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失蹤近5年 關注人類精神維吾爾作家帕爾哈提獲「圖霍爾斯基獎」

0:00 / 0:00

維吾爾作家帕爾哈提(Perhat Tursun)獲頒年度「圖霍爾斯基獎」(The Tucholsky Prize)。帕爾哈提的作品以詩歌和小說為主,主要探討人類的精神世界,他2018年被當局帶走後失蹤,原因不明,外界無從了解其現況,傳言他被判監16年。學者認為中共消滅維吾爾文化和歷史,從而達致種族滅絕,呼籲國際社會採取營救行動。

獄中維吾爾作家帕爾哈提·吐爾遜獲瑞典筆會頒發本年度「圖霍爾斯基獎」。大會周二(15日)宣布獲獎名單時,讚揚帕爾哈提·吐爾遜對自由文學的強烈呼聲,指他衝破文化禁忌或民族政治壓迫,以自然而深刻的方式從少數人的角度描繪人類經驗。

維吾爾詩人、作家帕爾哈提·吐爾遜周二(15日)獲頒瑞典筆會「圖霍爾斯基獎」。(維吾爾詩人塔希爾·哈木提、伊茲格爾推特圖片)
維吾爾詩人、作家帕爾哈提·吐爾遜周二(15日)獲頒瑞典筆會「圖霍爾斯基獎」。(維吾爾詩人塔希爾·哈木提、伊茲格爾推特圖片)

頒獎儀式於周二(15日)晚上在瑞典斯德哥爾摩斯文·哈里斯(Sven-Harrys)藝術博物館舉行,瑞典筆會會長賈斯柏‧本特森(Jesper Bengtsson)、副會長克斯汀·阿爾梅加德(Kerstin Almegård)致辭。

瑞典筆會理事、哥德堡大學教授楊富雷(Fredrik Fällman)介紹向70名與會者介紹了帕爾哈提·土爾遜的作品,以及他對維吾爾文學和文化的重要性。

瑞典文化大臣帕里薩‧利耶史特蘭德(Parisa Liljestrand)為放著帕爾哈提像的空椅頒獎時,強調言論自由對開放民主社會的重要性。

生活在瑞典維吾爾詩人阿卜杜舒庫爾(Abdushukur Muhammet )用維吾爾語朗讀了帕爾哈提的幾首詩;瑞典知名演員安德雷(Lena Endre)則朗讀帕爾哈提小說《後街》(The Backstreets)的瑞典譯文片段。生活在瑞典的維吾爾音樂家穆赫塔爾(Muhtar Abdukerim)演奏兩首維吾爾傳統歌曲,其中一首是帕爾哈提的故鄉——阿圖什的音樂。

出生於1969年的帕爾哈提·吐爾遜是最著名的現代維吾爾作家和詩人之一。 2018年1月,他在烏魯木齊遭中國當局逮捕後失蹤至今,據信他目前遭中共監禁,有消息指他被判處16年有期徒刑。

楊富雷也本台表示,文學、文化、音樂等等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本民族的最根本的代表方式,也當然包括語言。中共當局最為害怕像帕爾哈提、熱衣拉這樣知識分子、文化精英,因為這些人是自然的民族和文化「領袖」。他們並不是政治人物,但他們代表另外一種文化,不忠於中共想要創造的社會。

日本「維吾爾協會」會長伊力哈木(Ilham Mahmut)向本台表示,與帕爾哈提·吐爾遜同期失蹤的還有新疆大學人類學教授熱依拉·達吾提(Rahile Dawut)等很多文化精英。伊力哈木認為,中共當局對維吾爾人的種族滅絕是由文化和對精英的滅絕開始。

伊力哈木說:一個民族沒有了語言、沒有了自己的文學、沒有了自己的歷史,危機在等著這個民族,中國政府就是想用這種打壓或者是消滅這些文化精英,來消滅維吾爾文化、維吾爾歷史、維吾爾文學,然後讓這個民族自然退出這個歷史舞台。

生活在瑞典獨立中文筆會秘書長、獄中作家委員會協調人張裕也就此接受本台採訪。他認為,瑞典筆會將該國際獎項授予帕爾哈提·吐爾遜,既是對他文學成就的表彰、個體處境的關切,亦是在提醒國際社會:維吾爾人正遭受中共種族滅絕。

張裕說:帕爾哈提·吐爾遜被判刑16年,這屬於中國當局自2017年以來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大規模迫害當地民族文化教育界人士的典型案例,顯然是其針對少數族群實行從文化滅絕到種族滅絕政策的基本體現,瑞典筆會「圖霍爾斯基獎」授予帕爾哈提既是對他本人貢獻的一項表彰,也是對國際各界的一個提醒:這位獲獎者正受監禁,必須獲釋;維吾爾人正遭種族滅絕,必須制止。

張裕透露,獨立中文筆會已將帕爾哈提·吐爾遜收入中國文字獄受害者名錄,並授予他榮譽會員,他呼籲國際筆會和國際社會敦促中共停止鎮壓。

張裕說:中國當局對帕爾哈提、以及筆會劉曉波寫作勇氣獎兩個得主伊力哈木和熱依拉等維吾爾語言學者和作家監禁鎮壓,國際社會必須加強關注並敦促中國政府盡快停止鎮壓,盡快釋放這些行使自己民族語言權利等基本人權的良心犯。

「圖霍爾斯基獎」以納粹時代逃往瑞典的德國記者、作家庫爾特·圖霍爾斯基(Kurt Tucholsky)命名,於1985年設立。每年頒發給受到迫害、威脅或流亡的作家、出版人。

在帕爾哈提·吐爾遜之前,另一位遭中共當局監禁的瑞典籍香港書商桂民海於2019年獲得該獎,時任瑞典文化大臣林德(Amanda Lind)挑戰北京,親自為桂民海頒獎。中國駐瑞典前大使威脅中方將採取報復,瑞典前首相勒文(Kjell Stefan Löfven)強調瑞典擁有言論自由,不會屈從於中方威脅。

帕爾哈提·吐爾遜的主要作品包括詩集《情詩一百首》(1998年)、中篇小說《彌賽亞的荒涼》(1998年)、《自殺的藝術》(1999年),以及在他繫獄期間,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於2022年出版的小說《後街》。

美國記者貝書穎(Bethany Allen-Ebrahimian)曾為《外交政策》撰稿,稱帕爾哈提·吐爾遜是中國的薩爾曼·拉什迪(Salman Rushdie);流亡美國的現代主義維吾爾詩人塔希爾·哈木提·伊茲格爾(Tahir Hamut Izgil)評價帕爾哈提·吐爾遜的作品「真正獨特」。

記者:吳亦桐/程文 責編:方德豪/畢子默