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香港警察鎮壓反修例運動後,再加上《港區國安法》實施及港府防疫措施等因素下,不少香港人開始計劃移居外地。正當很多人以為台灣因此而得益於香港人才與資金外移之際,最近發現,原來最大得益者是新加坡,而且更逐漸取代香港亞洲金融中心地位,那為何台灣在這次競爭中會輸給新加坡呢?
李家超:「競爭優勢仍然存在,而且是強的。」
即使香港特首及高官怎樣自吹自擂都好,一系列數據顯示,不論人才、資金,香港正處於嚴重失血狀態。
根據香港政府統計處早前公布的數據顯示,香港人口已連續第3年下跌,創下60年來最大降幅,今年年中香港人口只有729.16萬人,較上年減少12.15萬人,但一般估計,實際上已有超過30萬人永久離開香港。
人口下降伴隨人才流失的問題,更甚的是香港現時招攬人才來港的吸引力也大大下降。過往「一般就業政策」吸引最多海外人才及專業人才來港,但近兩年申請人數持續下跌,由2019年的4.5萬跌至2020年1.7萬,然後再跌至2021年的1.5萬,較2019年少逾65%。
香港人才、資金外逃,鄰近地區首先得益。9月22日由英國智庫Z/Yen和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聯合發布的第32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 32)排名中,新加坡上升至第3,而香港則跌至第4,表示香港正式失去了其作為亞洲首要金融中心的地位。
反觀2019年不少香港人討論移居的台灣,據台灣內政部移民署最新數據,近3年來台居留及定居的人數增長率只有輕微上升,以2021年為例,便有11,173人居留、1,685人定居,較2020年分別增長3.3%及6.9%。
台灣金融、稅制、交通均缺乏競爭能力
曾在新加坡、香港與台北等3地工作,擔任過多間跨國金融機構的猶太裔美籍律師方恩格(Ross Feingold)說,台灣很多方面的法規環境比較嚴格,另外因為國家安全考慮,台幣不是自由兌換貨幣。在國際化方面,台灣比起新加坡、香港差一大截,台灣主以國內市場為主。
跨國企業高層不考慮轉戰台灣
方恩格坦言,長期以來台灣的優勢是製造業,科技產品出色,而並非主打金融業。他認為,從務實的角度來說,跨國企業要在印太地區做生意,高層人士若不選香港,唯一第二選擇便是新加坡,如無個人原因根本不會考慮台灣。
方恩格說:不管是稅率太高,或是交通比較不方便,如果你是一個亞太地區主管要飛來飛去,你要去印尼、馬來西亞、印度,那當然新加坡是比較centrally located(位於中央),台灣比較不適合。台灣不是一個不好的地方,台灣治安好,風景美麗,大家會說台灣人很有人情味等等。
港人在台投資房地產 過去一年不升反跌
除了少量人才轉移「為台灣人才充血」,不過台灣坊間不時也有人指「香港人炒貴台灣樓價」,事實上香港這一波移民潮,又是否真的帶動到台灣的房地產?
經歷過2019年高峰後,2021年港人在台買樓面積從高位回落,跌至56,557平方米,比起2020年倒跌約8%,香港再也不是台灣房產市場的首要買家。
過去有關注港人在台置業情況的信義房屋不動產企劃研究室研究員曾敬德向本台指,港人過去移民首選會是加拿大,自從反送中事件後引發港人移居台灣。對香港人而言,台灣樓價比香港便宜很多,曾敬德指「在台灣用相對很便宜的價錢,就可以住到很大的房子」。
港人喜歡買樓投資,那這情況在台灣普遍嗎?曾敬德表示,台灣國際化程度沒那麼高,主要是內需市場,港人來台再把房子賣出去,在台灣的整體市場比例上沒那麼大,可能只有百分之一,所以對台灣樓市沒有造成太大影響。
曾敬德說:其實說香港人來(在)台沒那麼方便,你的錢要怎樣來?買房子要登記,它的困難度,沒在香港買房子那麼方便。比如說在市場上,人生地不熟就問很多,最後落實(買)的人變少。因為可能第一個,台北、台中、台南他都搞不清楚地理位置,按市場的交易習慣他也不。那錢要怎樣進來,要先貸款,因為不像香港有律師樓買房子那麼方便,那你來台灣要借錢,但台灣的銀行也沒有你的資料也不敢借錢給你。
以他觀察,過去港人來台以退休為主,房子自用居多。而香港人喜歡房子看到山水,這種房子一般在台灣偏遠地區,所以移民來台的港人主要集中在林口、淡水,另外便是台中。
港、台制度差異 香港專業人士在台舉步維艱
香港人到台灣投資受制度限度,專業人士也面對同樣問題。從事會計師工作超過20年的朱小姐(化名),因香港社會事件及環境改變,於2020年成功移民來台。她覺得香港過去的優勢是開放、稅制簡單、中西融合,外國人都會覺得「去香港是一件有趣的事」,也有很多國際活動、盛事等,但疫情下「甚麼也沒有了」。
但會計行業的朱小姐在台灣不容易做回「老本行」。她提到,文件語言方面,台灣以中文為主,香港以英文居多,以致很多中文用語她亦未能短時間內翻譯過來,未能得心應手。法制上,英國、新加坡與香港一樣用普通法,但台灣不是。作為不時接觸到合約條文的會計師來說,需重新認識台灣法律系統。朱小姐認為,香港人來台比較適尋找有外資背景,而非純本地的公司。
朱小姐說:商業條例是怎樣的呢?是否好像歐美般?香港除了法律,還可以參考案例法?有好多可應用,但台灣是怎樣的呢?他們如何將比重按法例或案例(衡量),其實我們不太清晰。設身處地現在大家正面對的移民問題,要面對甚麼法例原來都可以有這麼多問題,可以投射如果你要做一間公司,那麼做初級員工是可以,因為也不到你做更深入的工作。
資深舞團、劇團行政總監轉戰台灣 貢獻台藝文界
投資和專業人士在台灣發展困難,唯獨文化界就找到生存空間。目前在台灣的藝術中心擔任營運副總監一職的黃國威,以前在香港城市當代舞蹈團(CCDC)做行政總監,當時CCDC是香港政府大力支持的香港9大藝團之一,也是唯一一個現代舞團,可見其在藝文界有一定成就。不過去年5月,超過20年藝文界工作經驗的他,也決心以專業移民的方式移居台灣。
黃國威說:我們經常會說創作表達自由,現在是有疑慮的。姑勿論現在以我認識的香港也好,因為大家對於創作的多元,是會謹慎了。我們怕已經很難做事,舉例我做節目,我怕會否得罪人,會否有一些事情是不行。
台灣興建了很多劇院,也為黃國威造就了工作機會。他認為在香港做這行業人工不俗,而且做藝術文化要與當地連結很深,所以以往沒想過要到香港以外的地方發展。但問題是社會環境的改變令他想離開,也藉此機會到台灣有更好的發展。疫情下,台灣對表演藝術的打擊沒香港那麼大,他能夠繼續做想做的藝術工作。整個藝文界,不論表演者、後台、監製等,他親眼見證很多香港人才流失,他們主要去英國、台灣等地。以他認識,至少30至40個有資歷的香港藝文界人才來了台灣。
黃國威說:做我們這行沒有想過要出去打工,我們不會特別離開自己熟悉的環境,很多時是本地的表達,那我們也是香港出生,自己的文化,所以很難說走出去自己建立。但因為現在這個機會,我們會發現原來(香港)人才真的多,而且做到貢獻。
813 名港人成功申請台灣就業金卡 經濟工作領域佔最多
據台灣國家發展委員會統計,從2018年2月實施就業金卡以來,已批准5,821人的申請,其中香港累計達813人位居第2位,相較於2021年12月底共有567人,即短短約8個月便再有246人成功申請就業金卡。目前在台主要投入經濟(321人)、金融(150人)及文化藝術(142人)等工作領域,其餘為科技、教育、建築、體育、法律等。台方續指,歡迎香港關鍵人才來台發展,為台灣「人才庫注入活水」。
記者:淳音 責編:李世民 網編:江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