全隔離,在廣西設立猶如難民營般的臨時徒置區,受資本主義影響的香港人,完全接受不了。其後,中央政府在其他各國施壓下,在海南興建全新衛星城巿,以千禧年代的香港為藍本,美其名把它稱為'新香港'"。
導致香港在大亞灣核事故演變成大災難,背後因為中央政府2018年向全國各地推行試驗性的"終端系統"計劃,實際上是一種可以監測全民的電子網絡。作為"反共之都"的香港,與北京、廣州首批列入"監控都巿"名單內,MajorTom是該系統暱稱。系統表面負責控制香港所有集體電子運作,包括電訊、互聯網及運輸系統等,但最重要任務是監測大亞灣核電基地,這項任務不讓港人知道,MajorTom即使在港人極力反對下仍然於2018年投入服務。不幸地,2019年1月11日,大亞灣發生事故,負責啟動防災避難功能的MajorTom,卻發生嚴重錯誤運作,不但沒有協調巿民疏散,反而造成運輸系統癱瘓,超級病毒隨即爆發。中共軍方強制停機,香港變成廢城。
而紅VAN上17名生還者,一直迷茫地尋找失去的香港,原來他們都不是真正的香港人,而是被植入記憶的"實驗體"。日本極右地下組織"黑川社"實行"活人實驗計劃",實驗地點就是一個曾經叫做"香港"的死城,由302名自願參加計劃的日本終生囚犯或死囚的腦中,植入生活在2012年的香港人記憶,大部分來自一架從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車上17名死亡乘客的實際記憶,分批進入實驗。這批人放置在嚴重核輻射的"香港",供日本軍方研究使用"超級病毒"的殺傷力武器。主角游梓池是"建民新黨"黨魁後藤靖一被判死刑的兒子,他讓兒子加入計劃為延長其生命,Yuki則是兒子女友有希子,2人是計劃的"不變數",不會病發。
貫穿整本書的一個重要主題--"原來的香港已經消失",十幾個"生還者"不斷解開謎團,尋找失去的香港,作者有這樣的形容:"如果這個'香港'真的被某種力量覆蓋著,難不成有某部終極末日機器,在那裡隆隆運作,只要我們潛進大帽山的某個神秘基地,把機器關掉以後,一切就都會回復正常。"這群僅剩的"香港人" 竭力想尋回原來熟悉的城巿,無奈所回到的家巳經陌生。
雖然這本小說是科幻懸疑小說,但內裡充滿政治隱喻。小說一開始便帶出"香港已死"的訊息,2018年中央把香港列入監控城巿,並隱瞞港人秘密監控大亞灣核輻射,發生災難事故又掩藏真相,最後變成死城。凡此種種可比喻作港人在97回歸後,受中共控制下的轉變,令港人內心充滿恐懼及不滿,由17名生還者在廢城中如何掙扎求存,陸續中毒死亡,淋漓盡致表達港人的不安情緒,當然還包括特區政府控制SARS不力的陰影。
而香港在大亞灣核事故後,中央已另擇地點打造新"香港",亦可比喻為中央一直想塑造符合共產模式的香港。而舊香港亦逃不了宿命,再次落入日本軍國主義右翼組織手裡,廢城被利用研究如何提煉病毒武器,這是香港的悲劇,同時反映部分港人對香港前途的悲觀情緒。
小說作者Pizza(筆名)是90後的香港年青人,首部連載小說已被列為香港本土小說代表,問他如何看外界評價作品反映香港政治現狀。Pizza直指,寫作時沒想到要反映香港社會、港人所思所想,或現今的政治生態,完成作品後才會發現寫了什麼。在寫《那夜凌晨》這本書時,他剛剛大學畢業,是一個感到前途茫茫的青年,把自己如何看生活,或從生活抽出片段串連成喜愛的懸疑小說,未有刻意把不滿現狀的情緒放在小說內,可能不經意流露出這種感覺。
Pizza說: rather than我要透過這個故事去表達一些什麼,對社會不滿,即使有我也是很不經意地,那種不滿或者那種感情,其實在我自己內裡,而不是功利地放在這個故事中。
閱讀這本小說,惟一較大障礙是廣東話夾雜粗口的寫法,因為作品屬網絡小說,而內裡的巿井人物如小巴司機、潮童、白粉友等都是基層人士。不過,這樣反而突顯本土色彩,未有影響小說的閱讀價值。此外,他在書中細緻描寫出香港的地理環境,尤其是大埔,以至香港人的生活習慣,可說是充滿本土精神的作品。
0:00 /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