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恐怖氛圍《主場新聞》宣佈結束

0:00 / 0:00

民主立場鮮明的香港網上媒體《主場新聞》,在創辦2周年前夕突然宣佈結束,創辦人指稱在社會白色恐怖中感到壓力,收支不平衡也是另一原因。有網站主編和學者認為,事件背後另一個值得談討的是,網上媒體的生存空間。(文宇晴報道)

曾創出1個月內最高30萬瀏覽人次的香港網絡媒體《主場新聞》,周一(28日)原是創刊兩周年,但先於周六(26日)突然宣佈結業,昔日的文章已經全部被刪掉,主頁上只剩下創辦人蔡東豪一篇宣佈結束的文章。

蔡東豪在公開信中,提及過其中一個原因是受到壓力。他說,由於當前政治鬥爭氣氛令人極度不安,多位民主派人士被跟蹤、被抹黑、被翻舊賬,一股白色恐怖氛圍在社會瀰漫,他亦感覺到這種壓力。他指出,他因為要經常往返大陸公幹,每次過境都會提心吊膽,而且這種不安的情緒和壓力,其家人也感受到,終日為他擔心。

另一家網絡媒體《852郵報》創辦人游清源,周一在出席電台節目時指出,《主場新聞》突然結束營運並不尋常。他也提及到他的網站曾多次遭黑客攻擊、電話受到監聽,同樣感到白色恐怖。

香港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助理教授李家文說,媒體人被監聽或受到其他不同形式施壓,已不是現在才有。不排除蔡東豪受到的壓力,跟以往情況不同。

李家文說︰現在這個社會環境,我以前未遇過,感到目前社會的氣氛是最緊張的時候。我們(媒體人)就在這夾縫中工作,因而大家都很想知道蔡東豪究竟承受了多大壓力。他說過他是佔中死士之一,加上今天有報道說部份佔中死士,在大陸有生意的生意伙伴都受到牽連,那是否他感受到的,已非一般傳媒人所感受到的事呢?

對於蔡東豪在公開信中,說結束《主場新聞》也基於商業因素考慮。信中指出,廣告收入跟它的影響力不成比例。創辦至今,每月從未達至收支平衡。從生意角度來看,在不正常的社會及市場氣氛下,實在看不到曙光。

李家文分析,姑勿論蔡東豪是因為以生意角度,還是受到了外界不了解的巨大壓力,而決定結束《主場新聞》,但她不認為自此事後,網絡媒體便會失去生存價值。

她說︰這次可讓大家討論商業模式(Business Model)、網媒應如何發展,因為以前沒有管的。以前大家很合理地認為不用錢就去看,但現在大家會討論,是否只要我們喜歡它的理念,每月給幾十元讓它經營便可?

同樣透過網絡,主要提供體育資訊的網站《體路》主編徐飛,對《主場新聞》的突然停運感到可惜。她坦言要經營一個網站,單靠廣告收入根本不足以能持續營運。不過,仍然有很多熱愛新聞的朋友,為了理想都願意一試,並嘗試透過其他渠道賺取收入,平衡網站的虧損。

她說︰所有事好突然,感到很難過。作為一個香港讀者,感到很可惜。因為一個網站吸引年青讀者群去關心香港的事情,所以它停運了,我感到很可惜。因為真的很艱難,因為很多廣告錢都給了中介,我們能分到的不多,因而盈利不多的。

《主場新聞》2012年成立,創辦人包括蔡東豪、文化人梁文道、中策組前全職顧問劉細良和網上書櫃創辦人宋漢生,以"我城.我觀點.我主場"為口號,籌備開網時,正值反國教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