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新聞網站《The Intercept》近日報道,被美國聯邦政府禁用、幫助中共在新疆建立監控系統侵犯人權的中國國企海康威視(Hikvision),目前已在英國擴展業務,估計全英有超過120萬個海康威視監控器,其中包括用於警察、醫院、大學以至國會大樓。有英國議員擔憂,對國家安全造成威脅,要求政府禁止採購海康威視的監控設備。(霍亮喬/馬立克 報道)
《The Intercept》近日發表題為「與中國政府關聯的監視器 敲響英國國會警報」的文章。該文引述英國國會上議院議員、皇家海軍前參謀長韋斯特(Alan West)透露,今年1月,海康威視的攝錄鏡頭原定計劃安裝在倫敦的保得利大樓(Portcullis House),該大樓是西敏市的政府辦公大樓。該處有逾200名議員及400名員工辦公,工作通常涉及國家安全、經濟和外交政策問題。
韋斯特獲悉事件後,向大樓管理部門投訴。他說:「如果中共中央電視台在議員的辦公室,聽取他們對選民說的話、聽取部長們說的話、到辦公桌上拍攝文件,我們是否很高興他們這樣做?」
本台曾致電英國國會新聞辦公室查詢是否有使用海康威視產品,職員回覆說「不評論議會內部的安全細節」。而國會在回應《The Intercept》查詢時,則否認與海康威視有合約,並指今年沒有計劃在保得利大樓安裝新監控鏡頭。
報道又引述消息人士指,除保得利大樓外,西敏宮、大笨鐘和諾曼肖大樓都曾安裝了海康威視監控系統,但未能證實目前仍然使用這些監控器。
報道說,據估計,全英有超過120萬個海康威視監控器。去年威爾士警方亦開始將監控鏡頭安裝在17個城鎮。在北愛爾蘭,海康威視的監控設備已安裝在300多輛巴士內。這些鏡頭也已經進入英格蘭多間大學、購物中心、超市及快餐店等場所,包括位於巴斯(Bath)的Southgate購物中心、倫敦的Gallions Reach購物中心,及Tesco超市和Burger King快餐店等。
倫敦依士靈頓華人協會創辦人及行政總裁吳呂南接受本台訪問時表示,由於英國資金不足,這類與中資合作的項目之前都有先例,但今次程度比過往龐大,而一間有份侵犯人權的公司為英國公用機構提供監控設備,實在令人擔心。
吳呂南說:當然會擔心,華為都討論好多,(因為手機)是我們用得比較多是日常生活上會做(用)的,但監控鏡頭就進一步深入公眾生活方面。即是手機、5G可以不用,抑或選擇改用其他手機網,但現在這公眾的收集資料、人面識別系統是沒有得選擇的,除非你不出外。
中國互聯網業內人士袁建斌就指出,國企海康威視在國內安防及大數據採集方面都處於壟斷地位,其技術成熟領先,國內監控的人臉識別系統就是用海康威視。他說,電子產品方對國安威脅不是可能性的問題,所有電子設備都存在後門用於維修和遠程更新,這些後門同時可變監控的後門,對無線和有線攝像頭進行控制,還有將攝像頭採集的數據上傳雲端服務,都可通過後門獲取。
袁建斌說:一旦你把這些圖像上傳上去了以後,或者說他進入他的後門監控的一個系統去了以後,等於你把所有的東西都是向他公開的,而且如果說你選擇的那個攝像頭當中帶有語音的話,那就連語音的信息,不光是圖像的信息還有語音的信息都同步上傳到他的數據庫裡去了。
從事監控工程的國內人士認為,海康威視的一大優勢就是便宜,美國的一般是國內價格3至4倍,售後維護費用也貴。
國內人士說:為甚麼海康會佔領市場?因為海康便宜。所有它成規模了。美國他那個參議院被其他的製造商給利用了,其實還不是說被竊密的事,他主要是說這個海康還是泛政治化,因為他以前跟中國政府部門合作,給中國政府部門提供了服務,實際上是因為政治原因,政府(美國)不容許用海康,其實說洩密,你用其他國家的攝像頭,我一樣能黑進去一樣能洩密,跟那沒關係。在業內對這個問題(封鎖海康)都嗤之以鼻了。
據英國政府採購文件顯示,政府以1,000英鎊(約8700元人民幣)購買基本的海康威視監控系統。相比之下,德國博世(Bosch)製造的類似規格的系統成本為3,000英鎊(約26000元人民幣),即中國海康威視的價格僅為其三分一。
海康威視在英國設有三個辦事處,去年宣布計劃在倫敦希思羅機場附近的英國總部內建立一個新的研發中心。該研發部門由在中國杭州總部的高級副總裁浦世亮領導。據浙江警察學院官方網站透露,他另一個身份是中共公安部重點實驗室的技術負責人。
0:00 /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