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陽最紅,毛主席最親”﹐這是一首在中國大陸家喻戶曉的歌曲。從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初出生的孩子們在學寫字的時候,有的還不會寫爸爸媽媽,就會寫毛主席萬歲了。1976年毛澤東去世之後直到今天,很多人雖然認為毛澤東犯了許多錯誤,但仍然相信他是一個偉大的人物,他的功績大於過錯。
今年6月,一位旅居英國的華裔女作家張戎與她的丈夫、史學家何黎岱,用近12年的時間,完成了一部關於毛澤東的傳記﹐《毛:鮮為人知的故事》。在這部長達800多頁的傳記中,作者披露了大量以前從未披露過的史料。指出毛澤東是中國歷史進程中最惡劣的暴君。
這本書在英國和德國出版發行後,引起全球媒體和公眾的關注。部分西方媒體稱這本書“全部推翻人們對毛澤東的看法”。日前,張戎和何黎岱到美國華盛頓的“政治與散文”書店與讀者見面.
在書店不到100平方米的場地裡,坐滿了前來購買書籍,提問和要求簽名的人群。其中還有美國前駐華大使和國會議員。這本書的轟動效應可見一斑。
現年53歲的張戎表示,她生長在毛澤東統治時代的中國大陸,見證了毛對中國,中國人民以及她本人和家庭的巨大影響,而現實中關於毛的真實書籍資料又是很少﹐這些觸發了她想寫這本書的念頭。張戎接受本台專訪時表示﹐在近10年的采訪和收集資料的過程中,不斷揭開的一些原來聞所未聞的發現,使他們的寫作充滿了意外和驚奇。
從現場讀者的提問來看,這本書對毛澤東和他的第二個妻子楊開慧之間的關係,他同斯大林,周恩來,甚至蔣介石之間的利益衝突,以及人們熟悉的長征,抗日戰爭,抗美援朝戰爭等等歷史事件都有著完全不同的敘述。因此儘管張戎反復強調了他們寫作的嚴謹,800多頁的書中有150頁是注釋例證的出處,但仍然有個別讀者對這本書的真實性感到懷疑。
記者在現場見到,有人在提問時質疑張戎是因為自己家庭的不幸而帶著仇恨心裡寫的。對這個問題,張戎認為“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即使是持批評意見的人,對這本書中史料的詳實也是沒有疑問的。至於一些人認為應該用一種不偏不倚,各打50大板的語氣,但這不是她的寫作風格。
在采訪中,記者問張戎.毛澤東已經死了近30年了,許多人認為現在的中國與毛時代已經完全不同,那麼這本書的現實意義何在?
張戎說,毛澤東雖然死了,但是他還以各種方式在今天的中國活著,特別是通過媒體和信息封鎖對中國人的洗腦,仍然在延續。

記者問張戎,雖然好多中國人都知道毛澤東發動的文化大革命害死了不少人,有些人的親屬甚至就是受害人,但當今仍然不少中國人對毛澤東的印象還不是太壞,特別是目前中國腐敗問題猖獗,人們反而懷念毛時代的幹部清廉。張戎認為,在毛澤東時代貪污少是因為太窮,而沒有東西可貪污。但是中共幹部的特權卻從來沒變。當年毛澤東就是中國唯一的百萬富翁,他生活的奢侈和淫亂是普通人難以了解的。
談到中國今天的經濟崛起與國際地位,大都認為是與毛澤東當年不惜一切代價發展原子彈、奠定中國國防工業基礎的戰略眼光有關。對這個問題,張戎認為,毛澤東為一顆原子彈而付出了三千八百萬中國人的生命,這並不是中國應該走的強國之路,而即使付出了這樣的代價,毛澤東留下的中國軍事卻是一個爛攤子
一位來自廣州,現在住在紐約的讀者謝先生就對記者表示,除了隱瞞和欺騙造,毛澤東的殘暴統治還顛倒了人們的是非觀念。
旅居英國的華裔女作家張戎1952出生於中國四川宜賓,她當過紅衛兵,農民,鋼鐵工人,赤腳醫生。後來在四川大學學習英語專業,並留校當助教。1978年她離開中國前往英國,成為新時代獲得英國博士學位的第一位中國人。她與丈夫、史學家何黎岱合寫的毛澤東的傳記《毛:鮮為人知的故事》是她的第二部著作。現在,張戎正在翻譯和最後修正這本書的中文版﹐預計明年初會正式出版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